与胡舒立关系密切的人说,她对联办在《财经》广告收入的分成比例感到不满。
在《财经》的11年间,胡舒立的社论准确地挑破了她认为阻挡了经济改革的利益集团和瓶颈。
正如她今年所说的:“我们选择离开《财经》,不是想要放弃,而是要继续我们已经做的事。”
但是,财经网站并没有明确指出黄光裕在股价剧烈变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记者们说,到七月中旬,中共强大的中央法制办讨论了“整顿”《财经》的必要。
但是《财经》自己的问题恰恰就像胡舒立和《财经》团队喜欢的封面故事一样。
他说,”没有人会对《财经》感兴趣了,至少这个杂志的品牌价值有一半是胡舒立创造的。“
《财经》称,这个计划正在修改中,之后将上报国务院审批。
况且,没有比中国主导性商业杂志《财经》更好的实例了,我过去供职于这家杂志社做编辑。
“财经”杂志没有透露消息来源;中国官员也没有对王益被逮捕一事发表评论。
在那些倡导中国媒体改革、加大透明度的人眼中,《财经》的代表人物胡舒立一直是希望的象征。
该杂志还说,工行在当天晚些时候发现了这个错误并且冻结了利用这个错误进行的全部交易。
从11月23日这期杂志涉及的话题来看,即便不是特别具有开创性,至少也与此前的杂志相符。
环境污染可能也是一个因素,该报引述《财经》杂志的报道说。
六月,《财经》杂志的科学记者方玄昌(与方是明没有关系)也遭到了相似的待遇。
据一名员工说,今年早些时候联办致《财经》编辑们的一份要求进一步缩小报导范围的备忘录加剧了紧张关系。
这样一来,经过多年的自我监督管理,《财经》记者对其主要投资者的决定做何反应呢?
将《新世纪周刊》塑造为另一本《财经》很可能是个挑战。
几个星期以来,胡舒立一直就包括保留《财经》刊名在内的一些问题与《财经》出版商谈判。
《财经》的报道援引了与黄关系密切的不具名消息来源,称周三晚些时候,他被调查者带走。
一位记者表示:“没有理由再留在这儿了,因为没有胡舒立,《财经》就不再是《财经》了。”
第一期《财经》就曝光了某房地产公司的内部交易问题。
更正:本文原说作者供职于《财经》杂志做编辑。
预计胡舒立将与《财经》的其他前员工和一个新的合作伙伴推出新的出版物。
《财经周刊》的一篇报道指出,食品价格飞速上涨,至今上涨幅度超过70%。
这样的压力使编辑和财务控制权之争更加激化。
《财经》现在已经创造了S.E.E.C.一半的收入,但是S.E.E.C.只做了很小比例的再投资。
该杂志宣称,涪陵娃哈哈迫使公司员工在反驳信中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