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时至今日,在涉及可译度方面却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理论。
可译与不可译性问题向来为译界所关注。
文章对英语笑话译成汉语的不可译性问题进行了经验式分析。
共性论认为各种语言间的共性确保了语言的可译性;
因此,隐喻翻译不应以求同为目的,而应以文化和心理两方面的适切性为目标。
在特定的条件下,文化上的不可译性可以转化为可译性。
风格的可译性、风格再现的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要但是仍没有定论的问题。
词汇空缺;可译性;翻译策略;归化;异化。
冒国安教授从共时的角度,从同形现象出发,分析论证了语际转换中语言形式的可译性。
但这并不能说明翻译是不可为的,不能成为不可译性的理论基础。
不同文化之间虽然存在不可译性,但也存在意义相近的对应词。
然而文化的可译性限度却影响着中华文化的译介。
本章还探讨了计算机英语词汇翻译中不可译及一词多译的翻译现象。
这样以来,可译性支持将需要大量的代码变更,或者将会大大增加可译性的成本。
然而,语言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不可译向可译性转化的趋向性。
不可译性与可译性之间表面的对立所遮蔽的是二者对语言不同层面的关注。
此外,文章在现有诗歌翻译理论和观点的基础上,讨论了歌词的可译性。
其实语言的不可译性比文化的不可译性能引发更为复杂的状况。
等效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可译度研究
英汉语用差异视阈下习语文化可译性探究
英汉广告语言特性与英汉广告可译性及限度探析
从英汉动植物词的联想差异看文化的可译性限度
试析语言的任意性和可译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