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刘备逆势博弈,如何从无立身之地到与曹操孙权平起平坐

品史学家江樵 2024-03-07 10:01:11

赤壁之战,刘备的至暗时刻。

他被曹操一路追击至江夏,几乎退无可退,城破便将性命不保。被孙权邀去联盟后,其处境也并没有改善多少。他带兵孤悬在长江边,命在须臾。待周瑜率兵前去援救后,饱受轻视,被安排在外围打辅助。

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死局:如果曹操击败孙刘联军,那么刘备必死无疑;而如果孙刘联军彻底击垮了曹操,孙权也随即将着手吞并和消灭刘备的势力。

可怜此时刘备已是46岁的中年人,半生颠沛流离,在占领徐州小有起色后,便再无进展,人生一路下跌,即将滑入万劫不复的谷底。

但似乎还有一线的希望。在与诸葛亮隆中对之后,“跨有荆益”的发展路线已经日渐明晰。

“风浪越大,鱼越贵。”所以他并没有回避种种凶险,而是勇敢地进行了一场命运的逆行。

或许当处于绝对劣势时,没必要为对手的强大而感到恐慌。找准适合的领域,然后打满伤害,确立局部优势,你才能站稳脚跟。

下面,让我们看看草根刘备如何在与强者博弈中开启了人生逆袭之路。

刘备的赤壁之战

被曹操追到穷途末路

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后,刘备转而南下荆州,投奔了刘表。

刘备在荆州一呆就是八年,有志难伸,不由得摸着日渐长肥的大腿,感叹“髀肉复生”。

可刘备没想到的是,这还并不是他人生的谷底。

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平定北方后继续向南逼近。八月刘表病死,九月曹操兵抵新野,刘表之子刘琮就举州投降了。

驻扎在襄阳的刘备,不得不带着十几万民众继续向南而逃。

可曹操不依不饶,派出五千精锐骑兵一日一夜疾行三百里去追击刘备。两军在当阳长坂坡遭遇,幸亏有张飞长坂坡上一声吼,才阻断了曹军。

被追到长江边的刘备已经走投无路,只好逃往江夏去依靠刘表的大儿子刘琦。

当然在刘琦那里也只是权宜之计。如果联合不到强大的势力,刘备只有一路逃向湖南。但当时湖南并不发达,不足以支撑起刘备的队伍。到时候刘备可就真的无路可退了。

那刘备可以投降吗?同样不行。因为刘备已经多次与曹操作对,特别是青梅煮酒之后,曹操明白刘备绝不会屈居人下,所以平定天下后,刘备肯定没有活下去的可能。

在这个节骨眼上,孙权给刘备递去了橄榄枝。

长坂坡之战

孙刘联盟差点输给投降派

就江东士族看来,打赢曹操的概率并不大,而一旦打输,待曹操进军江东,江东势力将迎来全面洗牌。投降曹操,更有利于江东士族保全自身利益。

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是张昭。张昭是东吴元老,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终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和周瑜,尤其是对张昭说了一句“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如果孙权不中用,张昭可以取而代之。所以张昭地位高于周瑜,为文官之首。由此可见,东吴主降派势力之强大。

孙权一直希望能够“鼎足江东”,并伺机成就霸业。张昭投降的论调,他内心肯定是不接受的。但主战派代表是周瑜和鲁肃。周瑜是大都督,掌兵权,虽是托孤重臣,但地位略低于张昭。而鲁肃地位则更是在周瑜之下。

如此一对比,可以得知当时东吴的主战派并不占优势。

刘备的到来,改变了整体局势。

因为刘备在士族中的影响实在是太强大了。刘备在北方征战十余年,留下了刘皇叔的赫赫威名,其名气足以比肩曹操、袁绍、吕布。并且刘备的官职是豫州牧兼左将军,左将军相当于九卿。而州牧相当于一省的省委书记、省长兼省军区司令员。

而孙权的官职仅是会稽太守兼讨虏将军,讨虏将军属于杂牌将军。太守则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市长。

所以仅仅论影响力,刘备在江东就难逢对手。

此外,刘备还占据着战略要地:江夏。

江夏是长江上一个重要的渡口,是东吴的西大门,如果江夏被曹操所占,那么东吴将再无战略缓冲,长江天堑的防守效果将大打折扣。

而此时,刘备和刘琦正率两万军队驻守在江夏附近。

这样一来,刘备便掌握了与孙权联盟的条件:

1、继续守住江夏附近的沿江要地。

2、作为外援替孙权搞定投降派。

赤壁之战形势图

“舌战群儒”打满伤害

整个赤壁之战,真正让刘备打满伤害的,莫过于诸葛亮的“舌战群儒”。

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在孙权的殿前,诸葛亮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骘、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

这段论述堪称经典。

首先,断掉投降派的后路。

诸葛亮说:“如果将军能以江东的人马,与占据中原的曹操相抗衡,不如及早与操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早点解除武装,向他称臣?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朝廷,而心中犹豫不决,事情已到危急关头而不果断处理,大祸马上就要临头了。” 

既然要主战,那么最忌讳的就是温水煮青蛙。既不战也不和,到头来战机全失,最后只得投降。所以必须划出决定的红线,跳出投降派不断拖延的圈套。

其次,亮出刘备权威地位。

为什么大家必须听诸葛亮的建议,因为他背后的主公刘备来头大。

诸葛亮称:“刘备是皇室后裔,英雄才略,举世无双,士大夫们对他的仰慕,如同流水归向大海。”

这样牛的人物都来东吴和大家并肩作战,大家还有什么理由投降?

再次,证明战胜曹操的必然性。

诸葛亮说:“刘备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大败,但现在陆续回来的战士和关羽的水军加起来有一万精兵,刘琦集结江夏郡的战士,也不下一万人。”这可以证明刘备也颇具实力。

“北方地区的人,不善于进行水战。另外,荆州地区的民众归附曹操,只是在他军队的威逼之下,并不是心悦诚服。”天时地利人和,曹操一样都不具备,可见这仗曹操赢不了。孙刘联军同仇敌忾,一定能够战胜曹操。

最后,“曹操失败后,必然退回北方,这样荆州与东吴的势力就强大起来,可以形成鼎足三分的局势。”如果投降了曹操,未来东吴前途暗淡。但战胜曹操之后,孙刘两家将会成就鼎足三分,迎来美好的未来!  

这一番论述,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要素讲得明明白白。

是什么:从第三方的角度看,当前赤壁之战究竟是什么局势?

为什么:为什么说孙刘联合将取得最终的胜利?胜利后孙刘两家将扭转乾坤,迎来怎样的美好愿景?

怎么办:孙刘联军靠什么打败曹操?

这样一番论对之后,孙权满意了,他已经拥有了足以胜过张昭等人的舆论优势。接着又召回周瑜,获得了军队将领们的支持。

孙权最终颇有把握地作出最终决定。他就势拔出佩刀,砍向面前的奏案,说:“将领官吏们,有胆敢再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与这个奏案一样!”

刘备支持孙权取得这场针对投降派的胜利,对于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来说,可谓至关重要。

舌战群儒

借势打造三方均衡

虽然刘备打着金字招牌,但是实力上还是偏弱。即使孙刘联盟后,他依旧面临重重危险。

周瑜曾经给孙权献上一计:趁着刘备到镇江见孙权时,将之软禁起来,与关羽、张飞分开。然后周瑜指挥关羽、张飞去当炮灰,与曹操作战。

这个计策虽好,但还是有不小隐患:当关羽、张飞得知刘备被软禁,会不会直接反戈一击进攻吴军,试图救回刘备。如果救刘备失败,会不会直接在火线直接投降曹操?

这些后果都是孙权所承担不了的。

但战时能保持不翻脸,战后就不一定了。比如周瑜还提出了“攻蜀西并张鲁”的建议,对此刘备手下叫做殷观的人分析:“倘若益州打不进去,退回来,难保孙权不截断我们后路,这是很危险的。不如说我们地方刚平定下来,兵不能动,让吴军自己去攻打益州。”这样才为刘备避免了一场潜在的灭顶之灾。

也就是无论是战争中还是战争后,刘备都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如何尽最大可能地保护自己。

(刘备)心未许之能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两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

当周瑜带兵到樊口与刘备会合,并统一指挥孙刘联军后,刘备特意将两千兵马偷偷留给关羽张飞,没有交给周瑜。

刘备这一招既防周瑜战曹操不胜为自己留条后路,同时也是防止军队被周瑜趁机吞并。

就算吴军是刘备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实力对比悬殊,刘备不能对其毫无保留地信任。

之后赤壁之战的经过便不再多说。但此战主要兵力是孙权,刘备的兵马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毕竟前往曹营诈降引发火攻的是吴将黄盖,而整场战役的总指挥则是周瑜。

刘备所做的,是率军从蜀山(今湖北嘉鱼县)向乌林进发,和吴军会合,对曹操进攻乌林的部队形成夹击,从而保住了乌林这个重要渡口,切断了曹军除赤壁之外的另一条重要后备补给线。

但这些局部作战都无法对整体局势产生什么大的影响。可能周瑜想独吞战果,所以处处将刘备军队边缘化。

但让周瑜始料未及的是,刘备在一处的作战,直接改变了历史进程。其意义甚至和赤壁之战孙吴联军获胜都不相上下。

这便是华容道上的行动。或许刘备诸葛亮料定善逃的曹操不会在战场被周瑜所擒,便积极担当外围堵截的工作。

那么接下来刘备将面临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曹操逃跑了,他究竟该不该拦截?

如果曹操真被抓住,那么必定只能留下人头。群龙无首的曹魏将面临失败或者分裂。没有了曹操威胁的孙权,将可以毫无顾忌地灭了刘备。

而只有当强大的曹操势力依旧存在时,孙权才会有所顾忌,从而选择与刘备合作,形成鼎足三分之势。

所以刘备的选择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刘备也没有像三国演义中关羽那样明目张胆地放,而是采取了另外一种极为隐蔽的方式。

刘备的办法是迟到。“寻亦放火,而无所及。”让曹操跑了,然后才率兵上去,四下找不到曹操踪迹,只得装模作样地放火寻找,其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

曹操逃脱后,还曾得意洋洋地和属下说:刘备确实是令我感到忧愁的对手。不过他的反应还是慢了半拍,如果他在华容道提前放火封路,我们就真的无路可逃了。

刘备,吾俦(音愁)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

可恰恰是刘备的这一“慢”,既救了曹操,也救了自己,更保住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最终,孙刘联军大胜不必说。而曹魏亦是“似败非败”:曹军退回襄阳时,仍占据北部荆州的南阳郡,犹如在吴蜀之间打入了一根楔子,形成“东至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祈山”的军事格局,为之后西晋灭吴构建了桥头堡。可以说,赤壁之战的失利,无损于曹操南下军事行动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胜利。

这样客观上就形成了魏蜀吴“三赢”的局面。

而对于刘备而言,他终于咸鱼翻生,首次在战场上重创曹操。这一次他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势力,而且还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他攻占了荆南四郡,包括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和零陵郡,加上借孙权而未还的南郡,一共获得五个郡。

在荆州,曹操占据南阳郡,孙权占江夏郡,而刘备则占据其余五郡。

游走于刀锋上的草根刘备,由此一举逆袭,将大半个荆州纳入囊中,并接下来以此为基础,按照《隆中对》的设想向益州进军。

刘备逆势谋局

刘备触底反弹的启示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到底能不能获胜?谁都没有把握。

但46岁的刘备,却将之看作是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可以说没有刘备的这次逆行,魏吴之间将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后面的三国便不会到来了。

那么假如一个中年人要想翻身逆袭,可以从刘备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呢?

1、要有边界感

能够懂得圈子的选择,能够清楚地明白哪些圈子对自己有利,而哪些圈子则会互相拆台、拉人下水。所以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不断优化社交圈子。

能够有所保留地与人合作。即便再好的伙伴也不必毫无保留地信任,最好的朋友有可能变成最可怕的敌人,凡事给自己留退路,这便是人性。

2、要能忍

要忍得了冷遇。人到中年,就算过去做出过轰轰烈烈的成绩,但还是得看清自己的处境和现实。别人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当前的价值,没有实力肯定得不到优待。所以与其拿着过去的荣誉说事,不如放下身段踏踏实实地干事。

要忍得住压力。既然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有耐心和韧性。天道无常,不到最后一刻,千万别急着放弃,别急着否定自己。 

3、要坦然面对得失

要善于放弃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某些事上。所以对于中年人而言,应该心胸开阔、勇于清空,从而轻装上阵,尽快取得突破。

4、找准机会

中年逆袭,机会尤为宝贵,一定要看准了再下手。如何才能看准呢?那就需要充分利用过去经历和阅历的基础上,同时结合自身优势,才能真正找准适合自己的机会,一举实现翻盘。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刘备之所以敢于迎接赤壁之战的考验,把握住人生最后一次机会,就在于他的这份坚定且自信。

所以每当风云变幻时,我们不妨借鉴下赤壁之战中的刘备,从而举重若轻,笑傲江湖。

0 阅读:2

品史学家江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