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生活在乡下,曾靠卖草鞋为生,为何没人质疑他的出身?

佳霖谈历史 2024-06-09 09:23:31

刘备自称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早年却与母亲以织席母贩履为业。并且刘备的家谱信息也不完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没人质疑他的出身?

其实类似问题,不止今天的人好奇。早在北宋时,司马光就提出过质疑。

司马光认为:“昭烈之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宋高祖称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称吴王恪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晋元帝为比,使得绍汉氏之遗统也。”

意思就是说,对比光武帝刘秀,刘备与中山靖王刘胜族属疏远,关系说不清楚。

参考《后汉书》和《三国志》分别对刘秀、刘备的记载,司马光的质疑有道理。

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

关于刘秀与刘发的传承,《后汉书》交代的明明白白:刘发生舂陵节侯刘买,刘买生郁林太守刘外,刘外生巨鹿都尉刘回,刘回生南顿令刘钦,刘钦生光武帝刘秀。

相比之下,刘备与刘胜的传承就说不清楚了。

现在只知道他的父亲叫刘弘,举孝廉出身,曾任幽州小吏,早逝。

爷爷叫刘雄,举孝廉出身,任兖州东郡范县县令。

再往上的祖宗叫刘贞,是中山靖王刘胜众多的儿子之一,曾被封为陆城亭侯。后因进贡的金子成色不足,被汉武帝削去爵位。

而刘贞至刘雄至之间两百年的传承,则没有记载。

刘备的曾祖父是谁,曾曾祖父是谁,通通都不知道,中间断档了。

可能当时有谱系,但没有传承下来。

因此,司马光才会说刘备“不能纪其世数名位”。认为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可考。

不过,尽管司马光说的在理。

但只凭这一点,还不能否认刘备是汉室宗亲。

因为与刘备同时代的汉末刘姓诸侯,如刘焉、刘表、刘虞等,他们与祖上的关系传承也同样说不清楚。

据《三国志》记载,刘焉是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据《后汉书》记载,刘表是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据《吴书》记载,刘虞是东汉东海恭王刘强之后。

史书只说了刘焉、刘表、刘虞是哪个王爷的后裔,至于他们的父亲、爷爷是谁,一代一代怎么传承下来的,根本没有记载。

如果按照司马光质疑刘备的标准,质疑当时的刘姓诸侯,那就坏事了。

你会发现除了陈王刘宠外,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冒牌货”。

那到底是不是“冒牌货”呢?

当然不是了。

东汉末年,刘邦的子孙大概分成三类。

一是刘秀的直系,在帝系和诸侯王的五服以内。

二是刘秀的直系,已经出了帝系和诸侯王五服。

三是远支,即刘邦后裔,但不属于刘秀这一支。

刘备、刘焉、刘表就属于第三类,刘虞属于第二类。

虽然他们不如第一类与皇帝关系近亲,却也不是一般草民能比的。

要知道,袁绍、韩馥等人曾密谋拥立刘虞为皇帝。

刘焉也做过灵帝时期的宗正。管理皇室宗亲人员。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刘备的家谱传承缺失,就否认他是汉室宗亲。

事实上,两汉时期对于的宗室成员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如《汉书·平帝纪》中就有记载: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

从刘邦立国,到汉平帝时期,全国刘姓宗室大约十余万人。

宗正府可能存在漏记的情况,但不会把不相干的人员列入宗室名册。

另外根据出土的《甘谷汉简》记载,东汉后期,地方豪强势力急剧发展,威胁皇权。

为此,汉桓帝下旨,要求加强皇室力量,将属尽宗室重新列入属籍,并给予一定特权。

也正因如此,刘备的爷爷刘雄捡了便宜,通过举孝廉,出任范县县令。

刘雄死后,刘备的爸爸刘弘继续吃皇粮。

刘备之所以没吃上皇粮,沦为织席贩履之徒,主要是因为他爹死得早。

如果刘弘不早逝,很可能也会做到县令,为刘备出仕铺平道路。

但他的早逝,导致家道中落,刘备母子没了依靠,这才过了一段苦日子。

不过,好在刘氏在涿郡涿县是大族。

虽然刘弘不在了,刘备家里穷,可家族中还是有不少大佬的。

刘备与母亲卖了一阵子草鞋后,得到族叔刘元起资助,与公孙瓒和刘元起之子刘德然一同在汉末大儒卢植门下学习。

生在大家族就有这点好处,总有混得好的,谁家有困难,亲戚之间有个照应。

当然,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没什么含金量。

历史上也不存在献帝认刘备做皇叔的情节。

对比同龄人,曹操不到二十岁举孝廉。孙坚十七岁已经是县吏。

刘备二十多岁还是白身,后来起兵也没有家族支持他的记载,仅得到富商张世平、苏双赞助,实属混得比较差的一类了。

但刘备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最终靠自己的勇武打出来一片天。

有意思的是,刘备自立汉中王后,说“臣等以备肺腑枝叶,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

惹得曹操十分不满,怒骂刘备:“卖履舍儿”。

曹操挺逗的,需要拉拢刘备时,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当刘备与自己叫板后,又大骂对方是卖草鞋出身的穷鬼。

不过,从曹操嘲讽刘备出身寒酸,也可以看出刘备肯定是汉室宗亲。

毕竟刘备的老家涿县是“敌占区”,一大帮刘姓子孙还在那里生活。曹操想要弄清楚刘备的老底很容易。

他没拿刘备是“冒牌货”说事,肯定就是承认刘备乃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

后来,刘备在成都称帝,再次强调自己的汉室宗亲身份。说“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还说“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

消息传到洛阳,换曹丕不爽了。

我走合法程序代汉建魏,你在益州“僭乱”,还污蔑我谋害汉献帝,真是该死呀!

但曹丕也只是骂刘备“老虏”,没否认刘备是汉室宗亲。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司马光质疑刘备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宋高祖称楚元王后,是非难辨。

当然有道理。

但这不是刘备的问题,当时的刘姓军阀大多也是这种情况。

如果刘备、或者诸葛亮能统一天下,再造汉室,到时候“自有大儒为他辩经”。

就拿刘邦来说。

司马迁著《史记》时,只说刘邦是一介布衣出身。家里有个老爹叫刘太公。再往上就不知道了,无稽可考。内容很简单。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但到了东汉,班固撰写《汉书》时,原本只是一介布衣出身的刘邦,就被附会成了尧帝的后人。

“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

这还没完呢。

到了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等人编《新唐书》时,内容愈发离谱。

一千多年后的宋朝儒生,不仅给刘太公编了名字,叫做刘煓,字执嘉。

还在刘太公至尧帝间,又编了十几代传承。

估计是实在遍不下去了,不然宋朝人能把上三代的刘氏家谱世系给编全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

民国时期,章太炎为杜月笙编家谱。

章先生根据杜月笙的自述“祖先由浙江海宁迁来”,“考证”出“杜之先出于帝尧”,“直系祖先为山阴杜衍”。

直接让出身微寒、父母双亡、近族寥落的杜月笙,跻身帝王之系、名人之后。

总而言之,汉代是宗族社会,刘备不是一个人。他是涿郡刘氏出身。

朝廷的宗正不知道刘备何许人也,不要紧。

涿郡刘氏是中山王后裔。这是可以肯定的。

刘备的爷爷做过县令,这个造不了假,很容易查到。问问涿郡刘氏的大族长:刘备是不是刘雄之后。就可以了。

退一步说,刘备如果不是宗室。对手肯定要大做文章。

这在当时很常见。比如袁术就曾经拿袁绍的出身说事,声称袁绍非袁氏子孙。

袁绍为了扶刘虞上位,也拿汉献帝刘协的出身说事,声称献帝不是灵帝的种。

但曹操没说,就连魏国史料《典略》也认可刘备乃中山靖王之后,这就说明刘备的身份不存在问题。

1 阅读:64
评论列表
  • 2024-06-09 12:42

    刘备的身份是真的,不然不可能当时没人质疑,后世反而能考究出来,只不过当时刘家人确实太多了

佳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