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过去了,当年红军长征时那块“吃人”的草地,如今怎样了?

陋室文史 2024-06-29 16:56:44

万里长征,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奇迹,但这条长征路上也浸满了革命先烈们的鲜血,尤其是长征路上那块“吃人”的草地,更是让无数革命战士丧生于此。

那么,80年过去了,那片草地如今怎样了呢?

万里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是由毛主席在1935年写就的七言律诗中的句子,毛主席通过这首仅有56个字的诗写尽了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但是这其中也透着毛主席对长征的信心与对红军战士们的希冀。

对于所有的红军战士而言,长征就是他们保留武装力量,抵御国民党反动派,并为进行全面抗日战争去除侵略者的最难、最险、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关。

1927年,国民党彻底撕开脸皮,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对共产党成员展开追捕,共产党力量受到了极大损害。

随后,在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努力下,中共进行了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等寻求新生存空间的方式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随之迎来的还有国民党更为激烈的围剿。

1934年,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主力红军面对近乎沦陷的长江以南地区,终于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将主力部队一分为三北上,在陕甘根据地最后集结。

彼时的中共红军没有坚枪利炮,也没有足够的战略物资,但他们却要跨越河流山川、走过悬崖峭壁,沿路还要一边抵御国民党的围剿,一边帮助穷苦的农民。

可以说,用“上刀山、下火海”来形容这25000里的长征路都不为过。

而在长征路上,最艰难的反而不是雪山、悬崖,而是一片看似平静的大草地,这片草地,甚至成为了很多红军心中的噩梦。

吃人草地

四川西部有一片草原名为“松潘草原”,这里平均海拔达到了3400米左右,该地作为连接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四周群山并起,气候寒冷湿润,是名副其实的高寒地区。

正是这片草原,在红军长征路过此地的时候,被冠上了“吃人草地”的称号。

当时,面对国民党的穷追不舍,中央红军只能尽快进行战略转移,而且由于长江以南地区的沦陷,平常的转移路线已经被国军牢牢把守,只能另辟蹊径。

在已经经历过雪山悬崖之后,红军战士们看到这样一片草原心里无疑是十分兴奋的,草原地势平坦,正适合行军转移,可他们没想到的是,看似平静的草地下,却隐藏着要人性命的的东西。

松潘草原地区每年受到西北大陆风与印度洋季风影响降雨量颇多,而当地又因处于高海拔地区,冬长无夏,所以土地含水量高,导致土地松软,经年以来就形成了无数沼泽与积水。

而这些沼泽上面有有着天然形成的草甸作为掩饰,人走在其中,一旦大意就会掉入沼泽里,如果未能得到有效的救援,就会永远现身其中。

侥幸被救上来的,也有可能会被沼泽里的细菌感染伤口,这在缺医少药的红军渡五中则更为致命。

在过草地初期,很多战士则是因为沼泽的原因丧命,直到大家渐渐熟悉这片草地,总结出了经验,这才减少了战士们的牺牲。

可是到了后期,缺少物资的红军战士们开始陷入了更为可怕的饥荒之中,没有了粮食就只能吃地上的草籽,草籽吃没了就只能煮自己的皮带,才能勉强撑下来。

伴随着饥饿的还有病痛,该地降雨量多,又气候寒冷,在大雨过后往往就会有人感染风寒,没有食物与药物,他们只能遗憾地永远留在这片草地上。

最后,有将近一万名红军将士被这片吃人不吐骨头的草地所吞没,这也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痛楚。

草地现状

如今,距长征已经过去了整整80年,那片吃人的草地现在怎么样了呢?

为了纪念当年红军战士们的长征精神,在曾经那片草地也就是松潘草原上,人们树立起了一块“红军过草地纪念碑”,还修建了一座“松潘会议纪念馆”。

几乎每个来旅游的游客都会到这两个地方打卡,了解长征故事,感受先烈们的长征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着手开始研究松潘草原的地理环境问题,作为一片辽阔的草原,却因为沼泽积水等问题导致人们无法在此地居住生活,实在是一件惋惜的事情,于是人们想要着手改造这片草原。

首先就是最严重的积水问题,经过研究发现,松潘平原积水如此严重,排除降水量多的原因外,还因为该地区难以排水,所以才达不成一个有效循环。

针对这个问题,人们在松潘平原开始种植高吸水量的草种,并且在草原上修建了大量的排水渠,此举大大的改善了该地的积水问题。

于是在数年之后,这片草地已经不复当年的凶险,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经过这里的草原已经开始进行农业开垦,也在逐步适应畜牧业的开发。

这片曾经吃人不吐骨头的草地,如今已成为一块风景怡人的优质草场,变得生机勃勃。

人们相信,这正是当年那些不畏艰险的革命战士们,想要看到的美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中国知网《四川:创新举措 打出“红色草原”保护利用“组合拳”》四川省文物局

18 阅读:6921
评论列表
  • 司马 21
    2024-06-29 22:49

    人定胜天!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