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蔬菜品种齐全

珠乡的烟火煮夫 2024-06-06 03:46:06

一个字:穷

远的不说,就说我小时候的生活,我跟外公外婆生活在海边渔村;村后面就是山岭,平地极少,意味着种不了多少稻谷。

但是岭上可以种蔬菜,家家户户都有菜园,一块块阶梯似的地里种着西红柿、土豆、苦麦菜、空心菜、生菜、豆腐菜等等。

菜园周围搭栅栏(瓜棚),既宣示主权,又能让冬瓜、丝瓜、苦瓜、水瓜、西葫芦等上棚开花结果。

而芋头,则沿着小河边一路种植;巴掌大的池塘,也会种莲藕、慈菇、马蹄等;靠天淋水的山腰地,则种南瓜、姜和红薯,虽然任由其自生自灭,但收获总不会令人失望。

在房前屋后,则见逢插针式种十棵八棵木瓜、香蕉、酸梅什么的;更夸张的是,我爸带回来的一盆玫瑰,外婆也在盆里插入小葱,物尽其用。

在稍远的山岭,则依次种满水果,例如荔枝、龙眼、黄皮、石榴、莲雾等等;真正的大山,则是香料产地,如玉桂、八角、花椒这些。

还有竹山,在春天的深夜,仔细聆听,还能听到竹子拨节的“沥沥”声,当然,还有数不清的竹笋任你挖。

当年交通不便,很多东西运不出去,本地又消化不了,于是就出现了菜干、咸卜、红薯干、龙眼干、荔枝干、笋干等等特产。

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烂贱”,外婆哄我吃蔬菜的理由是,青菜是个宝,营养价值高,崽崽吃了快高快大身体好。

但是外婆的厨艺确实不敢恭维,什么都是清水煮熟,例如南瓜,像便便似的,令人无从下口。

不过外婆煮南瓜,我倒是高兴,我会将南瓜籽清洗干净,放竹筛里摊开晒干,这是我童年不多的零食之一。

至于海鲜,更是“奢侈”,以马鲛鱼为例,外公捞上来后,马上开膛破肚,将鱼头鱼尾内脏等扔回海里生态循环。

本来马鲛鱼就一根大骨,煮熟后外公还要拆骨,让我啖啖肉;但是我不愿吃,外公还以吃饱后,有糖瓜饼干奖励为承诺,我才勉为其难吃药似的咽下。

过了几年,二道贩子开始出现,将村里的海味干货、蔬菜水果收购装车,运到县城去卖。

这行当可以说是暴利,以荷兰豆为例,在我们村收购是1毛多,拉到县里卖1块钱,收入颇丰,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万元户”。

紧接着,国家实施了“菜篮子工程”,大棚种菜开始在北方推广;万元户们触角灵敏,组团去山东进货,以包火车皮的方式垄断了本地市场。

但是对本地的菜农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菜种不下去了,人们开始背井离乡到广东打工,留守儿童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

还未完,拥有平原的省,利用机械化优势,产出的大米便宜又好吃,对我们这边进行降维打击。

很多乡村,除了老人舍不得田地丢荒,继续耕种外,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没办法,种田收入太低。

唯一有点安慰的是水果,不过也越来越卷;当初黑美人西瓜上市时,卖1.5/斤,荔枝卖5-7/斤。

但是现在西瓜0.5,毛桃2元,荔枝10元3斤,集中上市时价格还会进一步下跌;但我却开心不起来,好歹我也在村里生活过,知道种植需要成本和人工,揾食艰难。

希望不再出现因为价低,西瓜烂在田里,荔枝喂猪之现象……

我老婆去买菜,都尽量光顾本地乡下老头、老太自己种出来的蔬菜,他们由于技术守旧,菜品卖相差,根本上不可能和来路菜竞争。

就凭他们对土地的热爱,以及尽量自食其力,不愿拖累儿女之心态,我老婆还是愿意买小小个的土豆,有点苦的芥菜,鸽子蛋粗细的茄子,沾有泥巴的鲜花生和毛豆,等等。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