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宅、载初、证圣、久视、大足:武则天的这些年号都是什么意思?

梨评历史 2024-06-25 03:54:07

要论历史上年号使用最多的皇帝,武则天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在位仅十五年就用了十四个年号,加上之前掌权时期的又修改了四个年号,平均一个年号就用了一年多,堪称年号更改大师。

当然武则天改年号也不是心血来潮,主要就是为了称帝做准备,而称帝后改年号则是为巩固地位,只是频繁改年号,给后世史学研究提供了诸多麻烦,因为有时候一年会改两个年号。

年号第一人

比如公元696年,这一年,武则天改了两个年号,分别是万岁登封、万岁通天,而且都冠以元年,稍加不注意,还以为是好几年,也因此后人研究武则天时期的事情,是一个头两个大。

光宅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皇帝,并临朝称制,新皇登基,按例需要改元,而后武则天宣布改元“光宅”。

“光宅”明面上的意思是居住的地方熠熠生辉,来源于《尚书·尧典》里的一句:“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而《尧典》则讲述的是尧禅位给舜的事情,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武则天开始向世人透露自己称帝的决心。

尧帝访舜

只不过光宅年号虽好,但接下来的事情并没有让武则天顺心,改元当年,英国公徐敬业就在扬州起兵,盛世浩大,连宰相裴炎趁机请武曌还政于李旦。

武则天能忍?当即以谋反罪处死了裴炎,而后派三十万大军镇压徐敬业,结束了叛乱。

垂拱

或许徐敬业的叛乱让武则天很是头疼,光宅的年号仅仅用了三个月就被废弃了,次年正月,武则天宣布改元“垂拱”。

“垂拱”一词取自《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除此之外,太宗朝时期的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那么谁垂拱而治呢?自然是李旦了,而帮李旦治理天下的自然是武则天。

武则天

而在垂拱年间,武则天一度表示要复政于皇帝,但老妈的心儿子岂能不知?李旦推脱,坚持让武则天主政,武则天就“勉为其难”帮助李旦治理天下。

永昌

垂拱四年(688年)的时候,一位雍州人居然在洛水得到一块白色的石头,上面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吓”的他立即献给武则天。

武则天很高兴,认为这是天降祥瑞,封这块石头为“宝图”,然后以石头上的刻字改元“永昌”,当然“永昌”还有王朝永世繁荣昌盛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永昌这个年号除了唐朝使用外,东晋的司马睿和大顺的李自成也沿用过。

载初

永昌这个年号虽好,但“昌”怎么看都是两个太阳,寓意不是很好,于是永昌这个年号用了不到一年,武则天又想改年号了。

恰好这一年,武则天下诏改用《周历》,所谓《周历》,就是周朝事情使用的历法,和用了几百年的《太初历》有点不一样,以十一月为岁首正月,直接导致日后所有月份又得往后挪两个月(又给后世史学研究添了大麻烦)。

武则天认为这是一件大事,为了纪念这次改历,宣布改元“载初”,意为开始使用《周历》。

天授

到了改历法这一步,武则天登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就差一个契机了。

载初元年(690年)七月,武则天的面首之一薛怀义以《大云经》附会称帝乃天命所归。

原本的《大云经》其实是讲述净光天女因听燃灯古佛讲述《大涅盘经》,开始信仰佛教,然后轮回如来佛祖时期,又得到佛法深义,然后再度进入轮回,成为国王,并宣扬佛教。

这段故事就被薛怀义拿过来,认为武则天就是净光天女,如今已轮回到中土,当继承皇位,宣扬佛教。

只是唐朝时期净光天女并不为大家所熟知,于是薛怀义再度包装,附会武则天乃弥勒佛,弥勒是未来佛,这下子人人都得知武则天乃“弥勒降世”。

《大云经疏》给了武则天登基的契机

经过这么一番包装,深得武则天的欢心,宣布将《大云经》颁布天下,并在各地修建大云寺,派僧人为世人讲解。

如此铺垫后,武则天认为称帝时机已经成熟,于当年九月宣布称帝,改国号为“周”,年号为“天授”,意为皇位为上天授予的,也向世人证明,自己并非夺取李家江山,而是天命所归。

如意

天授三年(692年)三月,五天竺国并遣使者向唐朝朝贡,这表示武则天帝位得到藩属国的认可,武则天相当开心,改元“如意”,寓意称心如意。

长寿

历来皇帝都有两个想法,一是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二是希望自己王朝永世流传,而在如意元年(692年)的时候,武则天已经68岁,人生七十古来稀,武则天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于是改元“长寿”,希望自己能够长寿,更希望大周国祚绵长。

延载

武则天除了喜欢改年号之外,还喜欢给自己加尊号,长寿二年(694年)五月,武则天给自己上尊号“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然后改元“延载”。

“延载”其实和“长寿”一样,都是希望自己可以长命百岁。

证圣

唐朝时期佛教异常兴盛,除了玄奘法师前往天竺寻求经书之外,还有其他僧人前往天竺。

延载二年(695年)正月,历时二十五年,游历三十余个国家的僧人义净返回了洛阳,带了各种经书四百余部,成为继玄奘之后,另一位满载而归的高僧。

卢舍那大佛据说按照武则天形象雕刻

武则天得知后,亲自前往洛阳城东门迎接,赏赐无数,然后宣布改元“证圣”。

而“证圣”取自佛教证入圣果的意思,而后武则天为了自己可以证入圣果,宣布广修寺院,宣扬佛教。

天册万岁

当然武则天只“证圣”了十个月,在证圣元年(695年)九月的时候,又给自己加了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然后宣布改元“天册万岁”。

万岁登封

在唐高宗时期,武则天就跟随李治封禅泰山,而后李治为了祈求健康,又打算封禅嵩山,只不过还没来得及封禅就去世了。

武则天借李治当年的封禅遗愿,在天册万岁(696年)二年的时候,封禅了嵩山,改元“万岁登封”,即天子登上嵩山封禅之意。

封禅嵩山

当然,封禅嵩山的本意还是为了巩固皇位,强调自己皇位是天授的,和李治封禅泰山一样,宣扬天下大治,日后登封地名就是来源于此。

万岁通天

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三月十六日,洛阳新明堂建成,明堂是天子和上天沟通的地方,然后趁这个机会,武则天再度宣布改元“万岁通天”,意为天子可以上天沟通,于儒家君权神授理念不谋而合。

神功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九月,唐军平定契丹李尽灭,此等大功,自然要纪念,于是改元“神功”。

圣历

圣历的年号其实源于此前的“证圣”,武则天认为自己治理的大周远远好于李唐江山,是证成圣果了,因而改元“圣历”。

久视

晚年的武则天,不断患病,因而和其他帝王一样,祈求长生,在圣历三年(700年)五月的时候,武则天服用了僧人进献的长生药,感觉好了很多,又想改元祈求长生了,最终改元“久视”。

“久视”源于《老子》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祗,长生久视之道。”

这意思很明显了,就是希望自己可以长生不老。

长生也是武则天的追求

大足

久视二年(701年)正月,有人在成州发现了许多巨人的脚印,而后又有人说发现圣人踪迹,这位圣人身长三丈,面黄金色,和寺庙里佛像一样,因而这些巨人的脚印就是佛的足迹。

这件事也被武则天视为祥瑞,因而改元“大足”。

长安

武则天有一个心病,即自己百年之后,江山是交给李家人还是武家人,而围绕这件事,朝廷内外一直争论不休。

按照武则天一开始想法,江山还是交给武家人,延续大周国祚,但狄仁杰认为,祭祀祖宗的牌位只有父亲和祖父这些老祖宗,从来都没有侄子祭祀姑母的,促使武则天将皇位交给李家人。

大足元年十月二十二日(701年),武则天将都城迁回了长安,这里是曾经是李唐王朝的政治中心,改元“长安”,一来是希望江山可以长治久安,二来就是将皇位还给李家人。

而后武则天下诏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皇嗣李旦为相王。

神龙

神龙这个年号其实是有争议的,因为《旧唐书》和《新唐书》关于这个年号的改元记载是不一样的:

《旧唐书》:神龙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元......甲辰,皇太子(李显)监国,总统万机,大赦天下。

《新唐书》:神龙元年正月,张柬之等以羽林兵讨乱。甲辰,皇太子监国,大赦,改元。丙午,复于位。

神龙之变

一个是武则天改元,一个是李显复辟李唐后改元的,但根据李显复辟后继续沿用神龙这个年号,我认为这是李显自己改元的。

但历来都将神龙归为武则天的年号,也因此“神龙”成为武则天最后一个年号。

以上就是武则天的所有年号,这么多年号,也让武则天成为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一位帝王。

自汉武帝使用年号以来,年号不仅仅是纪元的作用,更是政权的标志和象征,也代表了帝王的执政理想和思路,但武则天如此频繁的改元,固然有巩固皇位的意思,但却无意间毁了年号的应有的作用,好在后世又扳回来了,不然李治这对夫妇,不仅要毁了帝王谥号,更要毁了年号。

0 阅读:17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