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在飞机上都吃什么?茅台免费喝,牛排、龙虾随便吃

梨评历史 2024-06-25 03:53:56

如今乘飞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且大部分航线都会提供一份飞机餐,虽然是免费提供的,但对于飞机餐的吐槽却屡见不鲜,更离谱的是,某次南航的飞机餐居然提供的是馒头、花卷、豆沙包和一个蛋糕。

这么清淡的一份餐食,也难怪被大家吐槽。

2023年,沈阳飞扬西宁的南航的航空餐

但时间倒退到八十年代,飞机上提供的航餐绝对惊掉大家的下巴,不仅伙食丰富,甚至可以免费喝茅台,而且不管食材还是量,都是最上等的,这放到现在,绝对是大家想不到的。

那么八十年代在飞机上到底吃的有多好呢?

早期的飞机餐

在八十年代之前,我国民航还没有飞机餐的概念,且只有外国航线才提供飞机餐,当时都吃的什么呢?其实就和普通的食堂一样,先在食堂里做好,将菜和米饭放在铝制的饭盒内,在飞机上统一加热后发给乘客们。

除了饭菜之外,还会提供一些梅林的午餐肉罐头和凤尾鱼的罐头以及水果和饼干一类的小吃食,至于饮料,则是开水,乘务员会提车开水会在通道里走来走去,给需要的客人冲泡茶叶。

七十年代,苏联航线上的飞机餐

这么一看,八十年代之前在飞机上吃饭就和火车上一样。

但即便如此简陋,供应餐食的大食堂每天也要制作六百多份,基本都是供应三家外国航空公司。

至于其他航线则没有这么精致了,一般都是白水煮蛋配一块蛋糕,还有巧克力、饼干、水果等一些方便食用的餐食。

当然,当时的飞机上还会有大家熟知的大白兔奶糖,以供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缓解乘客的不适,更有一些扇子、香烟等纪念品,扇子是当时飞机起飞前不开空调,只能用扇子缓解,至于香烟,自然是抽了。

发放大白兔奶糖

没错,当时飞机上是可以抽烟的,当时的香烟一般都是中华牌或者熊猫牌,一盒只有五支,以供乘客在飞机上抽。

中华牌

直到1982年,因一起抽烟引起的民航事故,才禁止在客舱内抽烟,但卫生间可以抽。

八十年代,开始标准化

中美建交后,开始开通了中美航线,但由于航行的时间太长,航行途中必须要提供两顿餐食的。

但美国泛美航空考察当时的飞机餐后,连连摇头,毕竟在他们眼里,盒饭一样的飞机餐,能算飞机餐吗?想要开通航线,配餐必须符合国际标准,但当时,我们哪有配餐经验?

60年代北欧航空,当时提供火腿、香肠、三文鱼、挪威龙虾、鱼子酱、红酒等等

经过一番商讨后,美方代表提出,航线必须要停靠日本东京,然后在东京配餐后航线。但如果中途停靠,这还是直航吗?显然不行,那只能从飞机餐上想办法了。

典型的头等舱

当时我们根本不懂什么叫标准化的飞机餐,因而打算和外国航空公司合作,而后瑞士航空和日本航空嗅到了商机,伸出了橄榄枝,声称可以帮助中国建立配套的配餐公司,还愿意提供400万美元的贷款。

但要求也很苛刻,日本航空要求,日本飞机在首都机场,有优先的起降权,不管其他航班是谁,都要为日本航空让路。

这种过于苛刻的要求,自然被我们拒绝了。

1980年,首都机场1号航站楼启用

至于瑞士航空呢?虽然没有要求优先起降权,但却需要收高额的利息,另外还要平分利润,苛刻程度不比日本差,同样被拒绝了。

眼看1980年5月1日就要通航了,但飞机配餐的事情还没着落,恰好香港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和女儿伍淑清来到内地寻求合作。

伍淑清女士

而当时国内还没有合资这个概念,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在1980年通航前敲定了合作,这就是改开以来,中国大陆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其编号为【001号】。

堪称文物的【001号】

因为西方的禁运,所有的设备都是从香港购买,然后运输到大陆,然后就开始了全新的配餐。

签字仪式

因为是国际航线,其材料和味道自然要求最好。

1980年北京航食成立之初的配餐间

首先就是面粉,当时国内的面粉筋制不够高,无法制作法式面包,就从加拿大进口面粉,由香港厨师指导,然后靠国外进口的烘焙设备进行烘焙,最终制作出完美的法式面包。

有了法式面包还不够,还要引进配套的奶油、糖和各种蔬菜,比如西蓝花,我们现在常吃的西蓝花,就是在这个时候引进国内种植的。

面包问题解决后,还得保证食材的新鲜,为此食用的蔬菜都是出口级的孢子甘蓝、甜豆、青芦笋等等。

至于肉类,很大一部分都是国外进口以及国内有量品种,比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鲍鱼、牛排、羊排,来自挪威的橘红色三文鱼,来自意大利的奶酪,成都空运来的大虾等等,甚至清洗生菜做沙拉的清洁水都要高标准,最终做出了可以代表当时顶级的航空餐。

各种甜点和饮料酒水

至于制作方法,也是别具一格,和西式的冷餐不同,中餐讲究的是先吃先做,但飞机上又没法直接烹饪的,必须先做好放冷库里冰冻,然后二次加温才可以食用,如何保证味道原汁原味呢?自然要考验厨师的能力了。

比如烤鸭,烤鸭算是外国人最先领略的中国美食之一,但烤鸭想要好吃,必须现烤,但飞机上没法烤,怎么办呢?

当时厨师经过仔细研究后,终于想出了办法,即先在厨房烘烤好烤鸭,等上飞机后回炉后,在锅底垫鸭骨或面包片,以此来吸取油和水分,保持烤鸭的酥脆口感。

配餐车

中餐:葱烧海参、烧鱼肚、油焖虾、北京烤鸭、软煎鱼、无锡排骨、锅塌豆腐等等;

西餐:煎牛排、奶油虾球、烧火鸡、鹅肝酱,日式照烧鸡、天妇罗等等;

大餐

饮料:茅台、燕京啤酒、葡萄酒等等;

其他:口香糖、面包、蛋糕、红肠、冰激凌等等;

到了1987年,能够提供的餐食种类高达600多种,其中45%是西餐,可以说汇集了天南海北的各地美食,着实羡慕当时可以乘飞机的人。

丰富的饮料

而当时茅台属于饮料里,没错,这就是标题里的茅台免费喝的来源,早在1975年,茅台就和民航合作,而当时是每个人免费获得一瓶茅台,后来茅台不能带走了,只能在飞机上免费喝,这种福利,直到八十年代末才取消。

免费畅饮

如此标准的航空餐,一下子就获得各个航空公司的欢迎,当时除了英国航空公司选择在香港配餐之外,其余航线都是交给北京航食负责的,以至于太过火爆,甚至还开了一家西餐厅,一座难求。

说实话,之所以当时要做出这么高标准的航空餐,就是因为美国人的傲慢而憋着一口气,要么不做,要么就做最好,可以说八十年代开始的航空餐,绝对是中国航空餐历史上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当然,当时能在北京航食工作,绝对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无他,就是工资高,当时在里面工作,一个月工资就有61块钱,还有奖金,这在八十年代,绝对是一个高工资了。

不过我想,大部分人都没有体验过八十年代的飞机餐了,毕竟当时能坐飞机的,要么需要一定资历,要么得有钱,且至少得是万元户级别的。

介绍信

虽然八十年代坐飞机虽然没有之前条件那么严,但同样也是有要求的。

首先你得有介绍信或者工作证明,然后进行申请(1993年才取消),一来一去等机票到手已经是一个星期了,不过根据一些小伙伴说,只有购票缓解才会查验一下,而且当时机票也不是实名制。

后来部分航班则会对普通人开放购票,之所以说万元户级别才能购票,是因为当时飞机票太贵了。

机票还是手写的

1981年,一张上海到北京的经济舱票价为64元,一来一去就要一百多元,而长春到广州则比较昂贵,一次得228元,普通人根本乘坐不起。

注:1980年,我国当年民航运输量仅有343万人次,平均一天不到一万人!

子爵号飞机

小时候,我也曾向往坐飞机,体验一下“空中飞人”的感觉,但直到2010年后才第一次坐飞机,和其他人一样,第一次坐飞机也是各种新鲜,也是第一次在飞机上品尝到航空餐,当时东航的飞机餐还算不错,当然远远比不上之前了。

此后的东航

或许大部分时间都是乘坐国内航空,后面几次乘坐后发现航线上的航空餐似乎越来越差了,更别提口感了,毕竟此前至少还是盒饭,但后面都是发面包、三明治之类的即食食品了。

九十年代,也很丰盛

或许是因为大量航空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只能从最方便入手的航空餐上做文章了。

比如国航在2019年8月就宣布,实际飞行70分钟以下的航班,只发一瓶水,70分钟到120分钟之间的,分发汉堡、三明治或者饼干,之前大家还能吃的鸡肉饭和牛肉面,正式和大家说拜拜。

山航早餐

而除了国航之外,很多航空公司也暗地里不再提供加热的餐食了,虽然是为降低成本,但导致大家对飞机餐越来越不满了。

不仅如此,一些航空公司开始学火车售卖东西,包括各种纪念品等等,甚至推着小车不断贩卖零食,曾经各个航空公司比拼的飞机餐,开始与大家渐行渐远了,甚至到后面,说不定还会取消呢!

如今的挪威航空

当然不仅仅是中国,其他各国的航空餐也在做减法,完全没法和之前黄金时代相比!

参考资料

刘钢:《在飞机上免费喝茅台酒》.中外酒业.2021.4

凤凰卫视:《一张机票64元 相当于普通职工家庭一个月的收入》.腾飞中国.2016.12.9

新京报:《“001号”合资企业的38年:揭秘飞机餐制作背后》.2018.6.4

上观新闻:《在70、80年代坐飞机是什么体验?》

东方财经杂志:《更重要的是引入理念和标准——专访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伍淑清》.2018.12.18

0 阅读:4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