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显庆、总章、咸亨、永淳:李治的这些年号都是什么意思?

梨评历史 2024-06-19 16:11:16

要论历史上用年号最多的皇帝,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夫妇要名列榜首,两个执政不到60年,居然用了32个年号,平均一年半一个。

改年号固然有稳固皇权的意思,但改的如此频繁,不仅给当时的大唐子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更增加了行政管理的复杂性,也为后世研究这段历史的人增加了诸多困难,也让历史连贯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唐高宗李治

当然,李治要好于武则天,毕竟他是两年半换一个,那么这些年号都是怎么定的呢?

新皇登基,改为永徽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六月一日,李治登基,按照惯例,新皇登基必然要改年号,因而当年定下的年号为“永徽”。

“永”很好理解,就是“永远”的意思,至于“徽”,则有“美好”意思,“永徽”,也就是希望自己治下的大唐能够永远美好的意思,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继承唐太宗贞观时期的政策,也告诉群臣,自己将会继续沿着太宗的安排和方向,继续治理大唐。

永徽之治

而永徽,也是唐高宗用的最久的一个年号。

废立太子,改元显庆

唐高宗初期的朝廷斗争其实是围绕于门阀与皇权的斗争,其中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房遗爱谋反”和“废王立武”两件大事。

永徽七年(657年),随着王皇后被废,原先被立的太子李忠在许敬宗的建议之下被废为梁王,改立武则天的儿子代王李弘为太子,又贬谪了太宗时期的两位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随后改元“显庆”。

王皇后和萧淑妃

这个“显”有“公开”和“显露”的意思,很明显,与门阀斗争的初步胜利,让唐高宗很高兴,因而改元“显庆”,有“公开庆祝”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日后唐高宗第三子李显登基,为了避讳,后人称“显庆”为“明庆”或“光庆”,当然意思也基本一样。

遇见祥瑞,改元龙朔

在古代,遇到祥瑞一般都要改元的,比如汉武帝在狩猎的时候获得一角而足有五蹄的野兽,认为是祥瑞,改元“元狩”,比如汉宣帝时期有黄龙出现,改元“黄龙”等等。

遇到祥瑞,自然改元

而唐高宗时期也是如此,显庆六年(661年)二月,有人说在益州、绵州等地遇到了龙,而此前苏定方又平定了百济,属于大事,两相结合,李治宣布改元为“龙朔”。

又遇祥瑞,改元麟德

当然,祥瑞肯定不止一处,龙朔三年(663年)的时候,大唐再一次出现了祥瑞,这次祥瑞出现在了朝廷,有人声称在河东绛州看到了麒麟,而后在在大明宫含元殿一带又看到了麟趾。

既然有祥瑞,那就改元吧,定年号为“麟德”。

封禅泰山,改元乾封

随着大唐一系列的军事胜利,李治和武则天打算封禅泰山,麟德三年(666年)正月,李治在封禅之前,先去曲阜祭祀孔子,又追赠孔子为太师,又去亳州拜谒老君庙,认老子为老祖宗,上了“太上玄元皇帝”的尊号,而后前往泰山封禅。

唐太宗当年也想封禅,但怕功绩不够

封禅是大事,必然要改元,最终定了“乾封”的年号,“乾”代表“天”,也有天子的意思,因而“乾封”的年号,就是天子封禅之意。

确立新制,改元总章

唐高宗时期,重新确立了明堂制,所谓明堂,其实就是为了宣扬君权神授,借助神权以布政的一个建筑,所有的礼仪大典,都要在这里进行,所以地位很重要。

除了重申明堂之外,乾封三年(668年),唐高宗还在长安、万年二县置乾封、明堂二县,以示必立明堂。

武则天时期明堂复原图

而且确立明堂新制之外,唐高宗还宣布大赦,随后改元总章,至于“总章”,因古代天子明堂之西向室,因而“总章”,有天子总成万物而章明之的含义。

天有异象,改元咸亨

除了新皇登基和遇到祥瑞之外,如果遇到天有异象,一般也要改元的,毕竟古代宣扬君权神授,天有异象,相当于上天的警示,君王是要有所行动的。

在总章三年(670年)正月的时候,天空居然变成了红褐色了,唐高宗先大赦天下,而后宣布改元“咸亨”,来源于《易经.乾卦》里的“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至于意思,就是大家都能过上美好的日子吧!

天官赐福,改元上元

在唐高宗时期,武则天认为简单的皇帝和皇后,已经不能彰显大唐天威了,因而咸亨五年(673年)的时候,二人分别上了天皇和天后的尊号。

除此之外,还给前面几位皇帝加谥号,如追尊李天锡为光皇帝(李天锡为李虎的父亲,此前李渊只是追封为陇西懿王)、唐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此前谥号为太武)、唐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此前谥号为文)。

天皇天后始于唐高宗

而后唐朝后面几位皇帝又不断加谥,彻底玩坏了谥号制度,因而从唐朝之后,皇帝只称庙号而非谥号,加上日后频繁改年号,李治和武则天算是开了个坏头。

既然上谥号和尊号,自然也要改元,因而定了“上元”的年号,上元是道教节日,其中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天官生日,显然用“上元”,又天官赐福的意思在内。

又遇到祥瑞,改元仪凤

上元三年(676年)的时候,大唐又出现了祥瑞,在陈州出现了凤凰,为何这次出现的是凤凰,而不是龙或者麒麟呢?

因为这一年,李治被风疾折磨的太厉害,打算禅位,然后让武则天摄政,因而为了配合武则天掌权,各地才“出现”凤凰这样的祥瑞,但这次禅位因宰相郝处俊的劝谏而作罢,但改元还得继续,最终改元为“仪凤”,取自“有凤来仪”。

有凤来仪

当然,也是因为宰相的劝谏,郝处俊被武则天嫉恨上了,但她没有直接动手,而是暗中分割宰相的权力。

又遇天象,改元调露

仪凤四年(679年)的时候,大唐出现了天象,这一年四月戊午,天空出现了荧惑入羽林星的天象。

荧惑是火星,在古代有凶兆和灾难的意思,因而遇到荧惑,就意味着天下即将不太平,至于羽林星则是二十八宿中的室宿。

因而这一年六月,唐高宗宣布大赦天下,改元“调露”,意为“风调雨顺”。

东宫易主,改元永隆

调露二年(680年),唐高宗又换太子了,此前李弘离世,唐高宗立武则天次子李贤为太子,但到了这一年,李贤也被废了,改立武则天第三子李哲为太子,李哲也就是日后的李显。

随着李贤被废,原东宫的属官又被废了一批,加上大唐这两年反击东突厥成效显著,唐高宗宣布大赦天下,然后改元“永隆”,意为大唐永远繁荣。

不过后来李隆基登基,为了避讳,唐人称“永隆”为“永崇”。

再遇天象,改元开耀

在永隆二年(681年)的时候,大唐在出现天象,这一年十月,大唐上空出现了日蚀,当然也就是日食,在古代,这个可是非常重要的天象,因而又要改元了。

敦煌唐代星象图

没几天,唐高宗选择改元“开耀”。

太孙出生,改元永淳

开耀二年(682年)二月,李显的嫡长子李重照(即李重润)满月,唐高宗非常开心,宣布立他为皇太孙,并且为他开府置官属,并改元“永淳”。

永淳的“淳”来自于《潜夫论·本训》里的“以淳粹之气,生敦庞之民”之意,以祈求大唐壮大和百姓富足的意思。

只是这个年号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改了年号之后,长安先后爆发水灾、旱灾、蝗灾以及瘟疫,尤其是关中之地,寸草不生,连长安这样的都城都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更让病重的李治心力交瘁。

祈求康复,改元弘道

其实在麟德年间,李治身体就不大行,也是从这个开始,武则天开始逐渐掌握朝政,但此后,李治的身体一直不见好,只能寻求于道教,并且在永淳年间在嵩山修筑了奉天宫,然后打算封禅嵩山。

只是病的厉害,这次封禅没能进行,因而李治想要改元,通过改元来祈求痊愈。

永淳二年十一月(683年),刚从奉天宫回到洛阳,李治就迫不及待宣布当年改元为弘道元年,可惜这次改元未能延续其寿命,改元不久,李治就驾崩于贞观殿。

李治和武则天像

从登基到驾崩,李治在位三十四年,在父亲太宗的光芒下,唐高宗似乎注定是个透明人,事实上也是如此,而他在期间,所作所为都是试图完成李世民未竟的事业。

比如把《贞观律》升级为《永徽律》,把《氏族志》升级为《姓氏录》等等,当然东征西讨也不少,最终定下大唐最大的版图,可见李治是有志于超越前辈的,但最终还是一辈子活下父亲的阴影下。

另外值得一提的事,初期的李治改元并不频繁,其中“永徽”和“显庆”就使用了11年之久,但之后的二十年里,频繁改元,可能是因为建康不断恶化,而急于摆脱现状的意思。

只是改元未能给他带来好运,最终遗憾离世。

如果说李治频繁改元是为了健康,那之后的武则天改元,纯属为了彰显自己权力而有意为之了。

0 阅读:15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