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死后,刘邦立即杀了恩人、赏了仇人,换来汉朝400年的江山

青文评过去 2024-05-31 02:22:50

提起刘邦的恩人和仇人,人们能想到的只有项伯和项羽了。鲜有人知道,刘邦还有一个恩人叫丁固,还有一个仇人叫雍齿。尤其是这雍齿,当属刘邦此生最痛恨之人了,每次提起此人,刘邦都是一阵咬牙切齿。

刘邦坐上皇位,建立汉朝后,做了两件事,分别是处死了自己的恩人丁固,和重赏了自己的仇人雍齿,这又是为什么呢?

彭城大败,幸得丁固相救,刘邦才逃过一劫

咱们先来说说丁固这个人。丁固是项羽的部将,不过在项羽的一众手下中是很不起眼的一个。这也难怪,毕竟丁固本人没啥本事,只是因为自己的哥哥季布乃是项羽手下的心腹大将。靠着季布的关系,他才得以在项羽手下混个一官半职。

彭城之战中,项羽率领3万精骑击溃刘邦率领的56万诸侯联军,刘邦落荒而逃,连自己的家人都顾不上了。

彭城可是项羽的都城,此前竟然被刘邦夺去。项羽对刘邦的恨意可想而知,因此他不打算放过刘邦,派出大批人马围追堵截。其中的一支人马便由丁固率领。

刘邦的马车上不仅载着刘邦,还有他的一对儿女和无数财宝,因此马车的速度算不上快。为了活命,刘邦把财宝全扔了。后来还嫌不够快,干脆把自己的一对儿女也踹下马车。幸亏车夫夏侯婴看不过去,每次都把二人拉上车。如此反复数次,刘邦才作罢。

此举,进一步减缓了马车的行进速度,刘邦的马车最终被丁固这队人马给追上了。

丁固这边足足有上百人,而刘邦这边连个护卫都没有,刘邦已经是在劫难逃。

不过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即使此时已经被团团围住,但是依然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只有从他背后的冷汗,才能看出他实际上慌死了。

刘邦快速地扫视了四周,一眼便看出,丁固是这支军队的统帅。他想要逃出生天,关键就在此人身上。

刘邦早年闯荡江湖,后来又混迹市井,三教九流,什么人没见过?他一眼便看出,这丁固是草包一个,很好拿捏。

于是刘邦装出一副惊讶的表情,对丁固喊道:“对面这位将军,不知您尊姓大名?”

丁固一脸傲气地答道:“在下丁固,人们也称我为‘丁公’。今天遇到我,算你倒霉。项王有令,要抓活得。”

刘邦对着丁固拜了拜,说道:“丁将军,我略懂相面之术。以我看来,你绝对是位贤人,将来不可限量。你我皆为贤人,贤人何苦为难贤人呢?将军不如放过在下,成就一段佳话,好名留青史。”

前面说过,丁固是靠着季布的关系才能在项羽那混个一官半职的,很多人都看不起他。此时竟然有人称赞他是个贤人(也就是贤明之士),他已经有些飘飘然了。在听到“名留青史”四个字,就更加不淡定了。

他一琢磨:放过刘邦是小事,名留青史才是大事,刘邦这人必须放了。

“都给我散开,放他们走。”丁固一声令下,士卒们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一个胆子大些的士卒小心翼翼地问道:“将军,他们可是项王要的人,就这么放了,到时候项王怪罪下来,如何是好?”

丁固笑道:“刘邦何许人也?小人一个,怎么会带着家人逃命?,此人拖家带口的,一看就是逃难的百姓而已。之前是我弄错了,赶紧放人。继续去追击刘邦,万一让刘邦跑了,这责任谁担当得起?”

士卒们闻言,吓了一跳,赶紧放人,刘邦这才逃出生天。丁固也因此成了刘邦的恩人。

恩将仇报,只为杀鸡儆猴

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后,项羽的旧部人心惶惶,只有丁固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毕竟,他是刘邦的恩人,他觉得刘邦不会为难他。

但是当时情况不明,他也不敢贸然去找刘邦,于是躲起来暗中观望。

直到他听说,自己的弟弟季布不仅没被治罪,还受到刘邦的重赏,这才马不停蹄地赶往长安城,去找刘邦。

毕竟,刘邦连季布这种项羽的心腹爱将都能放过,自己身为刘邦的恩人,能得到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最少也要封个列侯吧?

他没想到的是,当他见到刘邦后,刘邦立刻下旨,将他关进天牢,择日将其问斩。刘邦还特意强调,要将此事昭告天下,让百姓都知道。而且法场周围还特意留出一片区域,方便百姓围观。

丁固百思不得其解:我到底做错啥了?刘邦干嘛要关我?还说要处斩。不应该呀!他是不是认错人了?或者是开个玩笑,最后给我个大大的惊喜?嗯,肯定是这样的。我可是他的恩人,他不该如此对我才对。

于是,丁固很气定神闲地等着处斩的日期临近,该吃吃,该睡睡。

到了处斩当日,法场外围满了人。刘邦指着丁固,对百姓们说:“各位父老乡亲,此人名叫丁固,乃是项羽的部将。但是此人对项羽却一点也不忠心,当年竟然私下放走了我,这才导致项羽乌江自刎。这种不忠不义之人,即使是我的恩人,也决不能姑息。今日,就在这里,将这个不忠不义之人处斩,以儆效尤。”

说罢,刀斧手手起刀落,结束了丁固无聊的一生。他到死,还是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显然,他无法理解刘邦为何要处死自己。

其实刘邦这么做,理由很简单。就是要借丁固的脑袋来杀鸡儆猴。刘邦坐上皇位后,昔日的兄弟成了臣子,但是这些人散漫惯了,压根没有君臣的概念。刘邦这就是要提醒他们,要忠于自己,谨守臣子的本分。否则,即使是自己的恩人,也绝不姑息。

雍齿,让刘邦遭遇了此生最大的挫败

说完了刘邦的恩人,我们再来说说他的仇人。

雍齿和刘邦是同乡,也是沛县人。说起来,当初在沛县的时候,雍齿的地位还在刘邦之上。

雍齿出身于沛县豪族,那可是一方豪强水平的存在。在沛县,就算是县令大人,也要对其礼让三分,不愿轻易得罪。毕竟沛县的很多事情,县令还要仰仗这些豪强帮助。

说起来,雍齿和刘邦还是有些交情的。刘邦在做亭长之前,混迹市井,结识了沛县豪强王陵,认其为大哥,追随左右。

而雍齿和王陵乃是结拜兄弟,二人相交莫逆。因为王陵的关系,雍齿对于刘邦颇为照顾。

不过二人的关系也就到此为止了,说到底,雍齿这么做只是为了给王陵一些面子罢了,倒不是他有多么看重刘邦。

后来刘邦在沛县起兵,自号沛公,雍齿反倒成了刘邦的手下,这让他很不舒服。毕竟刘邦此人,要文化没文化,要出身没出身,现在自己却要屈居其下,换作是谁都会不爽的。

不过不爽归不爽,雍齿不是傻子。他明白,现在整个沛县都掌控在刘邦手中,到处都是刘邦的人。因此,他倒也还算安分。

后来刘邦率领军队外出征战,此时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留守丰邑,刘邦第一个想到了雍齿。毕竟雍齿是自己大哥的结拜兄弟,现在大哥王陵不在沛县,雍齿算是刘邦最信得过的几个人之一。何况雍齿乃是沛县豪强,自己不在的时候,也只有雍齿能管得住下面的人。

此时的刘邦还是太天真,不知道人心险恶。他前脚走,后脚周市就率领魏国大军来到沛县。雍齿本就不满刘邦,此时见周市兵强马壮,便直接开城投降,成了魏国的将军。

刘邦本来一路过关斩将,捷报频传。结果突然收到消息,自己老家丢了,这下子他课程了无根之木,前途未卜。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妻儿老小都还在丰邑,丰邑他势在必得。

于是刘邦不顾军队疲惫,掉头就打回丰邑去。然而他太小看雍齿了,雍齿此人对于行军打仗、排兵布阵颇有心得,而且对兵法也略知一二。远非初出茅庐的刘邦可比的。

结果在雍齿手里,刘邦吃了人生的第一次败仗,而且是惨败。刘邦接连受到打击,气得一病不起,在病床上躺了半年才恢复。

第二年,刘邦与秦军大战数次,大多大胜而归。刘邦趁机吸收秦朝败兵,扩充兵力,使得兵力达到9000人之多,整整翻了三倍。

刘邦觉得,这样的兵力总能打下丰邑了吧?于是再次引兵攻丰。他没想到,自己扩充了实力,雍齿一样也扩充了实力。雍齿算准了刘邦还会攻来,于是提前向周市请求增援。于是,刘邦在兵力上并没有占到多少优势。这一次,刘邦又是大败而归。

刘邦一琢磨,雍齿能找外援,自己也可以找。当时,义军之中,实力最强的当属项梁。于是刘邦果断投奔项梁,并请求项梁能帮自己夺回丰邑。作为交换,刘邦愿意奉项梁为主。

项梁倒也大方,直接派给他5000人马,15名将军。这一次,有了项梁的帮助,刘邦经过一番苦战,总算是拿下了丰邑。可惜雍齿见势不妙,已经提前一步离开了。

刘邦这人是很记仇的。雍齿不仅背刺刘邦,还让他吃了这么大的亏,刘邦自然对其恨之入骨。那么,刘邦又为何要重赏雍齿呢?

厚待仇人,只为安抚朝臣

这又要从汉朝建立后说起。当时,刘邦坐拥大好河山,觉得万事皆定,于是开始怠慢起来。在将萧何、樊哙等一批亲近大臣封赏完后,便开始整理宴饮、享受。完全忘了还有不少功臣等着封赏呢。

于是这些人聚集在一起,整天私下议论些什么。很显然,他们觉得刘邦忘了他们,不打算封赏了,于是还是起了异心

还是经过张良提醒,刘邦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程度,他急忙问计于张良。

张良笑道:“陛下,你平生最恨谁?”

“那还用说,肯定是雍齿了。你的意思是说,要我将雍齿赐死,杀鸡儆猴?”刘邦问道。

张良摇了摇头,说道:“非也,非也。我是要您重赏他。”

刘邦闻言,愣了一会,立刻恍然大悟道:“你这是要我‘千金市马骨’呀!”

“陛下英明,臣正是此意。”张良称赞道

第二天,刘邦便下了一道圣旨: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2500户,位列西汉开国功臣第57位.

接到圣旨的时候,雍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人尽皆知刘邦有多么恨他,他原以为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此时受此重赏,那叫一个百感交集呀。他暗下决心,以后一定压迫忠于汉朝,好好为皇帝陛下效力。

其他人得到消息后,也都安分下来。毕竟雍齿都能受此重赏,他们的封赏怎么也不可能比雍齿还要差吧。看来皇帝陛下只是比较忙,他们的封赏过阵子就会下来了。

恩威并施,保大汉400年江山

刘邦这一番操作其实没啥新奇的,就是皇帝惯用的恩威并施罢了。俗称“打一巴掌给一颗糖”。

他处死丁固,就是为了杀鸡儆猴,震慑朝臣。使得朝臣不敢冒犯皇帝的威严。而他重赏雍齿,则是为了笼络人心,让朝臣记住他的好。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文武百官无人敢有异心,都只能老老实实地为朝廷效力。

仅仅靠处理两个人,就起到如此作用,不得不称赞刘邦的手段高明。也正是因此,她才能迅速稳定汉初的局面,使得人们彻底接受他和他的汉朝。这才有了汉朝400年的江山稳固。



参考资料:

《史记》

0 阅读:0

青文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