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写下战书:“天心取米”,汉朝小吏每字添一笔,匈奴就退了

青文评过去 2024-06-15 12:50:5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仅仅汉字就被古人给玩出了花。但是匈奴单于却想不开,写下“天心取米”四个字,来挑衅汉武帝。结果班门弄斧,最终只能灰头土脸地回去了。

“天心取米”是怎么回事?

刘邦建立汉朝后,鉴于匈奴实力强劲,选择用和亲来稳住匈奴,自己好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这一策略在吕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都得到了很好地发扬。也正是因此,虽然汉匈之间时常还是会发生一些摩擦,但是终归是下面的一些部落小打小闹。至少匈奴单于和汉朝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可是当汉武帝继位之后,汉匈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

汉武帝胸怀大志,加上当时年轻气盛,他对于汉匈之间的这种平衡感到很不满。汉朝兵强马壮、国富民强,凭什么和区区草原上的游牧部落称兄道弟。所谓的和亲,在她看来是一种认怂的行为。

因此,在汉武帝的主导下,汉朝对于匈奴的态度逐渐变得强硬起来。比如拒绝和亲、驱赶匈奴使者、禁止与匈奴之间的贸易往来。

这让匈奴单于十分不满,毕竟每次和亲,匈奴都能从汉朝得到价值不菲的嫁妆。匈奴单于一琢磨,打算敲打敲打汉武帝。于是他派出使者,给汉武帝送去了一封书信。

汉朝君臣在拿到书信后,全都一脸懵逼。只见书信上只有四个字:天心取米。

汉武帝和大臣面面相觑,这是啥意思?莫不是匈奴人文化太差,汉字都写不明白?但是看使者的样子,也不像是这样。

他们总不能说,堂堂汉朝竟然没人看得懂这书信是啥意思吧?于是,他们收下了书信,让使者等待几日,让他们讨论下这回信怎么写。

与此同时,汉武帝下诏,拿出重赏,寻找能看懂这书信之人。

几日后,一个叫何瑭的小吏被带到汉武帝面前,此人声称不仅看得懂书信的内容,还有破解之法。

何瑭告诉汉武帝,将“天心取米”四个字分开,“天”指的是汉朝,因为汉朝皇帝经常都是自称天子;“心”指的是中心,汉朝的中心,自然是最富庶的中原腹地。“取”的意思就很直白了,就是字面意思。至于“米”,农耕社会,粮食就是一切,指代汉朝的财富。

这四个字合起来,就是说匈奴要出兵汉朝,夺取最富庶的地区。

汉武帝听完何瑭的解释,勃然大怒,而那些大臣们则是感到惶恐。毕竟此前汉朝在面对匈奴大军的时候,就没赢过。一些人甚至开始劝说汉武帝,重开和亲,与匈奴重修旧好。

何瑭却笑了笑,对汉武帝说道:“陛下,匈奴如果真要出兵,就不会提前告诉我们了。这样才能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这说明匈奴单于对于是否出兵其实是犹豫不决的。臣有办法,化解此事。”

汉武帝龙颜大悦:“如果你真能把这事办好,高官厚禄少不了你的。”

于是何瑭找人拿来笔墨纸砚,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面给加了一笔。“天”变成了“未”,“心”变成了“必”,“取”变成了“敢”,“米”变成了“来”。合起来便是“未必敢来”。

匈奴单于在拿到回信后长叹一口气:“看样子,汉朝那边早有准备,不然也不会写出这么霸气,甚至带有讽刺意味的回信。对方明显是想激怒我出兵,这其中必定有诈,我绝不能上当。”

于是,匈奴可能发动的一次攻势,就这么被取消了。

“天心取米”的真相

这件事在各大正史中都不见记载,甚至野史里也看不到,主要出现在民间传说中。

其实这件事根本经不起推敲。整件事情中,最大的漏洞在于,整个故事中使用的是简体字。

要知道简体字出现在1950年之后,而汉武帝是生活在2000多年前。那时候别说简体字了,就连繁体字都没有,那时候的人们刚刚经历秦始皇统一各国文字,使用的是小篆字体。其和繁体字的差别都很大,更别说简体字了。

用小篆书写的“天心取米”是这样的:

而用小篆书写的“未必敢来”则是这样的:

由此可以看出,这不是每个字加一笔就能解决的问题,这两行字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事实上仔细想想,不谈简体字这一点,首先匈奴人就不会玩这些文绉绉的“文字游戏”。匈奴人一向是信奉用武力解决问题。真要开战,还下战书?还搞那么弯弯绕绕的?

当年冒顿单于是怎么对付刘邦的?

他先是想方设法在汉军面前示弱,打一仗败一仗,屡战屡败。汉朝派使者去探查情况,结果在冒顿单于的大营里看到的都是老弱病残。

刘邦这才掉以轻心,亲率10万大军攻打匈奴。结果呢?等待他的是40万的匈奴精锐,汉军大败,刘邦被围困在白登山。要不是樊哙率领的几十万援军在赶来的路上,加上看到和亲的好处,冒顿单于根本不会放走刘邦的。

这才是匈奴人的做法。怎么可能过了几十年就转性了,开始玩文人的那一套了?

所以说,这个故事应该是一些类似孔乙己的读书人编出来的。就好比孔乙己喜欢拿茴香豆的“茴”字有七种写法来炫耀一样,这些读书人只是想编个故事显得自己很厉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力才是硬道理

事实上将这一切放到2000多年前,就是个笑话。匈奴人要是真像故事里那样,也就不会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了。而汉武帝要是真那么怂,也就不会成就后来的一番大业了。

匈奴这种游牧民族,信奉弱肉强食,强者为尊。头曼单于在世的时候,东胡和月氏都是草原上强大的部落,匈奴在他们面前只能伏低做小。

后来匈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逐渐强大起来,先是消灭了东胡,接着又赶跑了月氏,成为了草原的霸主。

所以说,想要匈奴人老实,只能靠实力。一旦实力不如人,将要面对的是匈奴的大军。

而汉武帝能彻底解决匈奴问题,使其不再是汉朝的心腹大患,靠的自然不是无聊的“文字游戏”,而且汉朝强大的实力。

当时的汉朝,不仅国富民强,而且还出现了不少名将。

汉军的装备在当时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人人都披甲持戟,弓箭更是管够,战马数量虽然比不上匈奴人,但是轮番大战下来,从匈奴人手里夺取了大量战马。

等到了漠北之战的时候,汉军已经可以做到奢侈的一人多马了。

更要命的是,汉武帝还得到了卫青、霍去病这两位战神。这才开启了汉军无敌的神话。

龙城之战,卫青率领一万汉军,大败匈奴军队,并毁掉了匈奴祭天的圣地——龙城。此战意义重大,是汉朝面对匈奴第一次取得胜利。

紧接着,在河南之战和漠南之战中,卫青率领汉军数次出击,每次都能斩杀匈奴数千人。最终从匈奴人手中夺取了河套地区,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攻守之势彻底反转。

而在定襄北之战中,卫青再次大败匈奴大军。此战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初次上阵的霍去病,率领八百骑兵绕道匈奴人的大后方,斩杀三倍之敌,俘获匈奴贵族数十人,得到粮草辎重无数。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在战场上展现“霍氏闪电战”战术。

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汉武帝决定发动举国之力,一战彻底解决匈奴。于是便有了漠北之战。

此战,汉军分两路,分别由卫青、霍去病统帅,每路大军各有五万人,合计十万人。由于要深入大漠,汉武帝还出动数十万人用来运送和护卫粮草辎重。

此战之后,匈奴彻底被打废了。匈奴单于只率领少数心腹逃了出去。匈奴左贤王更惨,只带着数十人逃了出去。而霍去病最有名的成就“封狼居胥”,便是在此战的过程中达成的。

此战之后,匈奴人逃到了大漠深处,再也不敢轻易招惹汉朝了。

所以说,在现实面前,书生那套是根本不管用的,只有实力才是硬道理。



参考资料:

《史记》

0 阅读:474

青文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