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问刘伯温:朱元璋登基前,会先杀哪个人?刘伯温说了3个字

青文评过去 2024-06-22 08:53:04

朱元璋在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逐一消灭了张士诚、陈友谅等强敌,元朝也奄奄一息了。眼看大局已定,下一步他就该称帝了。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朱元璋迟迟不肯迈过那一步。这边朱元璋一点都不急,那边一群文臣武将可是着急死了。毕竟他们都等着朱元璋登基后大肆封赏呢。

于是这群人便怂恿着李善长去问计刘伯温,毕竟刘伯温是朱元璋的首席谋士,号称“算无遗策”。朱元璋的事情,别人不清楚,刘伯温肯定清楚。

李善长也不废话:“老刘呀,主公迟迟不肯登基,是几个意思?”

刘伯温叹了口气,说道:“有些人还没死。”

李善长急忙问道:“那你说说,主公登基前,会先杀掉哪个人?”

刘伯温说出三个字,李善长闻言,一副“我懂了”的表情,不再多言。

是谁这么大本事,竟然能够阻拦朱元璋登基称帝?

咱们也不藏着掖着,此人名叫韩林儿,人称“小明王”。是除了张士诚、陈友谅之外,朱元璋登基的最大阻力。

朱元璋名义上的领导

这韩林儿是何许人也,他和朱元璋又是啥关系呢?

理论上讲,韩林儿是朱元璋的皇帝,朱元璋是韩林儿的臣子,二人是君臣关系。

当然,都说了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事实上,韩林儿与朱元璋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要打比方的话,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不如那些几十年不见面的远房亲戚。

他们之所以能产生联系,就不得不提及两个人。一个叫韩山童,一个叫郭子兴。

这韩山童是韩林儿的亲爹,韩林儿之所以被称作“小明王”,那是因为韩山童自号“明王”论起最早起兵反元的义军,当属韩山童的红巾军了。

韩山童也是有本事,硬是在元朝的眼皮底下聚拢了数千人。而且韩山童颇有本事,为了便于宣传,竟然喊出了“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口号。

换谁看到这一段不热血沸腾?于是,很快,韩山童的队伍便发展至数万人。

就在他打算大展拳脚的时候,元朝对他发动了一次突袭,韩山童被处死。好在韩林儿在韩山童的心腹护送下逃了出去,隐居在山林之中。

直到四年后,韩山童曾经的部将刘福通找到韩林儿。此时刘福通已经打下了不少州县,颇有实力,但是他没有忘记韩山童昔日的恩情,于是选择拥立韩林儿为帝,建立了“龙凤政权”,国号宋,也被称作韩宋。

而韩山童当年广收弟子,其中就有一个弟子名叫郭子兴。郭子兴为人豁达,有仗义疏财,和韩山童手下的不少人都关系不错,其中就包括刘福通。

在刘福通一路攻城略地的同时,郭子兴也起兵响应。因为双方的关系,郭子兴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红巾军的一员,被封为制节元帅。

而朱元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只是郭子兴麾下的一员将领罢了。此时的朱元璋,也算是韩林儿的臣子。

不过后来朱元璋遭到排挤,自己出去拉起一支队伍,四处攻城略地,发展实力。这就相当于一个大集团下面某个分公司的一个部门,独立出去,慢慢发展成了一个小公司。

此时朱元璋这个小公司,其实与那个大集团已经没啥关系了。不过在郭子兴去世后,又出现了一些变数。

这韩林儿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竟然下旨,封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封郭子兴的小舅子为右副元帅,封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郭子兴因为刘福通、韩山童,才认韩林儿这个皇帝。朱元璋和他们都不熟,他只认郭子兴,毕竟郭子兴有恩于他,又是他的岳父。碍于郭子兴的面子,朱元璋才勉强认韩林儿的。现在郭子兴不在了,韩林儿还想管朱元璋,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不过朱元璋是个聪明人,他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接受韩林儿的诏书。毕竟此时的他羽翼还未丰满,而韩林儿的韩宋兵强马壮,朱元璋不便得罪韩林儿。反倒不如扯虎皮拉大旗,趁机发展自己的实力。

而朱元璋与韩林儿之间,也就这一纸诏书的关系了。

本来已经单干的朱元璋,一时想不开,给自己找了个“小祖宗”

后来朱元璋的发展越来越顺畅,逐渐站稳脚跟,足以和陈友谅、张士诚这样的豪杰一争高下。反观韩林儿那边,却是在走下坡路。

原来,韩林儿那边看上去兵强马壮,但是军纪很差。武将也不知兵法,只会埋头硬闯。结果在此后与元朝的几次大战中损兵折将,只剩下刘福通率领的残部坚守安丰。

这还没完,张士诚也跑来落井下石,他的大军将安丰团团围住。

绝望中的韩林儿病急乱投医,派人趁夜溜出城去,向朱元璋求援。毕竟朱元璋当时是韩宋名义上的江南行省丞相。

只能说,当时的朱元璋格局还是小了。他竟然觉得这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他是把韩林儿这个“小明王”当做汉献帝或者是周天子了。

刘伯温苦苦劝说道:“主公,这年头实力才是王道。韩林儿现在手里已经没啥兵马了,没有救援的价值。我们现在的首要目标是对付陈友谅,不便为了韩林儿再结怨张士诚。”

朱元璋却反驳道:“我们早就得罪过张士诚了,不差这一次。我还是觉得救韩林儿利大于弊,此事你无需多言,就这么定了。”

经过一番大战,朱元璋顺利将韩林儿给救了出来。可是他却发现一件尴尬的事情:好像韩林儿这“小明王”的名头并不好使。

张士诚就不说了,他都公然出兵攻打韩林儿了。至于陈友谅,他虽然名义上是红巾军的人。可问题是,他连自己的皇帝徐寿辉都敢杀,怎么会把韩林儿这个有名无实的“小明王”放在眼里?

于是,韩林儿成了一个毫无用处的摆设。朱元璋一方面尊奉韩林儿为皇帝,另一方面只能想办法自己解决掉张士诚和陈友谅。

等到大局已定,只差登基称帝的时候,他才想起来,自己头上还有这么一位“小祖宗”在。韩林儿不死,朱元璋称帝就成了欺君罔上的行为,受人指责。

古人讲究凡事都要名正言顺,尤其是称帝这种大事,名义就更重要了。

正如刘伯温所说,朱元璋迟迟不肯称帝,其实就是在找合适的机会除掉韩林儿。

韩林儿之死

但凡被朱元璋惦记上的人,活得到初一,也活不过十五的。

公元1366年,朱元璋以大局已定,皇帝该回来主持朝政为由,派心腹廖永忠前去将韩林儿接往应天。

结果在途经湖泊的时候,遇到风浪,船翻了。廖永忠因为熟悉水性,侥幸逃了出来。但是韩林儿就没有那么庆幸了,直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有意思的是,廖永忠闯了这么大的祸,朱元璋却没有严惩他。反而在登基称帝大封功臣的时候,封廖永忠为侯爵。就这样,朱元璋还说,廖永忠原本应该封国公的,只是此前犯了错,才封侯爵的。压根就没提起韩林儿的事情。

所以说,韩林儿到底是怎么死的?说不是他安排的谁信?

不过,也幸亏韩林儿死了。毕竟此人胸无大志,更是没啥本事,这天下还是交给朱元璋更合适一些。否则也就没有明朝的数百年基业了。



参考资料:

《明史》

0 阅读:0

青文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