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落魄中的吕蒙正路过:你命不久矣

老高看历史 2024-06-24 22:20:40
引言:

赵员外喜得贵子,一众谄媚的文人墨客纷纷献上颜色诗赞以求赏赐。可谁料一个衣衫褴褛的落魄书生不怀好意地嗤笑出声,对着赵员外写的那副对联斥之为"颠倒人伦、蔑视君王"?这等直率粗鲁之言怎能不惹人侧目?就在众人将要驱逐这书生之时,赵员外竟然欣然接纳了他的一席话,并盛情相邀重新为其作联。这背后又有何隐情?书生的身世经历又将如何引出一段传奇?

一、落魄书生吕蒙正的家世渊源

公元957年,吕蒙正诞生于太原。他的父亲吕龟图出身于书香世家,时任起居郎之职,统筹朝政有功,家中亦渥则富贵。吕龟图娶刘氏为妻,生子吕蒙正。生于繁华富庶之家的他本该一路坦荡,衣食无忧。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吕龟图深受妾侍之言惑,竟对嫡妻刘氏翻脸无情,意欲将其赶出家门。刘氏起家名门正派,素守妇德,安能受此羞辱?她宁肯带着幼子吕蒙正离开这赘尽人伦的豪门,也不愿给娘家抹黑。就这样,刘氏母子二人无依无靠,沦为主街乞儿。

住在河边的窑洞里,母子俩靠母亲的女红和吕蒙正做些粗活勉强维生。寒窗数载,吕蒙正早已见识了世态炎凉。别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嬉戏,他就得去河边打捞木柴,卖字为生。别人对他这个"穷酸书生"的嘲弄,他也从不介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只想好好读书,无愧于母亲的一片慈心。

刘氏望子成龙,把家中省吃俭用的钱全部用于给吕蒙正买书。即便家徒四壁,她也坚持让吕蒙正读私塾。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吕蒙正自小就形成了刚正不阿、好学上进的品性。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家之积蓄,也换不来贵不可言的读书机会。每当夜色苍茫望着母亲操劳的身影,吕蒙正总对自己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有读书便是无上荣耀。此后,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加之天资过人,很快便渐有大成。

虽说家境贫寒,但是,在母亲的悉心培养和自身的孜孜不倦下,吕蒙正早已满腹经纶,可谓是后来居上。唯独家贫如洗,影响了他的仕途大半。然而,他的出色才学在赵员外那次喜宴上终于迎来了意外的转机……

二、对联改变命运的插曲

赵员外乃邢州名门望族,为人雅好文墨,酷爱宗室达兴的对联习俗。登基后,他生了一子,欣喜万分。于是在新科贤孙降生之日,特地邀来京师里一众才人墨客,为此"老来得子"写副贺联,以纪念此喜庆之事。

当日,门庭若市,赵家洞开绣阁迎宾。儒林翘楚、各路文人无不沉浸在"寒耆润凤"和"月溢银河"的华美辞藻中。作为门阀世家,赵员外自是邀请到了一众贵人之子。其中有户部侍郎之儿倪兴官,为当世才子,对联充满了谄媚之词,颇得赵员外欢心。

就在倪兴官翩翩起笔写下"子当承父业,臣必报君恩"时,一声嗤笑突然打破了喜庆的氛围。众人循声望去,却见一个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的书生正站在大门前怒目而视。

这一声嗤笑却像是惊雷一般,将众人震慑住了。那书生乃吕蒙正,他又何尝没有亲身体会过贫困?可当他瞧见那对颠倒伦常的对联时,实在忍无可忍,不禁破口大骂:"竖子何其狂妄!岂有先臣后子之理?君子固有长幼尊卑之序,尔等无视纲常,如此颠倒黑白,怕是要遭天谴吧!"

此话一出,震惊了在场众人。这对联写得岂不是贻笑大方?一时间,场面一度静谧下来。

倪兴官却不知晓这话中的深意,见众人反应如此,心中大窘,顿时勃然大怒,一把揪住吕蒙正的衣领就要将他赶出去。然而就在这时,赵员外沉吟半晌,突然颔首赞同道:"阁下所言极是!写对联留贻子孙,却颠倒伦理,岂不是自绝于天理之门?有此识见,实属罕见!"

赵员外这话一出,众人皆是一怔。谁曾想这位于文墨场中头面人物,竟会如此看重一介穷书生的见解?于是,赵员外又恳切地请吕蒙正重新为他作一副恰当的对联。

吕蒙正毫不推辞,重新作出一副对联:"君恩臣必报,子当承父业。"字字如椽巨笔,寓意深远恰如其分。赵员外大喜过望,不禁拱手赞叹:"阁下文思飞扬,于纲常有如此认知,真是人中龙凤!不知阁下高姓大名?"

吕蒙正答道:"微生姓吕,单名一个蒙字。幼年丧父,母子离家于河洲而居。先父高氏吕龟图,有赵令狐氏知之。"

赵员外听后不禁心有戚戚焉,自是知道吕蒙正的坎坷经历。于是他连忙挽留吕蒙正在此小住,日后还将把自己的千金许配给他。这等盛情之邀,实在出人意料。这一日,吕蒙正也就此扬名天下,走上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三、吕蒙正的非凡际遇和经历

赵员外虽然大喜吕蒙正的才学,却也见识到他出身贫寒的遭际。于是,赵员外不仅邀他在府中暂住,更将自己的独生千金许配给他,意欲拔擢这位穷书生脱胎换骨。

吕蒙正自然不会辜负赵员外的一片赤诚,他更加刻苦钻研,潜心向学。终于在一次隆重的科场考试中,他以出众的文词才华和渊博的学识击败了无数同场竞技的书生,一举夺得了当年的状元及第。

这一喜讯传开后,震惊了很多人。一个出身贫寒的穷书生,居然能够博得如此殊荣,可见他的文词造诣已臻化境。自此,吕蒙正的名声在整个京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吕蒙正自幼生活贫困,对穷人疾苦体恤备至。即便在他声名显赫之后,依旧保有一颗朴实的心。

有一次,他携妻子外出游玩,路过一条贫民区时,见一位才女正在跪地向行人乞讨。才女乃黛菊,她生得绝色倾城,却深陷贫困穷酸无依无靠。

吕蒙正见状大惊失色,连忙让夫人下车,将黛菊扶起相问其故。黛菊愧疚地说道:"妾身生于贫寒之家,父母双亡后无力读书,只能整日游街乞食为生。"

吕蒙正深有同感,虽然黛菊遭际悲惨,却并未因此放弃读书的志向。于是,他将黛菊带回家中供给温饱,亲自为她请了私家教师传授文理。很快,黛菊的文词才华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

后来,吕蒙正更是将黛菊许配给自己的弟子,使她彻底摆脱了贫困,过上了优渥的生活。这一善行,使吕蒙正在京师中无人不赞叹其乐善好施、与人为善的高尚品德。

吕蒙正虽已是翰林学士,位高权重,却并不因此而骄横跋扈。宋真宗继位后不久,就曾当众嘲笑吕蒙正的寒酸出身。可吕蒙正并未放在心上,依旧恭敬有礼。

真宗见吕蒙正如此谦逊有礼,反而对他刮目相看,赞叹道:"吕学士胸怀磊落如此,真是了不得!"从此,真宗对吕蒙正格外敬重。吕蒙正也以正直谦逊的品德赢得了朝野仕人的一致称赞。

四、宰相吕蒙正的睿智作为

吕蒙正凭借过人的才学和高尚的品德,最终被宋真宗实实在在地赏识。真宗即位后,不久就拜吕蒙正为中书令,不久又拜他为宰相。这一连串的高升实属罕见,可见吕蒙正的确是才高德劲。

就连以前的赵员外,看到吕蒙正的成就也是由衷高兴,称赞他"人杰地灵,实乃我辈之桎梏"。吕蒙正虽贵为宰相,却从未摆阔气焰。朝中大臣们不禁议论纷纷,只见这位宰相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从不摆谱架子。

更令人赞叹的是,就在吕蒙正当权时期,他竟然大力提拔了当年嘲弄自己寒酸出身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虽出身显赫,却未做到修身律己。吕蒙正不计前嫌,宽宏大度,认为这人虽然素行差劲,但终归是才人,当予以重用。

于是,吕蒙正不惜斥责党羽,将这位曾经的敌手升任翰林院学士。众人听闻此事,无不称叹吕蒙正宽厚仁德,真是穷则独立,得志则怀柔,处处为国为民着想。

吕蒙正子侄满堂,可从未逼迫任何一人入仕。相反,他要求所有子侄都必须自食其力,靠自己的本事去谋生立命。有一次,他发现内侄在家中摸爬滚打无所事事。于是,吕蒙正狠狠训斥了他,并命人将其赶出家门,直至其成为一名农夫自力更生。这一做法大快人心,人们由此看出,吕蒙正是个注重教子重视修身的父亲。

不仅如此,就连自己的双亲,吕蒙正也是孝顺有加。尽管父母曾一度将他遗弃,但吕蒙正上任宰相后,也从未与父母隔阂。每逢佳节,他必定捧着美味佳肴亲自前往父母居所,向二老陪祠膳奉。他亦不以宰相高人一等的身份与众不同,而是俯身大礼,诚心恳谕父母。这等孝行令人感佩。

最可称赞的要数吕蒙正矢志笃行,言传身教的德政了。当时朝中分党纷争不断,吕蒙正戮力于消除党争,极力推崇中庸之道,极其睿智。

尤其是著名的《寒窑赋》一文,更是融入了吕蒙正对黎民百姓的纯朴之情。赋中描写了他幼年贫困潦倒的生活,饱受穷人疾苦,却也让他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是何等梦魂颠倒。这一作品可谓改革宋代文风的经典之作,堪称吕蒙正的精神写照。

五、吕蒙正临终前的惦念与嘱托

及至暮年,吕蒙正早已是当朝元老宰相了。天下归心,由他一人把持。每当深夜里,他都会怀着对往事的回忆而辗转反侧。

那一晚,吕蒙正在榻上艰难地喘着气。随侍在侧的宦官小心翼翼请示道:"老奴才见老人家已多病缠身,烦请老人家立嗣遗命,免得他日日后发生争端。"

吕蒙正摇了摇头,断然拒绝。他说:"吾即将离世,自然无需考虑嗣位这等小事。吾生平已尽绵力为国为民耗尽心血,誓把黎民百姓的疾苦安危视作己任。如今仍有一桩心事未了,必须请家人们一一遵从。"

宦官等人听到连连点头。随后,吕蒙正接着缓缓吐露心中的挂牵。

他叮嘱子侄们道:"吾自幼家贫如洗,曾在河边贫民窟里渡过无数个寒酸日子。若非母亲拮据操劳供书,吾今日的功名利禄也难以实现。故而我希望诸位都要永远谨记穷人疾苦,必须下厨作给穷人吃,拿钱财去赡济贫民。切莫将钱财虚掷一空,那是违背吾生前的本怀。"

子侄们听到这番话,无不感佩吕蒙正的恻隐之心。接着,吕蒙正又转向府中的宦官仆从们嘱咐道:

"诸位可曾记得,吾当年写下《寒窑赋》一文,就是为了让人们永世不忘穷人的生存现状?如今寒酸人家遍地都是,我终老之年,最大的心愿就是让黎民百姓温饱有余。所以你们要永远铭记贫困百姓的艰辛,每逢佳节就要备办粥菜,分给穷人食用。如有半点怠慢,实在难以对得住我的一片孤诚啊!"

宦官们听到这番意味深长的嘱托,无不被吕蒙正的宽仁为之折服。就在众人正侧耳倾听之时,吕蒙正却突然气绝身亡,只留下了这番珍贵的教诲。

从此,子侄宦官们都恪守了吕蒙正的临终遗嘱。每年佳节,府上都会备办百锺大宴,招徕四方穷人前来饱餐一顿。吕宅也因此成为当朝缓濟穷人的代名词,深受黎民爱戴。即使百年之后,人们提起吕蒙正时,也总会想起他那"上怀谦恭,下念民疾"的高尚情操。

数百年过去了,吕蒙正以高风亮节和仁爱之心而永载史册。他不仅是人们心目中的人杰,更是一代显赫的宰相,令人永远铭记。

0 阅读:0

老高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