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岩石圈构造块体地球化学边界的形成机制与动力学研究是当今地球科学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岩石圈尺度的构造不连续带。
对此作出初步解释,并认为可能是岩石圈减薄的新证据。
关于华北克拉通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机制与过程的讨论:是拆沉,还是热侵蚀和化学交代?
高度演化的黄山A型花岗岩:对扬子克拉通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约束?。
大陆岩石圈流变性是伸展盆地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研究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有助于制约该时期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岩石圈地幔的特征和演变规律。
岩石圈板块变形物理模拟是对板块构造演化的近似再现,代表了板块构造研究的一种主要方向。
模拟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岩石圈的伸展系数大致呈钟形分布,在凹陷中心处最大,大约为3.5;
HT和LT岩浆的岩石成因又进一步为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混染作用所复杂化。
橄榄岩成分及其中矿物(如单斜辉石)微量元素组成可以很好地揭示岩石圈地幔性质。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冲绳海槽地区的岩石圈强度特征。
马杏垣主编.1989。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Z]。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马杏垣主编.1987。中国岩石圈动力学纲要[M]。北京:地质出版社。
一种可导致形成造山带和俯冲带的岩石圈板块间的相互作用。
丁国瑜主编.1991。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M]。北京:地震出版社.15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性质、组成、富集过程及其形成机理
燕山地区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对岩石圈性质的约束
西昆仑—塔里木—天山岩石圈深地震探测综述
北冰洋-欧亚大陆-太平洋地学断面东南段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华南地区中生代以来岩石圈伸展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密度与磁化强度及动力学含义
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岩石圈地幔组成转变的重要方式
西昆仑--喀喇昆仑及其邻区岩石圈结构、演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复杂的山东昌乐新生代玄武岩辉石岩捕虏体及其岩石圈演化意义
中国东北地区岩石圈结构的地震学特征与对矿产资源的动力控制作用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现代岩石圈演化动力学模拟
华北克拉通北缘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钾玄岩的Pb同位素证据
与岩石圈拉伸有关的盆地的形成机理、类型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