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朝第一代大宦官王振

杂谈小啪菜 2024-06-20 23:17:37

宦官王振是明朝历史上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的行为和决策对明朝的政治、军事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上一次我们聊到了“土木堡之变”,本次我们来聊聊宦官王振。看看这个明朝第一代大宦官王振的生平事迹,以及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王振,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人,出生年月不详,卒于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王振原本是一个有文化的儒生,但出于追求权力和地位的渴望,他选择了自阉入宫的道路。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让他卷入了明朝的权力斗争中。在宫中,他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善于察言观色的能力,逐渐赢得了明宣宗和明英宗的信任和重用。

然而,王振在掌权后,逐渐暴露出其贪婪和专权的一面。他大肆收受贿赂,任用私人,干预朝政,使得朝廷上下怨声载道。他的行为不仅破坏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也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动荡。

明宣宗病逝过早,留下九岁的明英宗即位,张太后垂帘听政,这时候的王振已经成为小皇帝身边的心腹了。要想博得更大的权力,必须跟国政有所接触。而明英宗年纪过小,内阁大臣主管国家大事,让王振很是心急。不过王振心思深沉,他告诉自己,必须潜伏下来等待最好的时机,才能一步登天。七年后,在张太后病逝,内阁大臣青黄不接的时机,王振终于行动了。朝中和宫中布满他的党羽,明英宗也对他全副信任。皇宫中宦官禁止议政的牌匾被太监们摘下,王振洋洋得意,他可以在京城呼风唤雨,唯一能管住他的明英宗也只是好糊弄的少年人。

自从王振权倾朝野后,朝中的政务都由他过目,这就是司礼监的职权。他将这份权力滥用,朝廷成为他的"一言堂"。巴结王振朋党的大臣会得到晋升重用,跟他们作对的大臣会被针对贬谪,一时间人人自危,被迫选择站队。在锦衣卫的大牢中不乏冤死的诤臣,他们都是曾经和王振作对的,或者只是说了几句王振的坏话,就被施加酷刑而死。足以体现王振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明英宗自然不会知道这些,王振服侍他多年,将无数珠宝美人捧到他的面前,是最贴心不过的宦官,怎么会干出违逆之事呢?哪怕是把王振私刑大臣的事捅到明英宗面前,也能被巧舌如簧的王振含糊过去,转头就要迎接他更加狠毒的报复。

后来英宗对王振越来越信任和放纵,发展到有“批红”的权利,也就是可以在奏章上写批语。大概意思是,皇帝对奏章做的决定和意见,由司礼监秉笔大太监,即当时王振用红笔写在奏章上,再由内阁发布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录字员,皇帝表达的东西,执笔的可以在上面“做文章”,皇帝决定,他有权“审核”一下再发出。

其实这套流程在明朝建立后就已经形成了,当时朱元璋鉴于前朝多有宦官干政,导致朝政混乱,所以在大殿外立一个“禁止宦官干预政事”铁贴牌子,太祖立的,试问谁敢不听。还别说,有,真有,不但不听,还敢让你这牌子不存在,这个人就是王振。王振猖狂到把这个牌子给拆了,从此之后再无“禁止宦官干预政事”这件事了。

王振除了专权外,还有“干儿子”很多,皇帝都称他为先生,臣子怎么敢称呼其姓名呢,那称呼什么?有的大臣称之为“先生”,有的称之为“翁父”。还有更加过分的,认王振为干爹,干儿子成群结队,这可好,本来不相干的一群人,在王振的“带领下”都成了兄弟。

正统十四年,蒙古族瓦剌部向明朝进贡后,向朝廷邀赏,王振“吝啬”不肯多给赏赐,进贡的马价值也被私自打了折扣,致使蒙古族瓦剌部很不满,导致多次骚扰北方疆土。元朝被朱元璋打败后,内部分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股势力,后瓦剌一吞二,统一了蒙古,成为了蒙古实力最强的队伍。

怀恨在心的瓦剌再次搅扰北方领土,王振这家伙不但不报,擅自接受瓦剌的礼物,并用弓箭换瓦剌的宝马,使得瓦剌实力不断壮大。这还不够,上次朝贡不是少给回赏嘛,这次反了过来,为了收受更多的“礼物”,每次朝贡,王振虚报朝贡人数,让瓦剌多领赏赐,这个吃里爬外的太监,实在太可恨。

可王振也不傻,更不按套路出牌,在一次朝贡时又像首次一样又对朝贡大折扣,这使得瓦剌非常不满,这是收了“礼物”,又打折扣,两头通吃,也不知谁给他肆无忌惮的勇气于是瓦剌以对赏赐折扣为由开始对明朝进行攻击。王振只懂得捞钱,专权,哪里懂得军事,但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厉害,怂恿英宗御驾亲征。英宗本来就对王振言听计从,加上自己也愿意御驾亲征,胜利后,也能显示自己是个英主。只可惜在缺少计划和准备的情况下贸然亲征,王振独揽北征的军务。更可气的是,王振竟邀请英宗去自己的宅邸游玩,正经点儿,打仗呢,游玩可真不是时候。

皇帝游玩大军也要跟随保护皇帝,可王振怕大军踩踏自己家的田地,竟改了行军路线,致使北征计划更加混乱,你说可恨不可恨。为一己之私,置众人不顾,不对,是置众人于死地。果不其然,此次御驾亲征,二十万大军和众多文武大臣随行明英宗,王振觉是捞功的大好机会,兴致冲冲跟着出发。但是精锐有谋的瓦剌敌军俘获了明英宗,而王振也死在乱军中,二十万军队和其他大臣们也所剩无几,为国捐躯。这就是大明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而王振也在这次战役中“阵亡”,也算是算罪有应得。王振是明朝首个专权的宦官,也开启了明朝宦官专政的先河,明朝是历史上大宦官最多的朝代,这与王振也有很大关系。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王振的贡献和影响。在他掌权期间,明朝的文化和教育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重视儒家文化,提倡尊师重教,对明朝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他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朝的稳定和统一,为明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宦官王振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人物。他的行为和决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虽然他的专权和贪婪给明朝带来了灾难和损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他在文化和教育方面的贡献以及他对明朝稳定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在评价王振时,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0 阅读:8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