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石之变:明英宗的又一次浩劫

杂谈小啪菜 2024-06-24 18:29:30

曹石之变,又称曹石之乱、石曹之乱,发生在明朝天顺年间。这是一场由石亨、曹吉祥等人因迎复之功而引发的权力斗争。

在土木堡之变后,石亨、曹吉祥等人因功受赏,权势日重,但权力的膨胀也让他们逐渐走上了图谋叛乱的道路。

一、事件背景

土木堡之变: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明军在土木堡遭遇惨败,英宗朱祁镇被蒙古瓦剌部落俘虏。这一事件成为曹石之变的重要背景。

明英宗复位: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继位为明景帝。然而,在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宦官曹吉祥与大臣石亨等人勾结,趁明景帝病重时发动夺门之变,迎接明英宗复位。

二、事件过程

夺门之变:曹吉祥、石亨等人趁明景帝病重,发动政变,迎接明英宗复位。明英宗复位后,对参与政变的有功之臣进行了封赏。

此时的明朝之所以会出现两位皇帝共存的尴尬局面,皆是因为之前的“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中,明军战败,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于谦等人为防止瓦剌人用明英宗做要挟,坚持要立当时还是郕王的明代宗为皇帝。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尴尬的局面。而明代宗对明英宗的回归也很是不喜,于是便将明英宗尊为太上皇,将其囚禁。不过,也许是明代宗时运不济,先是他的儿子夭折,紧接着自己也身患重病,这样的情况令当时的朝臣十分担心。

夺门之初,因曹吉祥已经官至宦官系统的最高级别,没有了晋升的空间,明英宗就厚赏了其嗣子曹钦(封为昭武伯),不久还让曹钦与曹吉祥等共掌京军大权。明英宗这样做犯了两个忌讳:第一,打破了大明内官子弟不得封爵的祖制;第二,打破了大明内官及其子弟不得典掌京军大权的祖制。明英宗的这种行为,不知不觉为自己埋下了巨大祸根,因为宦官掌握了京军大权,一旦他们与君主翻脸,就会变生肘腋,最先倒霉的即是皇帝本人。

曹吉祥本是河北滦州人,阉割入宫,成为王振的亲信。明英宗宠信王振,也厚待曹吉祥,因此,曹吉祥积极参与南宫复辟,立下大功。明英宗复位以后,为了表彰曹吉祥的功劳,赐给他大量庄田和钱财,并令他协理京营军务。同时,擢升曹吉祥的嗣子曹钦为领兵将领,提拔曹吉祥侄子曹铉、曹铎等人为高官,曹吉祥门下得到好处的达上千人。

再来说说石亨,石亨本是一介武夫,靠着投机,聚然受到皇帝恩宠,执掌大权,顿时飘飘然起来。石亨依仗职权,大肆提拔族人和亲信,他的家族有五十多人得到提升,其部下、朋友受惠者更是多达四千多人。一些趋炎附势的小人,纷纷投拜在他的门下,石亨很快形成了庞大势力,亲信党羽遍布朝廷和地方。

于谦曾经对石亨有恩,在土木之变中,石亨的军队全军覆没,他只身逃回了北京。明景帝本想予以治罪,于谦为其求情,并推荐他担任了右都督,使石亨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大功。如今,石亨忌惮于谦的威名,恩将仇报,竟然多次怂恿明英宗,将于谦处死了。

此时的石亨大举冤狱,排斥异己,把与自己有矛盾的人或者逮捕入狱,或者罢免官职。明朝的巡抚历来都是由文官担任,石亨却向明英宗进言,全部换成了武将,而且都是他的亲信。石亨大权独揽,为所欲为。

石亨狂傲不羁,肆意干预朝政,对皇帝也不尊重。有一次,石亨不请示皇帝,就私自带着两名亲信进入皇宫禁地。明英宗见了,吃了一惊,忙问这两人是谁。石亨满不在乎地说:“这是臣的两个小兄弟,对迎复皇上有功,请陛下授予他们锦衣卫指挥使。”明英宗有些不高兴了,但耐住性子,仍然批准了他的要求。

石亨势力已大,野心也大了起来,又察觉明英宗对他不满,心怀怨恨,于是产生了谋反之心。石亨手下的亲信,为了谋取荣华富贵,纷纷鼓动石亨效法赵匡胤。如此谋反大事,石亨竟然不知道避讳遮掩,反而大大咧咧地说:“这事不难,大同兵马甲盛天下,由石彪统领,完全可以依赖。等到天下总兵都换成了我的人,一举便可成功。”

石亨既然有了谋反企图,自然要结党营私,寻求同盟。他与曹吉祥原先关系就不错,又一同干成了夺门之变的大事,关系更加密切,于是,石亨与曹吉祥结成了死党。

事件经过:密谋之初,权大势大的石亨让侄子石彪去当大同总兵,意图占据有利地势,作为谋反的基地。有一次,石亨去紫荆关察看地形,对左右说:“如果严守此关,据守大同,京师便无可奈何了。”

但是很快石彪在大同的谋反活动,被锦衣卫侦探到了。明英宗大怒,下令将石彪逮捕进京。经过严刑审讯,石彪供出了谋反阴谋。

石亨见侄子被捕,知道阴谋泄露,赶快急于造反,但为时已晚。锦衣卫很快把石亨逮捕。石亨被削夺官爵,判以死罪,尚未行刑,便病死在狱中。亲属石彪、石后等多人被斩,亲信朋党皆受牵连。石亨、石彪事发,曹吉祥以及子侄们心惊肉跳,知道大祸即将临头,决心拼个鱼死网破。经过紧急商议,计划在黎明时分,曹钦领兵杀入皇宫,曹吉祥则在宫内率亲信作为内应,占据皇宫,废黜皇帝。

不料,明英宗早有防备,在当天夜里,就秘密逮捕了曹吉祥,并严令皇城诸门的将士,紧闭宫门,不得开启。

黎明时分,曹钦按照约定,领兵来到东长安门,却见宫门紧闭,城中无人接应。曹钦知道情况有变,大事不妙,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得下令强攻,纵火焚烧宫门。但宫中已有防备,自然是徒劳无益。

片刻之间,喊杀声骤起,朝廷军队从四面八方涌来,曹钦带领的兵马顿时作鸟兽散了。曹钦仓皇跑回家中,朝廷军队随即将曹府包围。

曹钦见已无生路,投井自尽。曹铎等人抵抗,瞬间被杀死。军士蜂拥进入曹府,府中男女老幼全被诛杀。曹吉祥被凌迟处死,其党羽或者被杀,或遭流放。

明英宗果断平息了石曹之乱,表明他还有些能力。石曹之变虽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牵连甚广,一大批朝臣被清除,特别是在此之前,石亨、曹吉祥已经危害了朝廷,致使朝廷变得混乱不堪。

皇帝临御午门,宣布太监曹吉祥谋反,命禁卫军将曹吉祥关入都察院狱中详审,第二天将他弃市凌迟。其党羽和家族成员也都被杀,或被流放岭南。

叛乱失败: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因大肆培植党羽、干预朝政而被捕入狱,最终坐狱瘐死。石亨死后,曹吉祥恐被斥,渐蓄异谋。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曹吉祥发动叛乱,但事败被杀,被磔刑于市。

于谦冤死:于谦,这位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保卫北京的英雄,却在这场权谋的较量中遭到了陷害。他被诬陷为谋逆罪,遭到了杀害。

在于谦家中查抄时,人们发现了他家中之清贫,以及他珍藏的皇帝历次赐予的服饰和宝剑。这一幕令人动容,也让人深感权谋的残酷。

三、事件影响

曹石之变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加剧了明朝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更迭。其次,曹石之变也暴露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弊端,为后来的明朝政治危机埋下了伏笔。此外,曹石之变还导致了一些忠臣孝子的不幸罹难,给明朝的政治生态带来了严重损害。

四、结语

曹石之变是明朝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它涉及到了明朝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宦官干政等问题。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明朝政治生态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及明朝统治者在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