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芙蓉屏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4-07-22 00:47:42

明朝年间,真州地方有个崔英,新授浙江永嘉县县尉。这天,他带了妻子王氏和男女仆人以及许多行李,雇了顾阿秀的一只大船,前往浙江赴任。

这崔英学得一手好字画,在船上觉得寂寞,便取出纸墨笔砚来,画了一幅芙蓉屏,借以消遣。那王氏也知书识字,在旁看了,连连称赞。

没有几天,船到苏州,天色已晚,就在那里停船系缆。这天正是七月初七,崔英拿些银子,叫船家上岸沽酒、买菜,准备与夫人在船上欢度“七夕”。

不多时,船家安排了一桌盛肴。崔英叫王氏在箱中取出金银杯盘等器具,以助酒兴。

顾阿秀是苏州郊外人,船上伙计都是他的兄弟子侄。初见崔英下船时有许多行李,已经眼红;现在又看到那些耀人眼目的金银杯盘,更加起了坏心。

他和兄弟子侄悄悄商量了一番,便到前舱来对崔英说:“官人在此停船,恐太热闹,移到安静些的地方去才好!”崔英也觉天热烦躁,便点头同意。

王氏为人机警,连忙阻止了。可是崔英不听劝,王氏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顾阿秀心中暗喜,忙叫兄弟子侄们起锚解缆,把船放到郊外。

船在郊外芦苇边停泊后,顾阿秀等也在船头上饮起酒来。

到了深夜,顾阿秀领着兄弟子侄,拿着刀斧进入舱中,先把男女仆人杀死。崔英夫妇从睡梦中惊醒,知道遇了黑船,只得向他们苦苦哀求。

崔英听了顾阿秀的话,吓得浑身颤抖,只得再恳求他们让他保个全尸。顾阿秀说声:“那就饶你一刀吧!”将他一把抓起,抛入河中。

王氏看见丈夫被抛入河中,便哭着抢到窗口,也要投水。顾阿秀却将她拦住,不让她死。

顾阿秀看见王氏生得漂亮,要她做自己的儿媳妇。王氏料知在强盗的看守下是不能自尽了,只有另想办法应付。

她想:要是自己死了,哪个来报这冤仇,不如暂时忍耐一下,等候机会,因此便假意答应了。

顾阿秀为取得王氏相信,便说:“我对你决无歹意,若不信,罚个誓吧。”王氏说:“公公既真心,何必罚誓。”这“公公”两字哄得顾阿秀满心欢喜。

从此,顾阿秀便把王氏叫做媳妇。王氏也假意殷勤,在船上千依百顺,服侍顾阿秀,替他们烧饭煮菜,前后料理,真像个掌家的媳妇。

过了一个多月,便是中秋节了。顾阿秀叫王氏烧了鸡鸭鱼肉,买了大坛的酒,在船上大吃大喝。

他们狼吞虎咽地吃到深夜,一个个都喝得酩酊大醉,东倒西歪地躺在舱里睡着了。王氏觉得这是一个逃出虎口的机会,于是就悄悄地上了岸。

她怕船上的人追来,不敢走大路,从芦苇中的小路急急逃走。草深泥滑,接连跌了好几跤,可是又不敢停脚,还是一步一跌地往前挣扎。

走到东方发白,望见前面树林中露出一所屋宇。上前一看,原来是座观音禅院。

王氏想去敲门,却不知院内住的是和尚还是尼姑,万一遇到不守清规的和尚,岂非又要自找麻烦?只好在路旁的大树下坐着,等开了院门,再作计较。

过了一会,听得一声门闩响,有个女童开门出来。王氏知道是个尼院,暗自欢喜,便上前央求她引见院主。

她走进院里,老尼看她不像个烧香的人,问她到此有什么事。王氏不敢实说,便假称是永嘉县尉的侧室王氏,大娘待她很凶,因此逃到这里。

老尼非常慈悲,觉得王氏可怜,就留她住下,还劝她削发为尼。王氏想到丈夫已死,自己又无处安身,不如在此出家,以后等待机会,替丈夫报仇。

从此王氏剃去头发,做了尼姑,法名叫慧圆。她每日礼佛烧香,诵习经典。因为她天性聪明,不久,对于佛门秘奥,已能懂得门经。

老尼见王氏才学很好,人也能干,性情又很和善,所以很敬重她;其他的同伴也跟她要好。王氏怕自己生得貌美,会惹出事来,从来不见外人。

转眼过了一年,这天有两个人来院烧香,老尼认识他们是附近暴发户顾阿秀和他兄弟,就留他们在院中吃斋。

第二天,顾阿秀送来一张彩墨的芙蓉屏,答谢院主。

老尼把这幅芙蓉屏裱了起来,挂在佛殿上。一天,王氏按例去做早课,抬头看见这幅画,正是丈夫在船上所绘,不觉一阵心痛,几乎昏倒。

老尼当时大吃一惊,连忙上前搀扶。王氏恐怕师父看出破绽,推说自己有头晕病,老尼也不再疑心了。

当天王氏和师父闲谈,有意无意地问起那幅芙蓉屏,才知道是施主顾阿秀供的。王氏听到顾阿秀这个名字,正是抢劫她家财物、谋害她丈夫的强盗。

王氏又向老尼探听本地的地方官是否清正,老尼说是一个贪赃受贿、不讲道理的昏官。

王氏觉得强盗虽有了线索,可遇上贪官,去告状也是枉然。老尼见她站着发愣,便问她想些什么,王氏说:“这幅画画得很好,我想题上一首词儿。”

老尼应允。王氏想了一会,就拿起笔来在屏上题了一首,在词中隐隐地流露出自己的心事,希望万一能被热心肠的看见,那时或许能替丈夫伸冤报仇。

王氏因芙蓉屏是丈夫的遗笔,留在庵里也可做个纪念,还想从这幅画上得到破案的机会。她很慎重地把画交还老尼,请她仍旧挂在殿上。

不久,有个前任御史高纳麟到禅院来游玩,看见这幅芙蓉屏画得很好,又看到上面的题词,不但字迹清秀,而且隐含冤屈之情,因此引起了他的注意。

高纳麟问老尼,这幅芙蓉屏从哪儿来的。老尼便把画的来历以及徒弟慧圆题词的事,详细告诉了他。他听了老尼的话,更觉奇怪,便要买下这幅画。

老尼把高纳麟要买画的事来和王氏商量。王氏听说是一位前任大官,便想到这或许是一个替丈夫伸冤的机会,就满口答应了。

老尼听从了王氏的话,把芙蓉屏送给了高纳麟。高纳麟又向老尼探问了慧圆的身世,觉得这个年轻尼姑或许有什么不白之冤。

高纳麟回到家里,便把芙蓉屏挂在书房。他常常琢磨着题词的用意,很想探究一下隐在慧圆心里的冤仇。

一天,高纳麟又想到外面去散散步,刚走出门,看见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卷纸,插了个标儿出卖。

高纳麟问那人手里拿的什么,那人说是四幅字条,要卖的。他叫那人把字条拿到书房,打开一看,觉得笔法刚劲不俗。

高纳麟以为他是个失意文人,便同他攀谈起来。那人说自己是真州人,名叫崔英,又诉说着自己的遭遇。高纳麟听后很是同情。

高纳麟想了一想,就叫崔英暂时住在自己家里,教他的孙子读书。崔英正在颠沛流离中,得到栖身处所,真是感激万分。

崔英猛一抬头,看见了那幅芙蓉屏,不由得愣住了,急忙向高纳麟追问芙蓉屏的来历。

他再一看,见画上已多了几行小字,虽然没有落款,但从词意和字迹看,已断定是王氏所写。他又惊又悲,不由得流下眼泪。

高纳麟听了崔英的话,断定慧圆就是崔英的妻子,就想把她接到家里,仔细盘问一番。他把这意思告诉了夫人,夫人表示同意。

高夫人原是观音禅院老施主,第二天便亲自上院来,征得老尼的同意,把慧圆接回府去。慧圆到了高家,每日与高夫人讲经典、说禅理。高夫人看她人品端正,学问又好,对她非常敬重。

这一天,高夫人问起王氏的身世,她伤心地哭了起来,遂把前前后后的事都讲了。高夫人当即安慰她一番,并答应代请高御史替她查究案情。

高夫人当即劝王氏蓄发。王氏横竖不肯,她说:“但愿强盗落网,丈夫的冤仇伸雪,我便静修空门了此残生。”

王氏转念想起那天丈夫被强盗抛入水中时,手足自由,还能挣扎,如果未死,或许还有团圆之日。因此她听从高夫人的话,虽不改妆,却从此不剃发了。

高纳麟知道平江府伊是个贪官,所以没有把这案子托他办,只是一面派人暗地里调查顾阿秀的住址,一面苦苦思索着替崔英夫妇伸冤的办法。

半年以后,高纳麟有个旧日的属官薛溥化,升任监察御史,来平江府查案。他到了苏州,就来拜会,高纳麟觉得这是个机会,很是高兴。

高纳麟把崔英这件案子托给他,薛溥化满口答应。薛溥化回到衙内,马上命平江府捕役去把顾阿秀等一伙强盗一起捉来。

捕役会同了官兵,来到乡下,这时顾阿秀已造了房,住在岸上。捕役们当夜就抓住这伙强盗,并查出部分赃物和那只黑船,一起解送御史衙门。

薛御史升堂问案,顾阿秀还想抵赖。后来捕役在箱中搜出永嘉县尉的敕牒,薛御史又把当日崔英的诉状念给他听,他才俯首认罪。

薛御史当庭把顾阿秀等杀人盗犯收了监,判处死刑。同时他把起获的赃物送到高家,交予崔英。

崔英看到敕牒和大部分失物都已查到,只有王氏没有下落,不由得哭了起来。高纳麟看他对妻子这样情深,也很感动。

高纳麟要试探一下,问崔英准备几时到永嘉。崔英说妻子还没下落,不愿独自赴任。高纳麟又说要替他做个媒,劝他另娶夫人,崔英当即婉词谢绝。

当时崔英就向高纳麟告辞,说要去寻王氏,如果找不到,他就终 身不娶。高纳麟觉得他对待妻子真是有情有义,答应明日为他饯行。

第二天,高纳麟果然备了酒席,还邀请了本地的几个门生故吏作陪。席间,他举杯向大家说:“今天老夫为崔县尉饯行,同时也为他了却一桩今生缘。”

说罢,就命家人到后堂请慧圆出来。崔英以为高纳麟真的要给他纳娶什么女人,一时竟呆住了。

原来高纳麟事前叫夫人把崔英请入府中,并将顾阿秀被捉到官府的事,告诉了王氏,并叫她改穿俗装,准备夫妇相见。不一会,高夫人就陪了王氏出来了。

崔英一见王氏,真是又惊又喜,以为是在做梦。高纳麟指着王氏对崔英笑道:“老夫原说替足下做媒,你看这个媒做得做不得?”

崔英听了高纳麟的话,才恍然大悟,就不顾一切地上前去抱着王氏痛哭,一时连话也说不出来。

崔英夫妇在大家相劝之下,收住了眼泪。高纳麟命书僮取出芙蓉屏来,挂在堂上,对大家说了这画的来历和崔英夫妇的遭遇。

崔英、王氏夫妻破镜重圆,冤仇伸雪,定要拜高纳麟夫妇为义父义母。众宾客也都赞同,便把两老扶到正中,崔英和王氏双双拜倒在地。

众位宾客对于崔英夫妇坚贞的爱情和高纳麟的侠义行为,都表示由衷的敬佩。于是大家举起杯来,一面为崔英夫妇的团圆庆贺,一面称颂高纳麟。

隔了两天,崔英与王氏拜别高氏夫妇,又去拜谢了观音禅院的老尼和搭救他的渔翁,便起程到永嘉县上任去了。

2 阅读:62
评论列表
  • 2024-09-02 21:39

    轻浮之人易招灾,按理说应该死无葬身之地

划过指尖有烟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