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天下的董卓,连皇帝都能轻松废黜!为何最后却会迅速败亡?

北国历史爱好者 2024-05-23 06:23:35

董卓政权的灭亡,主要是因为董卓进京后不能平衡好各方利益关系,导致各方不满。

要谈论董卓进京后,各方的利益纠纷,这还要从董卓进京前开始说起。

董卓进京前,京城内部的矛盾,主要是外戚何进和宦官之间的冲突。

由于恒帝灵帝两朝的纵容,宦官气焰越来越嚣张,以至于外戚和士大夫们联合了起来,一起把矛头对准了宦官。

但是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宦官还是外戚,其实都是调剂。权力真正的主角,是皇权和士族。只不过灵帝死后,留下了一个小皇帝,所以才会造成这种畸形的局面。

宦官们依附着小皇帝与何太后,何进想除掉宦官,就有点碍事。所以何进就出了一个昏招,把驻守边境的这些军头召进京城,用他们来恐吓太后,剪除宦官。

何进这一套操作,把曹操看的眼花缭乱,但是他也拦不住。于是,这些边境武人,就堂而皇之的进入了京城。

接下来,情况果然失控了。

董卓进京之前,何进已经被狗急跳墙的宦官给杀了;董卓进京后,朝廷内已经出现了权力真空。

在何进袁绍他们看来,董卓他们这些人是一把刀子,可以任意趋势。但是董卓进京后他们才惊讶的发现:这些刀子,居然还有自主意识?

董卓刚进京的时候,带的是自己的凉州军。由于数量不足,董卓怕暴露自己的弱小,还故意让自己的军队晚上出城,白天进城,给人营造错觉。

当时除了董卓,并州刺史丁原也带着军队和猛将。不过,董卓很快就招揽了丁原的亲信吕布。吕布刺杀了丁原,带着并州的军队投靠了董卓。

董卓的势力又得到了扩充,但是,他手下分蛋糕的人也增多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董卓分蛋糕的问题了。

咱们先说士大夫这一边。董卓虽然残暴,但是他刚开始,对那些士大夫还是挺好的。

这倒不是董卓多喜欢知识分子,主要是东汉末年的士大夫,可不是单纯的文人啊!

东汉末期,多数士大夫都不仅是文人或高官,而是文人、高官、大地主,三种身份集于一身。

而且,当时他们还有一个权限,叫“开府”。三公级别的官员,有资格开府,自己招募人来帮自己工作。

当然了,不是三公也不要紧,皇帝可以破例给你开通这种权限,让你“开府仪同三司”。

被征辟的人,除了能在府君那里领薪水以外,还有机会被府君举荐去做官。所以《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母亲说起儿子“仕宦在台阁”时那么骄傲。因为当时的“府吏”,根本不是后来的衙役,而是实打实的备选干部。

府君能给手下的“吏”,提供这么大的好处,所以府君和“吏”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紧密。

在当时,府君和吏的关系,与君臣之间的关系类似。府君死,吏有奔丧和扶灵等义务。即使吏被举荐出去做官了,成了府君的“故吏”,往往也会记着府君的人情。

所以,这些有权开府的高官,他们的势力是相当大的。就连董卓,都是袁绍的叔叔袁隗的故吏。

现在我们知道,袁家四世三公是什么概念,“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又是多恐怖的一句话了。

所以,董卓刚进京时,对那些士大夫,都是相当礼让的。他不仅给那些党锢之祸中获罪的党人平反,还给这些人的儿孙授予了官职。

在董卓的安排下,大量士人被征召入朝为官,还有许多名士都被提拔为地方刺史。就连弃官而去的袁绍都被授予了太守的职位,可见董卓对这些士人有多宽待。

但是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官位就那么多,你全给那些士大夫留着了,那跟你进京的这些手下呢?

所以,董卓进京以后,他的许多部下并不是特别满意。因为他们得到的官位,没有开始想象的那么好。

那么,士大夫们对董卓满意吗?也不满意。

本来在他们的构想中,董卓是他们的一把刀子,结果现在刀子要当老大,还想让他们做客人?这些高官之位,难道没有董卓,他们自己就争取不来吗?

何况,董卓说董太后和他是同宗,要废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不就是想取得外戚的名号,以后挟天子摄政吗?

你来给我们打配合,来分一杯羹,可以。但是你想赢者通吃,那一杯羹打发我们,就不成了。

董卓礼遇士族的后果,就是凉州军团觉得自己亏了,士族们觉得自己没赚。

而且,董卓手下,可不只是一个凉州军团嗷嗷待哺啊!

董卓招揽吕布后,吕布就杀了丁原,带着并州的兵马投靠了董卓。

董卓和并州一系的军队。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只能靠亲近吕布等并州将领,来稳住这支军队。

可是,董卓想笼络住并州军团,那他手下了凉州铁骑,也和他一条心吗?

并不是,他手下的凉州铁骑和并州军队之间,其实并不和睦。

在各路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双方的矛盾就显露过一次。公元191年,董卓派自己的手下胡轸为大都督,领着吕布等人带兵取迎击孙坚。

胡轸在军中扬言,说此次出征,一定要斩一个青绶,才能震慑众人,整顿军纪。

青绶,一般是两千石以上的官吏,吕布当时也属于这个范畴。

所以吕布听到胡轸的话,当然很不高兴。于是在打仗的时候,吕布等人就特意给胡轸捣乱。

军队还没修整好的时候,吕布故意放话,说“敌人已经败走了,现在不追击,恐怕就会错失良机”于是胡轸的军队还没修整好,就赶紧加速赶路。

到了地方,胡轸部却发现,孙坚所带军队在城内,准备的相当完整,根本没机会袭击。但是他们现在已经累坏了,就在原地休息。

这个时候,吕布又放话:“哎呀,敌人追出来了!”吓得胡轸部丢盔弃甲,赶紧逃命。

跑了半天,胡轸部才发现,孙坚的部队根本没追上来。但是他们已经累的不行了,再回去攻城,也根本攻不下来。往回撤退,又被孙坚部击败了。《三国演义》里的华雄,就是这个时候被孙坚斩杀的。

这次战败,固然有孙坚骁勇的因素,但是胡轸和吕布不合,才是战败的主要原因。

凉州集团和并州集团的不合,已经影响董卓政权的对外战争了。这说明双方的矛盾,已经严重到一定地步了。

而且在董卓死后,李傕郭汜迁怒于并州人,把自己军队里的几百个并州人,全都杀死了。

李傕郭汜迁怒于并州人,把自己军队里的并州人全都杀死,可见凉州和并州两个派系之间的矛盾,深到了什么程度。

“傕、汜等以王允、吕布杀董卓,故忿怒并州人,并州人其在军者男女数百人,皆诛杀也”

士族哄不好,又惹不起。自己唯一的支柱就是军队,可是军队之间又互相看不顺眼。

所以董卓的势力看似强盛,其实非常脆弱。

在董卓政权的晚期,董卓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公元190年,董卓灭了袁氏宗族,其中,自然包括他的故主袁隗。

从被袁绍当面指责,还要给袁绍封官职,尽量求和睦,到诛杀故主全家。董卓对待士族,已经是一个弃疗的态度了。

还有一件事,董卓后来给自己修建了一个“郿坞”。郿坞有军事防御的性质,城墙修的比长安的城墙都高,里面存了三十年的粮食。

董卓放话说:“我要能成事,就可以据有天下。要是不能成事,在这郿坞里,也够我终老了。”

从中可见,董卓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董卓无力处处安抚。在这种情况下,董卓自己也估计,自己很难得到天下了。所以他才会修建了这么一座防御工事,准备一旦发生意外,自己就躲在里面。

但是董卓的这种态度,只会增加他手下的人和他之间的离心力。

在董卓政权的后期,大家已经看明白,董卓政权的脆弱性了。董卓政权看似煊赫,但是全靠董卓一个人的威望撑着,只要董卓咽气,这个庞然大物也会轰然倒塌。

所以,早在王允联系吕布之前,荀攸就出主意,让伍孚去刺杀董卓。只要董卓死了,董卓政权也会立刻消散。

虽然伍孚刺杀失败了,但是这是一次预演。后来司徒王允联络吕布,以政变的方式刺杀董卓,大获成功。

王允和吕布的成功,印证了荀攸的主意是正确的。要不是王允后来迟迟不肯赦免董卓余部,董卓政权还可以结束的更漂亮一点。

董卓政权会灭亡,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平衡好各方利益关系。不仅外部没有统一战线,内部也矛盾重重。所以到了后期,董卓潜意识里已经明白,自己无力长期维持现状了。

0 阅读:28

北国历史爱好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