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河阴之变!北魏大权臣尔朱荣,为何要将北魏旧臣屠戮一空?

北国历史爱好者 2024-05-09 02:56:06

尔朱荣在河阴之变中屠杀北魏旧臣,主要是为了篡位做准备。

他带来的兵力有限,害怕自己再京城的王公大臣面前露了底细,这群人就不畏惧自己了,所以先杀一批人,威慑一下他们。

只不过古人都比较迷信,尔朱荣占卜的结果很不吉利,所以尔朱荣临门一脚又放弃了。

要明白河阴之变是怎么回事,还要从北魏的胡太后说起。

北魏一直都有子贵母死的传统,一旦决定要把哪个儿子立为太子,就先赐死他的母亲,免得日后太后专权。即使这个妃嫔是皇帝的宠妃,也不能幸免。

所以宣武帝时,后宫妃嫔都非常害怕怀孕这件事,她们常常祈祷,最好能生一个公主,或者等皇长子出生后,自己再有孕。

唯独胡太后不这样祈祷,反而对其他妃嫔说:“天子怎么能没有儿子呢?难道我们顾惜一己之身,就让天子绝后不成?”

所以,别人都想方设法避免有孕,唯有胡氏努力怀孕。等胡氏怀孕后,他还祈祷上天:“希望我能生下皇帝的长子,只要我儿子当了太子,哪怕我立刻被赐死,也心甘情愿。”

或许是上天真的听到了胡氏的祈祷,她真的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元诩。

因为子贵母死这个传统,所以当时后宫里没有哪个妃嫔敢怀孕。胡氏这一胎,算是解了皇帝的燃眉之急。

宣武帝因此非常高兴,不仅没有赐死她,反而将他的位份晋升为充华,下令废除子贵母死制度。

胡氏算是赌对了,她猜出皇帝常年无子,再加上杀母留子这个制度确实反人性,皇帝本人也不会多喜欢。

所以,当这个孩子真的在皇帝的期待中出生时,皇帝很有可能会怜惜她为了皇帝有后,竟然不顾自己的性命。再联想到自己母亲早逝的痛苦,皇帝未必会真的赐死他。

平心而论,子贵母死制度确实相当不人道,对于太子的生母来说,无罪而死,太过残忍。站在皇帝和太子来说,这也是对夫妻之情、母子之情的伤害。

但是,宣武帝其实不应该在胡氏生下孩子后,宣布废除这个制度。

要是宣武帝麻木的对待这个规则,虽然残忍,但是后来的一些事情或许不会发生;要是宣武帝早早就废除了这个制度,让后宫敞开了生,那他可能得到几个更年长的孩子,也不会有后来的事情。

宣武帝死后,他们的孩子元诩继位,这就是北魏孝明帝。

元诩六岁登基,自己肯定不能处理政务,所以一切政事,都落在了母亲胡太后身上。

随着元诩年纪的增长,他和母亲胡太后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了出来。

元诩长大了,就想收回权力。可是胡太后掌握权力好些年了,肯定也不乐意撒手。母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这时候,我们的主角尔朱荣,就登场了。

尔朱荣是契胡部落酋长,当初六镇起义的时候,尔朱荣还拉起一支队伍,镇压过六镇起义,所以受到了朝廷的提拔,实力也逐渐膨胀了起来。

尔朱荣有一个女儿,叫尔朱英娥,是元诩的妃嫔。尔朱荣自己娶了北魏的公主,女儿又做了皇帝的妃嫔,和北魏皇室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胡太后和元诩之间的权力斗争越来越紧密,元诩就悄悄给尔朱荣下诏,让尔朱荣进京勤王。

看过《三国演义》的,肯定会觉得这一步很眼熟,这不和何进召董卓进京一样吗?

尔朱荣还没进京,元诩和太后一党的矛盾就激化了,然后太后的面首一激动,就把元诩给毒死了。

元诩被毒死的时候,还比较年轻,只有一个刚出生的女儿,元姑娘。

胡太后就谎称这个孩子是皇子,然后把这个孩子强行立为皇帝。

可是,胡太后实在是太菜了,她连保密工作都没做好,居然把元姑娘的性别泄露了出去。

太后临朝、弑君嫌疑,再加上一个把皇女立为皇帝的嫌疑。一时间,北魏朝廷上议论纷纷,胡太后也坐不住了,只好承认元姑娘的女孩,然后把三岁的元钊立为皇帝。

现在,胡太后的名声和威望已经玩完了,重新立一个皇帝也救不回来了。更何况,尔朱荣也快来了。

尔朱荣最开始没想篡位,但是勤王的途中,他听到了元诩被杀的消息,就开始打算,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

既然皇帝没了,那我就立一个皇帝吧。于是尔朱荣开始私下让人铸造北魏诸王的铜像,看谁有帝王的命。

铸造铜人,是北魏特有的一种占卜方式。干大事之前铸造当事人的铜人,要是铸造成了,就说明这个人能成功,铸造失败,那就说明上天不同意。

尔朱荣让人给诸王都铸造铜像,但是每个铜人都铸造失败了,只有长乐王元子攸的铜人铸造成功了。

于是,尔朱荣觉得元子攸应该是皇帝,就派亲信把元子攸接走,立为皇帝。

胡太后一看尔朱荣插手,知道自己打不过,就削发为尼,出家了。

北魏那段时间,宗教的存在感非常强,进了佛门不进不用纳税了,之前的罪过也可以消解。这就和精神病不用负法律责任差不多,都属于钻法律空子

胡太后想用出家人的身份逃脱责任。但是,知道三武一宗灭佛的朋友都能明白:掌握军队的人,是没必要给宗教面子的。

所以,胡太后这个出家,注定是无效出家了。

京城这边,胡太后自以为平安落地了。可是尔朱荣那边,却有新想法了。

皇帝已死,我为什么不自己上呢?

尔朱荣的手下高欢就鼓动尔朱荣,现在朝廷孱弱至此,将军您进京勤王,是有功的人,干嘛不干脆自己当皇帝呢?

同时,也有人劝尔朱荣:“您带的兵马有限,京城那边的士大夫都非常骄傲,一旦知道了您的底细,就不会敬畏您了,您应该好好立个威,多惩治一些人。”

尔朱荣觉得很有道理,就打算大开杀戒,给这些傲慢的公卿一点颜色看看。

据说当日董卓入京,因为带的人少,怕人轻视他。所以每天夜里,董卓都把自己的军队派出城去,白天再召他们回来。

不了解情况的公卿们看了,就以为董卓带的军队非常多,因此非常害怕。

从目的上看,尔朱荣搞河阴之变,和董卓虚张声势是一样的。

只不过,北魏汉化后,京城里那些汉化的胡人和尔朱荣他们这些驻守在外的汉人,生活差距逐渐加剧,所以尔朱荣他们心里憋着一股邪火,手段就更激烈一些。

不过,尔朱荣他们也不是无条件杀戮,对于一些名声很好,或者曾经为尔朱荣他们这些武将说过话的人,尔朱荣也网开一面。

比如有一个叫元顺的人,性格刚直,曾几次进谏。尔朱荣觉得他品行好,就想放他一马。

河阴之变,尔朱荣因为带去的兵马有限,所以不能大张旗鼓的让手下士兵去抓人,而是谎称要和公卿大臣们祭天,把人都凑在一起,然后下令让士兵们开始杀人。

河阴之变前,尔朱荣特意派人去通知元顺:“告诉元仆射,他在省中值班就行了,不用过来。”

另外还有一些人,因为曾经给六镇武人们说过好花,所以尔朱荣也没为难他们。

但是,其他人就没这种好运气了。弑君的罪魁祸首,胡太后自然跑不了,他和他之前拥立的小皇帝元钊都被尔朱荣投进河里。

其他的公卿大臣也被尔朱荣手下的士兵围住,预备大开杀戒。

尔朱荣觉得自己即将登基,对元子攸也不怎么客气了,不仅杀死了一些北魏的王公大臣,还当着元子攸的面,拖走了元子攸的两个兄弟,将其全部杀害。

尔朱荣的手下冲着被团团围住的大臣们喊话:“谁能写禅位的诏书,可以免死。”

还真有一个人怕死,主动帮尔朱荣写了禅位的诏书。诏书写完,尔朱荣的部下一起喊道:“元氏既灭,尔朱氏兴”,大家就开始冲着尔朱荣高呼万岁了。

不过,大概老天爷都看不起这种半场开香槟的行为。尔朱荣决定篡位了,按照惯例开始让人铸铜人,占卜自己能不能当皇帝。

尔朱荣以为,这就是一个流程,谁知道,他还就卡在这个流程上了。

尔朱荣的铜人连着铸造了三次,都失败了。尔朱荣还是不死心,让人再铸一次,结果又失败了。

尔朱荣立刻就蔫了,良久,才恢复了理智,问手下:“我既然当不了皇帝,就把元天穆立为皇帝吧?”

给他占卜的那个手下反对道:“元天穆也不行,他没有天命,只有长乐王有天命。”

于是尔朱荣长叹一声,只好按照原计划,继续拥立元子攸。

尔朱荣于是派人把元子攸请来,向元子攸叩头谢罪。元子攸也借坡下驴,表示自己绝不追究。

尔朱荣还把之前嫁给元诩的那个女儿,尔朱英娥又嫁给了元子攸做皇后。

看起来,这君臣二人恢复了和睦,又继续合作了。不过,经历了河阴之变,元子攸不可能相信尔朱荣会真心做北魏的忠臣的。

元子攸这个皇帝,当的非常憋屈。连他的皇后尔朱英娥都知道,元子攸其实是个傀儡皇帝,尔朱荣随时都可以废除元子攸。

这种情况,元子攸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后来,皇后怀孕,元子攸就借口皇后生下了皇子,邀请尔朱荣进宫。

如果尔朱英娥生下了元子攸的长子,那尔朱荣的操作空间就大了。他不仅可以选择篡位,还可以让元子攸暴毙,让扶持小外孙当皇帝。

所以,尔朱荣大喜过望,居然毫无防备的进宫了。元子攸早就准备了人手,在宫里杀了尔朱荣。

尔朱荣当初制造河阴之变,是想夺取皇位。采用诱骗的方式把大臣们聚集在一起,是因为实力不足。

现在,元子攸杀他,是为了保住皇位。采用刺蛇这种剑走偏锋的方式,也是因为实力不足。

同样的目的,同样的方式。元子攸杀尔朱荣,简直是模仿作案。

尔朱荣的生命结束了,但这不意味着动乱的结束。这个一手制造河阴之变惨案的军头,用自己生命的结束,开启了一段更震荡的时代。

2 阅读:357
猜你喜欢

北国历史爱好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