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地广物博,为何当年刘璋占据这里之后,却无法逐鹿天下?

北国历史爱好者 2024-04-27 07:03:20

益州如此富饶,但是刘璋却始终不强大,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益州内部的矛盾太多了!

首先,刘璋集团和益州本土势力之间存在矛盾;其次,由于刘璋的懦弱和疑心,他也没团结好之前依附刘家父子的那些人,他的核心圈子后来也闹起了内讧!

而刘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放任东州兵肆意妄为,激起了百姓的不满,也给他和百姓之间造成了矛盾。

益州内部,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说的那样,“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要想弄清楚刘璋为何占据了这么好的一块地方,实力还这么弱,这要先从刘焉经营益州开始说起。

刘焉是怎么得到益州的呢?黄巾军作乱的时候,刘焉就已经有预感,以后天下消停不了了。

所以刘焉就留了一个心眼,他给朝廷建议:现在的刺史,往往履行不了监察的职责。这都是因为他们权力太低,不如把刺史这个职位废除,改成派遣州牧。

这就是东汉历史上有名的“废史立牧”,刘焉的这个建议,相当于给后来割据一方的诸侯们提供了名分上的方便,也促进了东汉末年的割据局面。

刘焉提这个建议,不是没事闲的,而是为了谋取一个州牧的位置,作为以后天下大乱后,他的避难场所。

就这样,刘焉成了益州牧。当时有一个叫赵韪的太仓令,也辞官跟随刘焉去了益州。

不过,刘焉去益州,不是直接就能当土皇帝的。益州本地,早就有了一群士族豪强,他们彼此之间盘根错节,已经形成了比较牢固的圈子。

进入益州后,刘焉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叛贼太多,影响交通。所以他和朝廷失联,也不是他的责任;

另一件事,就是收拾本地的豪强大族。

对于这些益州本地力量,刘焉一点也不客气。他的处置方式非常简单粗暴,就是杀!

据说,刘焉杀了十几个豪强,搞的益州的大族对刘焉很不满,可是刘焉自己很得意,因为本地豪族的抵触,确实被弹压住了。

可是,在东汉末年,这些豪族的力量还是很庞大的。刘焉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置方式,必然会遭到反扑。

公元191年,犍为太守任岐自称将军,举兵攻打刘焉。董卓也趁机煽风点火,扩大了这次叛乱的规模。

这次叛乱,最终没有威胁的到刘焉的统治。刘焉的部队最终击败了叛乱的任岐等人。经过这次平叛,刘焉的统治似乎更稳固了,刘焉也因此非常骄傲。

东汉末年,到处充斥着饥荒和灾难,到处都是流民。刘焉就把进入益州的数万名流民收编了,组建了一支军队,叫东州兵。

本地势力已经被铁腕威慑住了,刘焉身边还有一些自己人,比如跟着他一起来益州的赵韪,比如依附他的张鲁。

有军队、有自己人、本地力量已经弹压住了。这个时候,刘焉在益州的处境,和孙策在江东的处境有点相像。

要是刘焉的下一任继承人能像孙权一样,安抚各方,选用贤才。那刘家父子未必不能像孙家一样,把益州经营成自己的天下。

那么,刘焉有几个儿子呢?他的位置是怎么传到刘璋手里的呢?

刘焉有四个儿子,刘璋字季玉,看他的字就知道,他在家里大概率是老幺。

刘焉四个儿子,他去益州的时候,身边只带着老三刘瑁,老大老二和老幺刘璋都留在京城。

等董卓进京之后,刘焉不听董卓的调遣,董卓就把这哥仨关进监狱里了。

后来刘焉称病,上表说希望小儿子能来看他,刘璋就被派去益州看望父亲。刘璋来到益州之后,刘焉当然不会把刘璋再放回去。

就这样,刘璋就跟随父亲,留在了益州。

不过,刘焉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就惨了,董卓当时倒是没杀他们。可是后来他们和马腾议和合计,讨伐李傕,事情暴露后都被杀了。

这俩人其实还有孩子,幸好刘焉有个世交,叫庞羲。庞羲把这几个孩子悄悄保护了起来,后来又把这几个孩子送回到益州,让他们回到了刘璋身边。

这个庞羲后来也去了益州,成为了刘家父子的部下,刘家父子的基本盘,算是多了一个人。

得知两个儿子都被杀后,刘焉急火攻心,病情加重。恰好此时益州又发生天灾,刘焉心情更加抑郁,没多久就病死了。

刘焉死后,大家觉得刘璋性格温和仁爱,于是赵韪就联合其他几个大臣一起上表,拥立刘璋做了下一个益州之主。

这个赵韪,就是当初宁可放弃官位,也要跟着刘焉来益州的赵韪。

不过,刘璋上位后,本来就比较松散的益州内部,离心倾向就更强了。

最开始是张鲁不再听从刘璋的号令,然后又有一些人背叛了刘璋,去投靠张鲁。

刘璋勃然大怒,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和张鲁彻底撕破脸,又派庞羲带人去平叛。

只不过,刘璋和张鲁的对峙,刘璋总是输多赢少。

其实刘璋新人上位,威望低,不能服众,出现一些叛乱也是很正常的事。孙权刚刚继位的时候,各地也有很多叛乱,但是刘璋显然不能应付这些。

更要命的是,不仅对外不能应付张鲁,在内部,刘璋也处理的一团糟。

赵韪和庞羲,一个是早早跟着刘焉来益州的,一个是保护过刘家小孩的世交。但是刘璋连他们也没团结好。

庞羲即使刘家的世交,又曾经救过刘家的孩子。所以庞羲来到益州后,刘璋对庞羲非常优厚。

刘璋任命庞羲做巴郡太守,屯驻在阆中。庞羲认为现在局势混乱,郡中也应该组建防守力量。所以庞羲就多次招募汉昌賨人,好扩充驻地的武备。

结果,有人就说三道四,说庞羲这么做,分明是也想谋反。

然后,刘璋就真的相信了,渐渐疏远了庞羲。

看到刘璋疏远庞羲,赵韪感觉不妥,就劝谏刘璋。

刘璋每天听从赵韪的劝说,一来二去的,赵韪也对刘璋生出的不满。

公元200年,赵韪发动叛乱。蜀郡、广汉、犍为三地都响应了赵韪的叛乱。

犍为早在刘焉时期就叛乱过一次,当时犍为太守任岐就曾经起兵反对刘焉,只不过被刘焉平定了。

现在,这个郡又响应了叛乱。可见刘家父子对益州的统治,实在不太扎实。

刘焉当初收编东州兵的作用,现在就显现出来了。东州兵害怕赵韪上台后,自己会被赵韪收拾,所以都玩命的抵抗,最后总算是把赵韪的叛乱平定了。

不过,东州兵取得胜利后,更加骄横。古代军队的军纪,本来就不怎么好,刘璋又是有名的软弱,更约束不了他们了。

东州兵在益州境内为非作歹,很快就激起了百姓们的不满。现在,不仅当权者们内部矛盾重重,就连百姓和刘璋之间,也出现了矛盾。

赵韪兵败被杀后,庞羲也非常惶恐。他早就感觉到刘璋对自己的疏远,现在赵韪被杀,他也兔死狐悲。

在这种恐惧下,庞羲也差点反了。

庞羲手下一个官吏叫程郁,程郁的父亲是汉昌县令。庞羲就让这个程郁去找他爹,让这个县令把当初招募的军队调过来。

程郁的父亲拒绝了庞羲,还说:“咱们当初招募军队,是为了预防不测,不是为了谋反啊。就算有人凭空构陷,也应该表达自己的忠臣。怎么能因为害怕,就预备作乱呢?”

程郁他爹这段话,堪称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代表作。可即使如此,从这番话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线索。

首先,庞羲遭到刘璋的猜忌,这件事已经不是一个秘密了,就连县令一级的官员都知道。

其次,庞羲之前没有谋反的打算。不然他不会临时去筹集部队。

可是,在庞羲没有谋反打算的情况下,刘璋怀疑庞羲,还怀疑的人尽皆知。这对于益州内部的团结相当不利。

最后,庞羲去向刘璋道歉,刘璋也没有收拾庞羲。不过,在庞羲和刘璋之间,还是留下了难以泯灭的隔阂。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征讨荆州。面对气势汹汹的曹操,刘璋不敢怠慢,赶紧派使者去曹操那里,表达一下态度。

当时曹操还没平定荆州,所以对使者态度也很好。

等到曹操兵不血刃的收下了荆州,刘璋又派人去曹操那里。这次刘璋派去的人,叫张松。

曹操此时已经得到了荆州,感觉天下即将收入掌中。再加上张松本人的形象,委实有些对不住观众,所以曹操对张松非常傲慢。

张松怀恨在心,只不过此时曹操势大,张松也做不了什么。

但是后来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张松感觉曹操也未必能轻松吞下益州,就开始劝刘璋疏远曹操,把刘备请进来坐外援。

刘璋欣然同意。

刘璋的这个想法,受到了许多忠心臣僚的阻拦。但是刘璋突然就来了一股用人不疑的劲,坚持要请刘备入益州。

结果可想而知,三年之间,大半郡县都归刘备所有了。当初保护刘焉孙子的庞羲投降了,刘璋嫂子的兄弟吴懿也投降了。

这些本来应该坚定的终于刘璋的人都投降了,何况别人。

刘璋不是狠辣的人,在和刘备对峙的过程中,有人提出使用坚壁清野的策略,但是刘璋因为坚壁清野会影响百姓生活,拒绝了这个方法。

后来刘备军队保卫了成都,当时城中其实还有不少粮草,可以支撑一段时间。

但是刘璋说:“我父子在蜀中二十几年,没给百姓带来什么福利,反而打仗三年,害得不少百姓葬身荒野。我还继续统治,有什么意思?”就这么投降了。

刘璋不是残暴的人,但是他不善识人,不具备乱世中统治者的基本素质。再加上益州情况复杂,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刘璋根本无法真正控制这块富饶的土地。

从刘焉到刘璋,他们父子两代虽然占据益州多年,但是却一直没有消化掉这里。

刘焉在时,与当地的豪族一直矛盾重重。可是等刘璋继位后,不仅没有缓和与当地豪族的矛盾,自己人内部反而闹起了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益州再富饶,刘璋也无法整合益州的资源,去和其他诸侯抗衡,自然强大不起来。

0 阅读:5

北国历史爱好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