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数头伏!2024年哪天入伏?今年三伏天会很热吗?

郭嘉聊健康 2024-06-25 05:18:31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俗话说“出门要看黄历”,意思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得提前看好日子,各个节气对要做的事情成功与否起到很大作用。

比如南方端午前后喜欢下暴雨,这段时间就最好不要做开店、装修等事宜,免得雨水过多耽误事。

又或者北方入冬时间早,要提前准备好过冬储备等等。

关于一年四季的各个气节,老祖宗早已将其化作口诀,给现代人提供参考便利。

比如快要到来的三伏天,就有“一伏热,二伏燥,三伏烤”、“入伏吃三豆”等等口诀。

三伏天是处于小暑和大暑之间的节气,这段时间是出了名的热,提示人们要尽早做好防范。

每年三伏天都会出现不少问题,甚至有些高热地区还发生过“热死人”的事件,所以入伏天气一定要提高警惕。

今年三伏天是哪天入伏?会不会出现超过以往的高热天气?接下来就仔细分析一下。

一、晚入伏、超长伏

夏至刚刚过去,相信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太阳越来越猛的势头。

尤其是北方地区,好几个月都没下过雨,正在经历着干旱天气的痛苦。

夏至过后大家熟悉的三伏天就要来临,“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就是夏至结束后第三个庚头就将进入初伏天。

进入了三伏天意味着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天气即将到来。

这个时期的气候特征比较明显,一般围绕着高温、燥热、低气压以及小风速等等。

人们在这样的天气里感觉十分不好,酷热难耐且空气中的风浪都是燥热的。

之所以称之为“三伏天”,正是因为人们在这种天气里被热浪困扰,连腰板也难以完全直起,需要伏地才能避开一定的热流。

俗话说“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晒死牛”,想要三伏天没那么炎热难耐,就看入伏日期是早还是晚。

入伏的早晚一般看两个因素,前者为入伏的日期,一般在阴历五月算是早,如果到了阴历六月才入伏则算是晚。

除此之外还要看昼夜因素,如果是白天入伏就算是早,晚上入伏则算是晚入伏。

根据今年的日子推算,三伏天总长度达到了40天,算是“超长伏”。

三伏天长不长主要看中伏,今年初伏为10天,末伏也为10天,唯独中伏达到了20天。

初中末加起来总共40天,算是达到了超长伏的标准。

按照古老的计算方式显示,今年的初伏在阳历7月15日,整个三伏天周期为40天,最后在8月13日结束。

阳历7月15日正是阴历6月10号,算是晚入伏的典型代表。

结合那句“晚入伏晒死牛”可以预见今年又是个炎热的三伏天。

二、今年三伏天有多热

每年夏天人们最关心的就是热不热,前几年很多地区出现了“极端天气”。

不仅气温超过往年记录,降雨量还大幅减少。

天气热开空调的人自然多,用电量大幅上涨,但缺少水发电成为苦恼之一。

所以不少地区停电成为常态,让大家大为苦恼。

今年由于是“晚入伏、超长伏”,所以可以预料到接下来又是高温天气。

再加上这几年全球变暖成为趋势,温度上涨似乎成为了无法避免的走向。

隔壁印度早在上个月就进入了异常高温气候,一度突破40℃,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除此之外,专家还预测到今年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会对气温升高起到辅助作用。

一般来说赤道中东太平洋吹的是东风,这会让太平洋整体呈现出西暖冬冷的现象。

如果厄尔尼诺现象出现,这股东风就会减弱不少,让西太平洋海水温度降低,东太平洋海水反而升高。

这对我国温度有着很大影响,从往年数据来看,凡是出现过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温度普遍升高。

比如1951年中东太平洋出现厄尔尼诺,同年我国不少地区出现高温高热、洪涝和干旱。

2006年同样的情况卷土重来,我国湖北、四川、重庆以及陕西等地出现数月异常高温。

今年又是厄尔尼诺年份,河南、东北等地区遭遇了罕见高温干旱情况,整体降水量锐减到70%以上。

而福建、广东以及广西地区则出现了罕见大雨,洪涝灾害频发。

这些现象无一不在证实厄尔尼诺的影响力,所以今夏很可能也是高热频发的苦夏。

三、三伏天如何降温

高温天气让人燥热难耐,很多人为了降温一味地吹空调、吃冷雨,甚至出门只穿布料很少的衣物。

其实这些方法看似降了温,实则对身体造成了很大伤害,也无法做到真正的降温。

1、多补充水分

燥热的三伏天光是走在路上就容易出汗,每小时流失的水分比冬季大大增多,虽然没什么感觉但已经处于缺水状态。

所以三伏天要时刻补充水分,防止身体水分流失感到头晕、发昏,进而出现中暑情况。

2、穿透气、轻薄衣物

很多人为了降温穿布料很少的衣物,将小肚子、大腿等等地方暴露,其实是对身体的不负责。

肚脐眼长期暴露在外容易“邪风入体”,出现热感冒等症状。

夏天正确的穿衣法则是轻薄、透气,只要衣物足够透气吸汗,即使穿长裤依旧感觉清凉爽快。

3、降低室内温度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早早把空调开上,几乎日夜不关,不仅会增加经济负担,还会出现空调病。

其实可以尝试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得以流通,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等到中午温度即将升高时再关闭窗户和窗帘,开几个小时的空调再关闭。

长此以往就能创造出较低的室内温度,也不会因长期吹空调而得病。

出门携带风扇、遮阳伞以及风油精等等。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无法避免出门,遇到日头正毒的时候更是燥热难耐。

建议大家可以备一些降温小物品,比如电动小风扇、遮阳伞、遮阳帽以及风油精。

出门时随时可以吹一吹风扇,降低体表温度。

风油精涂抹在身上也能带来清凉效果,风一吹整个人不仅清爽一些,还能起到一定的提神作用。

如果觉得遮阳帽戴在头上会闷热,也可以选择布料较厚的遮阳伞。

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紫外线伤害,还能遮盖住毒辣的日头。

四、三伏天如何吃

进入三伏天意味着要迎来一年里最热的日子,很多人轻则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重则出现热伤风、中暑、脱水以及更严重的情况。

这段时间吃什么、怎么吃都需要注意,避免身体出现问题。

1、清淡营养

固话说得好,“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这句话的意思是进入三伏天也要好好吃饭,不能因为天气炎热导致胃口不佳就随意糊弄。

这段时间建议多吃鸡蛋、蔬菜瓜果,既能开胃也能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2、新鲜去火

夏季温度较高,很多食物不像冬天保质期那么长。

建议大家随买随吃,不要积压过多食物,免得腐烂变质。

尤其是不要吃隔夜饭,因为夏季气温高,放一夜的饭菜细菌量大大增加,容易引发肠胃疾病。

除此之外三伏天最好多吃性亮去火的食物,比如苦瓜、西红柿等等。

3、多酸多甘

由于夏季炎热人们水分流失快,大家的饮水量也比平常更多,尤其是喜欢运动的人补水量更是多了几倍。

还有不少人喜欢喝冷饮、冰水,这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体,让脾胃变得更虚弱。

不仅影响正常消化功能,还会进而导致食欲不振。

为了促进食欲、消除暑湿,建议大家多吃味酸、甘凉的食物。比如菠萝、西瓜、木瓜、山楂等等。

古话说:“夏季归心”,心喜欢味酸的食物,三伏天多吃点酸不仅开胃,还能使心情愉悦。

而多吃性甘的食物能养脾,脾的功能好了就能促进肝排除身体内的毒素和湿气。

总结

很多人讨厌进入三伏天,因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无论穿什么衣服都感觉燥热,长期待在空调房又觉得空气不好。

有些地区温度过高,还会出现“热死人”的情况。

尤其今年还是“晚入伏、超长伏”,再加上厄尔尼诺的影响,温度估计会有所攀升。

苦夏之所以称之为苦夏,就是因为炎热夏季让人感觉苦闷。

动一下就浑身是汗,吃什么东西都觉得不顺畅,最后索性只能喝点粥。

今年三伏天虽然有40天,但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也不是那么煎熬的事情。

比如多给室内通风、放冰块降低室内温度,既能减少开空调的时间也能给室内降温。

其次多备一些清凉小物品,即使走在日头下也没那么难受了。

最后还是要好好吃饭,多吃清淡且营养丰富的蛋类和蔬菜,早晨凉爽时适当运动。

平时切忌生气发火,以愉快的心情和健康体魄度过三伏天。

参考信息:

2023年,“三伏天”什么时候?有多少天?三伏天有多热?答案来了 农村人小日常 2023-04-18

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哪天入伏? 光明网 2024-06-22

气象专家:厄尔尼诺将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新华网客户端

0 阅读:1

郭嘉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