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不久,张良托病遁亡,吕后:他救过太子刘盈,我不杀他

远悦说过去 2024-02-29 14:12:39

诸葛亮在评价张良时,曾说:仰其相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意思是张良长相不威猛,但是却能为帝王谋划,平定天下。

史载:“张良状如妇人好女。”放到现在就是小鲜肉的长相,但是人不可貌相,张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辅佐刘邦成就帝业,简直比大将还威猛。而在韩信、英布等枭雄相继被杀,萧何、樊哙等功臣,屡受猜忌的时候,张良又能平稳落地,安享晚年,他凭借的是什么呢?

沉迷复国的张良

张良有一个好的出身,他们家五代相韩,是典型的官宦之家。到张良这一辈,韩被秦所灭,张良散尽家财,招募勇士,发誓要恢复韩之旧境。

张良花钱雇佣了一个大力士,在博浪沙偷袭嬴政,结果击中了嬴政车队的副车,嬴政大怒,于是全国缉赏张良。张良逃匿于下邳,而下邳和沛县离得很近。

有一次张良在下邳游荡,在桥边遇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故意将自己的臭鞋丢到桥下,招呼张良去捡。张良本来想揍他,但看他年纪大,于是忍了。谁知道刚把鞋捡上来,那老头又故意把鞋丢下去,还让张良捡。

张良忍了,又把鞋捡回来。老头笑眯眯的对他说:孺子可教,过两天你还来这里,我有东西交给你。后来,张良两次来晚,被这个老头一顿臭骂。最后一次,张良半夜就起来,终于赶在了这老头的前面到达。

这老头给张良一本书,张良一看就震惊了,原来这本书是失传很久的《太公兵法》,张良从此以后认真研读这本兵书,再出门时,已经不是那个普通的张良了,而送张良书的人是半人半仙的黄石公。

张良曾经多次向别人兜售《太公兵法》的精髓,只有刘邦听了之后能够悟出其中的道理,并且随之实施,于是张良感叹:“这就是天意呀,从此以后,我就辅佐你了。”

张良之所以选择刘邦,是因为刘邦豪爽大度,从谏如流,是个做大事的人。在张良的帮助之下,刘邦迅速地打开了局面。

然而,复国夙愿始终萦绕在张良心头,当各路反秦义军齐聚薛城之时,张良找到了义军首领项梁,请求立韩王成为韩国国君,项梁同意了!

至此,韩国有了国君,下一步就是为国土而战了。张良一路挥师北上,与秦军展开殊死鏖战,但毕竟兵力悬殊,且孤立无援,所以败多胜少,刚刚打下的城池,很快就被秦军夺回去了。

后来,楚怀王命令项羽和刘邦分兵伐秦,谁先入咸阳谁就是未来的王,这时候张良决定再次依附刘邦,借刘邦之力实现复仇大业,这次他选对了!

在张良运筹帷幄之下,刘邦大军势如破竹,很快打到了咸阳城下,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遂开城投降,大秦帝国宣告灭亡!至此,张良的复仇大业圆满完成了!

有趣的是,出身于底层,没怎么见过大世面的刘邦占领咸阳之后,见秦宫豪华无比,绝色美女很诱人,奇珍异宝很多,经不起诱惑,于便赖在咸阳不走了,不想再征折腾了。

他感到人生苦短,应尽情享乐,遇到如此豪华无比的秦宫,尽情享受才是人生的目的,打天下的辛苦事不干了。

后来正是因为张良和樊哙的尽力劝说,刘邦才重振斗志,放弃享乐,撤兵霸上,继续征战。刘邦因此而得到秦民的拥戴。

而当时项羽的势力比刘邦强大,根据他们俩与楚怀王的协定,谁先攻入咸阳者为王,项羽落后了,拒不履约。在谋士范增的建议下,项羽设了鸿门宴,想在宴会上杀了刘邦。

在此关键时刻,张良出奇谋,劝刘邦暂时向项羽表示臣服,张良却背地里拉拢项羽的叔叔项伯,让他在宴会上为刘邦说情。宴会上,项庄舞剑,意欲刺杀刘邦,项伯受了张良的贿赂,出手救了刘邦。

复仇大业成功了,下一步就是复国大业了,可乱世之下,复国哪有这么容易。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刘邦分的是最差的地盘,当时是不毛之地的巴蜀,张良不想远离故土,去往遥远的蜀地,于是他向刘邦请辞,他要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刘邦同意了,临别之前,赠给张良许多金银珠宝,而张良根本不是爱财之人,他把这些财宝又悉数送给了项伯,怂恿项伯劝说项羽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果然说通了项羽,刘邦因此而占据了秦岭以南的巴、蜀、汉中三郡之地,随即建都于南郑。

这一次,张良为刘邦争来了汉中的关键的地区。如果没有这块根据地,刘邦以后会非常被动!

此外,当刘邦大军进入汉中后,张良又献一妙计,他劝说刘邦烧掉通向蜀地的栈道,向项羽明示,他再不东进,以此迷惑项羽。

同时,这也能以烧栈道来防备敌人由东来袭。张良的计策实施之后,刘邦争得了较长时间,使汉军能在汉中养精蓄锐,培植实力,等待时机。张良此计既迷惑了项羽,又避开了敌之锋芒。

运筹帷幄中的张良

就在张良尽心辅佐韩王成,试图早日恢复国力之时,楚汉战争爆发了,项羽对暗中与刘邦勾勾搭搭的韩王早就心怀不满了,于是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把韩王杀了!

张良再次潜逃,他躲过了楚军的重重追捕,千里走单骑,最后来到了蜀地,再次回到了刘邦的怀抱,这一次是死心塌地的了!

当时刘邦平定三秦之地后,率军六十万直扑彭城,一举攻克了彭城。结果被项羽率领三万骑兵所击溃,差点被俘。刘邦想捐出关东之地用来招揽人才共击项羽,于是向张良献计,张良给刘邦举荐了三个人。

一个是英布,英布在刘邦攻击彭城后,并没有响应项羽的号召前来助战,这说明英布对项羽并不完全忠心。于是张良建议刘邦策反英布。

一个是彭越,彭越在灭秦后没有被项羽封侯,心生怨恨,于是投靠了齐国田横。在田横的帮助下,率军在项羽身后不断袭击项羽的运粮队伍,惹得项羽心烦不已。

一个是韩信,张良建议韩信袭取魏国,然后东进取代、赵等国,对项羽形成包围之势力。最后刘邦采纳张良的计策,派随何策反英布,又派人联络彭越,封韩信为左丞相,曹参和灌婴为将,北上开辟第二战场。

最后,正如张良预料的那样,在北方韩信相继攻破了魏、代、赵、齐四国,彭越攻取了梁地,偷袭了项羽后方,而英布则在南方夺回了九江等地,在战局上彻底包围了项羽,项羽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撤退。

因此,张良虽然不是最早跟随刘邦之人,但他的功劳一点也不小,与萧何、韩信并列,刘邦在评价他的时候也说,“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样的评语,在历史上没有几个人可以配得上。

事实上,从汉朝建立之后不久开始,张良为了避免鸟尽弓藏的下场,就开始效仿先贤急流勇退的做法,逐渐淡出朝堂,他时常以生病为由闭门不出。刘邦让张良在齐国任选两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也拒绝了。

张良辞让的理由很充足,他于韩灭家败之后,沦为布衣,后跟着刘邦,四处征战得以发挥才能,能从一布衣变成留侯,封万户,已十分满足。刘邦听了张良辞封的理由,认为张良念旧情、知感恩,不贪婪,无野心,是他所喜欢的文臣。

其实,张良心里清楚,史上有范蠡、文种之例,君王大都是可与之共患难,但不可与之共荣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惨例比比皆是。

张良的意图是,他想从“帝者师”逐渐退居到“帝者宾”的身份,最终将自己变得可有可无,这样他就可以做到进退有度了。

功成身退

然而,张良也不能悄无声息的离开长安。毕竟汉朝刚刚建立,人心还未完全归附,张良的能力这么强,无论到哪里都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这个时候选择离开,反而让刘邦不放心。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张良开始刻意“冷落”刘邦,比如刘邦称帝之后,准备将那些有怀有二心,或者多行不法的诸侯铲除掉,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张良自始至终都未参与,他恪守“疏不间亲”的古训,尽力置身事外,所以,他能避开凶险。

后来,刘邦铲除了燕王臧荼、韩王信和赵王张敖,拉开了削藩的序幕,张良对此表示理解,毕竟臧荼和韩王信确实是谋反了,张敖虽然没有谋反,但他的部将却背着他谋反,刘邦废掉他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大超出了张良的预期,因为淮阴侯韩信也被杀掉了。

韩信之所以封王,正是张良的主意,只不过刘邦对韩信一直很猜忌,所以找了个由头,将韩信的王爵给废黜了,改封为淮阴侯,安置在长安监视居住。

这对韩信来说,当然是不公平的,本以为这样就相安无事了,但吕后却不放过韩信,她为了增强自身权威,竟然设计杀害了韩信,这让张良感到十分震惊。

这还没完,韩信去世之后,吕后没有停止屠杀,当时梁王彭越已经被刘邦贬黜到蜀地了,吕后竟然派人将彭越杀死,并剁成肉酱分赐给其他诸侯王,这种做法十分残忍,对张良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于是,张良醉心于研修黄老之学,静养修身,追求道仙境界。在刘邦去世后,他就以上书吕后,说要到外地去养病,吕后当即表同意。

吕后之所以放张良离开,其实是有原因的。早在公元前197年,刘邦察知到吕后太强势,担忧她有异心,在他百年之后,取代刘氏而执掌皇权。所以,刘邦想将吕后的亲儿子、太子刘盈给废了,改立他宠爱的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储君。

废太子既是刘邦的家事,又是国之大事,朝中大臣得知后,大多数表示反对,因而提出谏劝,但刘邦是专权固执的帝王,他想做的事,没有人能拦得住。吕后心里十分紧张,担心儿子刘盈太子之位不保,让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抢了太子之位。

吕后无计可施,只好找张良帮忙,张良感到此事关系重大,从大局考虑,张良内心是不赞成废刘盈而另立太子的,但他又知道,要改变刘邦的想法,并非易事。

张良细思之后,感到汉朝天下初定,统治根基未稳,立储之事稳定为好,为此,他决定帮吕后,只是,历来大臣介入立储之争,凶险极大,若贸然介入,一旦做错,没人能救。

于是,张良想出一计,他建议吕后指派刘盈商山去请隐居深山中的“商山四皓”,即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智者出山,跟随于太子入朝,此前,刘邦曾请过这四老,但未有结果,此次,“商山四皓”到了太子府,跟随太子左右,仍是奇迹。

其实,张良知道为防止朝局动荡,“商山四皓”必定愿意帮刘盈。刘邦知道了“商山四皓”被太子请来了,知道太子刘盈羽翼已丰,翅膀硬了,已有处理朝政的能力,从此,刘邦不再提另立太子之事。

张良这一计让刘盈保住了太子位,也让吕后在心里一直感激着张良。因此,他能够在“残暴”的吕后身边,悄然退出,是极为幸运的。

张良是公元前186年才去世的,也就是他离开长安十一年之后,这段时间他去了哪里,我们不得而知,一个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他来到湖北通城县黄袍山建了一个道观,在此修道直到去世。

9 阅读:2604

远悦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