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华为“天才少年”李博杰4万字演讲:现在的AI要么无趣要么无用

李依谈事 2024-06-24 22:06:52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AI时代,大数据平台,GPT生成软件,数据算法,云计算......

人工智能已经将当下社会填满,而作为原华为“天才少年”李博杰于4月,更是不免直言“现在的AI技术要么无趣,要么无用”。

当下被AI技术进入生活的今天,AI又到底是怎样的发展之态,甚至并非只有李博杰对AI发出如此感叹?

AI不好玩?

作为原华为“天才少年”,现Logenic AI创始人,李博杰的话却是对准了“当下的AI技术”。

“目前的AI技术,要么只是有趣但没用,要么是只有用但是不像人,不好玩。”

李博杰的言简意赅却是道出AI技术的一定“通病”,与其说是通病,不如说当下的AI技术并非“完美”且存在争议。

之所以如是说,便是有人看来AI不过是个工具,而在有些人看来AI却能够提供“情绪价值”,AI是否有生命,却是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即使如Open AI的CEO Sam Altman认为AI就应当是个工具,而非是个生命,但仍旧难抵挡各路人有各路人对“AI”的认知标准。

那当下的AI又到底有怎样的应用?

就拿智能计算来说,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数据中心业务市场收入约达1900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2%。

6月21日在芜湖集创新大会上,华为云CEO张平安介绍,从2020年到2030年之间,全球通用计算总量预计比同比增长10倍,而其中AI计算总量预计同比增长了500倍。

可以说,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显露出其“星星之火”之态。

早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其中出台的自动气象站为赛场款提供的每分钟更新一次的高精度温度和大风预报,便有效保障了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等多个项目的赛程安排。

这其中便归咎于人工智能的模型操作,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数万个自动气象站的协同预报。

甚至除去能够实时监测气象之外,还能够帮助更早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好比现代物流体系下,经历的冰雹灾害,很大程度上便会造成物流公司的百万损失。

然基于雷达资料和人工智能高时空分辨率对流系统,便可以准确及时提供物流车辆移动位置在半径一千米内每6分钟间隔一次的冰雹灾害风险信息,以方便可以实时为司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持。

方便、快捷,实在是带来不少益处。而在药物研发方面也是下足力气。

6月18日经《中国科学报》披露,AdisInsight 数据库便为药物研发市场开发了一种尖端的对话聊天界面,AskAdis,其中该资讯的数据库每年用户已经超过50万。

通过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skAdis在接受训练时使用相关的已验证过的内容、信息和数据从而使得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也正是因为AskAdis的出现,使得“如何获得关于具体问题的有针对性、相关且可靠的答案”成为现实。

且因为Askdis界面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途径来获得关键可信的信息,极大便利药物研发领域的公司和研究人员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并加速药物的研发,从而加快发现进程。

农业、工业、数字媒体工具......AI的应用远超其中想象,且已经潜移默化影响大众的生活。

既然工具已然存在,那便是发挥工具最大价值,然而作为每个独立的个体,“AI”本身应当有什么样的价值?AI到底只是个工具,亦或是作为提供情绪价值的本身,终归是个人有个人的看法,这大抵也便是李博杰认为“不好玩”之处。

那AI应该只是个工具?还是应当具有“像人”的特质?

AI应当好玩吗?

实际该问题,在AI风靡之际,自然是引起一阵骚动,讨论声最多的便是“AI会导致失业”。

而该言论并非是空穴来风,近年随着互联网2.0时代以及实现“万物互联”的追求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专业名词已然并非为大众所陌生。

三分钟不到生成的一篇文章、两分钟选取所需条件便可随即而生的一首歌曲,只要输入所需“条件”,随即而生的便是由AI带来的“作品”。

“失业潮”也在AI的便捷下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伴随的便是“毫无情感”“生搬硬套”。

AI 是个工具,没有作为人类情感的柔软,即使是打开对话页面询问问题,获知答案也不过是按照程序里已经设定好的答案,进行重复展示。

自然也使得市场上出现“有趣的AI”和“有用的AI”, 好比Character AI以模拟一个人或者动漫游戏角色进行对话,纵然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人格”但因为对话不涉及复杂任务的解决,所以只得用来闲聊。

但显然的,当下的市场里既想要AI有用,也想要AI有趣,但现实也便是“二者无法兼得”,也就导致作为“工具”愈发是个工具,“追求娱乐有趣”也便更为忽视其是个工具本身。

作为工具,无法得到情绪价值,作为“有趣的程序”又将会过度娱乐化。无论是哪一种,自然都存在一定弊端,尤其是过度娱乐化。

而在李博杰看来,未来 AI应当是“有趣且有用”,也是其所提到的“快思考”和“慢思考”的问题。

快思考指的便是下意识的去想且不需要过脑子,比如ChatGPT便是如此,而慢思考便是如何去规划和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

而在李博杰理想且真正有价值的AI便是既拥有能够处理问题本身的能力,并具有记忆和有感情,能够帮助使用者去解决一定的问题。

当然,AI技术在发展,纵然生成式人工智能展现了类脑的能力,但还不等同于意识,而至于AI本身能否产生主观意识,能否真正创造价值,对于当下的技术发展来说仍旧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正如中国电子董事长曾毅曾说的那样,智能化是一个战略性的博弈过程,需要久久为功,慢不起,但也急不得。

不管是完全作为工具本身,亦或是带来“类脑的能力”,纵然都各存弊端,但技术终归在进步,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成为“有趣有用”的AI成为大众全方位的“得力干将”。

参考资料:

服务药物研发 施普林格·自然发布一专项AI驱动对话界面——中国新闻网

华为“天才少年”4万字演讲:现在的AI技术要么无趣,要么无用|钛媒体AGI——钛媒体app

0 阅读:29

李依谈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