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唯一的女儿,谨记父亲嘱咐不去台湾,在改革开放后立下大功

李依谈事 2024-06-24 22:06:46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抗日名将王耀武,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人品,都属于国民党高级军官队伍中难得的一股清流。

他不仅凭一己之力打造出了“抗日铁军”74军,还在后来坐镇一方的时候,始终保持着自身不堕官场腐败。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理应被国民党爱护的人才,却赶在国军败逃小岛之前,特意嘱咐家人:千万不要去台湾!

难道这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吗?

抗日战场上的“虎贲将军”

王耀武于1904年出生在山东泰安的一个普通农民之家,9岁入私塾读书,后因家道中落而辍学务工。

1923年,于上海工作的王耀武受到在军界任职的族兄影响,报名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

学成毕业后,便参与了北伐战争和后来的诸多军阀混战。王耀武也慢慢从排长、连长,做到了营长、团长。

这段时间王耀武还积累出一套独特的带兵经验,并将其编成《从做人到作战》手册供基层军官学习。

他认为维护军纪、绝不徇情枉法是治军的重要手段,对自己的部队也要求必须达到“廉俭、务实、严究、快干”的标准。

也正是这些治军标准,使得王耀武带领的部队成为了战场上的一支常胜劲旅。以至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王耀武立即率部英勇参战,在几乎所有抗战战役中,都能见到他指挥作战的身影。

从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开始,再历经兰封战役、武汉会战、南昌会战。接着是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然后又是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直至湘西会战为止。

整整八年抗战,王耀武有七年都置身于前线战场。他也因屡建战功而受到不断提拔。

从师长升任74军军长,再到第24集团军总司令,最后又升至第4方面军司令官。与其他国军将领不同,王耀武的部队与日军交战,每每都能予日军以重创。

以至于给他麾下74军赢得了“抗日铁军”的称号,就连日军也不得不佩服,甚至不知何时,抗日战场上流传出了“宁碰阎王,莫碰老王”的说法,蒋介石也因此视王耀武为亲信大将、虎贲将军。

而王耀武最高光的时刻,莫过于1945年9月15日,在湖南长沙一所大学教学楼里,代表国民政府召开湖南地区的日军受降仪式。

时任第4方面军中将司令官的王耀武,在那一刻不仅享受到了作为军人的至高荣誉,也享受到了作为抗战英雄的最高拥戴。

这是王耀武指挥第四方面军与日军第20军,于湘西会战中浴血奋战近两个月而赢得的殊荣。

此战一举击毙日军两万八千多人,俘虏两百多人,缴获火炮超过二十门、机枪百挺、步枪千余支,其他战备物资二十余吨。

如此战绩令国军将领望尘莫及,也使王耀武成为第一位获颁一等宝鼎勋章的黄埔军校毕业生。

不过此时的王耀武并没想到,正享受巅峰时刻的他很快就被拖入了“国共内战”的旋涡。

命运的转折,情怀的传承

1948年5月,济南战役爆发在即。驻守济南城的王耀武匆匆赶往南京,想和蒋介石说一说他的“放弃济南”的计划。

王耀武认为,由于此前多场战役的失败,导致济南现在已经是一座孤城,很难坚守下去。不如及早将自己的10万部队撤到徐州一带,与其他部队构筑起一道新的防线。

但蒋介石却因为政治需要,强令王耀武一定要守住济南城,并承诺会提供全力支援。

在其看来,一是济南是华东战略要地不能丢,二是不能让青岛的美军陷入孤立,三是国军尚有空中优势。

王耀武见蒋介石态度坚决,心里明白他的这个决定实际并非出于军事考量,而纯粹是出于舍不得那块地方拱手让人。

奈何自己是军人,王耀武也只能带着失望之情再度返回济南,准备和解放军决一死战。

不过在开战之前,他还是决定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送到南京,同时把家里的财产也转移了出去。

妻女临上飞机前,王耀武犹如未卜先知似的嘱咐她们说:“如果我有什么不测,你们就去香港避难,千万不要去台湾!”

可能以王耀武的通透,他早就预见到了自己的必然战败。而妻女如果追随蒋介石败逃台湾,也必然会遭到苛待。

因为王耀武在蒋介石手下为将多年,深知蒋介石对战败下属的刻薄寡恩。自己一旦战败身死或者投降被俘,自己的妻儿在蒋介石手下的境遇肯定堪忧。

后来果然如王耀武所料,济南城失守,王耀武逃跑未果被俘。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争相逃往台湾,根本无人顾及他的妻儿。

幸好王耀武早有安排,其手下一位副官及时将王耀武的妻子郑宜兰和孩子送到了香港生活。

而她们也凭着丈夫提前转移出来的钱,过上了还算不错的日子。王耀武的女儿王鲁云,还曾在1965年回大陆看望过王耀武。

直到大陆改革开放,已经是香港商人身份的王鲁云也顺理成章的携资来到大陆进行投资。

尽管此时王耀武已去世多年,但王鲁云依旧视自己为济南的闺女,愿意为大陆的经济发展尽一份力。

不仅如此,王鲁云和丈夫共同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设立了“王耀武奖学金”,专门为有困难的华人留学生提供资助。

爱国报国情怀在王耀武和王鲁云父女两代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体现。

纵观王耀武一生,其人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一位抗日的英雄,奈何却跟错了人、站错了队。

其实他可能早就看出了国民党的无可救药,早已不是他一个王耀武所能挽救的了。

可惜,当时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尽快的认输、干脆的投降。

参考资料:

黄埔师生的抗战往事——团结报党派e家

抗战名将︱王耀武:八年抗战打满全场——澎湃新闻

王耀武——山东省政协文史馆

0 阅读:23

李依谈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