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一战歼敌1.5万,缴获两件洋玩意,军工专家大喜:是宝贝!

白云史话有记录 2024-01-18 18:31:13
前言:

有人说,成功其实就是机遇加上准备。当一位无名小兵在战场上拾获敌人遗弃的武器时,难道他会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战利品”将为整个部队带来改变命运的力量吗?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已进行了4个月。这个时节的朝鲜山野已是满树硕果,猎猎秋风预示着严冬的到来。而就在这秋高气爽的百花齐放时,38度线以北的朝鲜山区,正在打响一场志愿军与美国王牌部队之间的殊死决战。

缴获两件美军“战利品”

10月25日,志愿军40军118师在温井附近展开了对南朝鲜伪军的伏击战。在与南朝鲜第6师的激烈交火后,我军取得了大捷。这场代号“两水洞战斗”的首战,志愿军共歼敌325人。

在搜捕战场时,40军120师359团的战士白杨发现了两件怪异的武器装备——一根粗短的铁管和一个像喇叭的怪炮,都脏兮兮的,似乎被人随手扔弃在草丛中。

白杨把它们捡了起来,拍去了污垢。这两件“战利品”外形实在古怪,叫不出名字来。白杨把它们交给了班长,连长也没有见过。这样,它们就像热烫的山芋一样,从班长手里传到政委手里,再传到师长手里。到最后,这两件“战利品”被送到了后方专家手中,请求鉴定。

白杨生性活泼好动,参军前是个猎户的孩子。对猎场上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这天清晨他随分队爬上了山岭,隐蔽在灌木丛中准备埋伏。就在他扒开一丛矮树向山下望去时,忽然看到几辆敌方汽车开了过来。南朝鲜兵们吹着口哨,懒洋洋地坐在车厢外面,好整以暇的样子。

白杨赶忙向身后挥手,喊道:“敌情告急,速速埋伏!”分队战友闻言都藏到树林掩体后,端起武器准备射击。白杨则摸出身上唯一的两颗手榴弹,握在手心里暗暗祈祷。只要敌人的车队稍稍靠近预定的埋伏点就可以出击了。

战友们屏住呼吸,静静等待着白杨的信号。白杨紧握手榴弹,只觉得掌心里全是汗。一旦出了差错,这场伏击就前功尽弃。他深吸一口气,蓦地从掩体里跳出来,向手榴弹拉掉了保险栓。“同志们,冲啊——”他高喊一声,使出全身力气向敌方第一辆卡车掷去手中的炸弹!

猛然间,山谷里响起震耳的爆炸声。汽车在空中翻滚几下,燃起熊熊大火!随后分队战友也纷纷跃出掩体,接连猛烈射击。南朝鲜贼兵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跳下车来不知所措。我军战士趁胜追击,绝不给敌人一丝喘息的机会。终于,这小股南朝鲜伪军在我军的围追堵截下全数覆没!

白杨擦去额头上的热汗,缓缓站起身来,这才发现自己竟被飞溅的弹片扎伤了小腿。不过看着面前的大捷,这点疼痛算得了什么!他便三步并作两步,快步上前查看那辆被他引爆的卡车。这辆倒霉的汽车已经被炸得面目全非,零件碎片和尸块一起散在地上。白杨在其中翻找,居然在副驾驶座下面看到了两件奇形怪状的武器装备。

它们一个是个类似铁管的东西,另一个像个喇叭。都弄得脏脏的,似乎被人丢弃已久。白杨捡起它们仔细端详,这会儿兴奋劲儿过去了,小腿上也开始隐隐作痛。他想这两件玩意儿就当战利品吧,看看到底是些什么东西。于是把它们好好挂在身上,转身下山去找医护兵帮他包扎伤口了。

没想到,白杨拾获的“山芋”竟让后方专家欣喜不已。原来,这两件看似简陋的武器,一个是美军的M20便携式巴祖卡火箭筒,另一个是M18无后坐力炮,都是珍贵的美制反坦克武器。

对付美军坦克一直是志愿军的心病。这两件武器的获取,无疑让我军看到了破解心病的希望。于是,仿制反坦克武器的任务被安排给了东北的沈阳军工企业。

历经艰险试制成功

1951年,在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沈阳军工厂终于试制成功了仿制巴祖卡的火箭弹。但由于技术瓶颈,这种火箭弹的性能还达不到美军原装武器的水平。

专家小张是仿制火箭弹的带头人。他天资聪颖,长袖善舞的本领让沈阳厂的领导对他格外倚重。这天夜里,小张正在灯下修改设计图纸。窗外的风雪肆虐,屋檐上的冰凌直往下掉,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

“老张啊,雪这么大你还不回家?图纸上的墨迹都要被风吹飞咯!”班长探头进来劝他。

小张头也不抬,笔尖在图纸上飞速移动:“改设计呢!上次的测试又没过关,缸体材料和发射药都需要重新设计......”

“过两天春节了你也不回家?”

“过完年再说吧。赶不上今年,只有明年了!”小张叹了口气,“我看我们51年别指望出成果了,只求52年初步成功。”

“你啊,年年春节不回家的,太拼命了吧?”班长拍他肩膀,“我这就去告诉老妈,让她给你送点年货过来。缩在这破屋里熬夜,叫你也太难受!”

小张这才抬起头来,冲着班长微笑:“我乐意为党效力,再苦再累也无所谓嘛!”

这一试制的艰辛可想而知。工人和技术人员白天夜里超负荷工作,经过反复试验失败和重新设计,终于在1952年初成功研制出样品。

52年6月,在严格的性能测试中,51式火箭筒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随即定型进入批量生产,大大增强了志愿军的反坦克作战能力。在随后血火斑斑的朝鲜战场上,51式火箭筒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51式火箭筒成为“坦克终结者”

1952年11月,美军为获取朝鲜战场主动权,发动代号“SHOWDOWN”的作战计划。他们投入重兵分三路大举进攻,主攻方向直指清川江北岸的文德里。

文德里之战可谓残酷异常。美军第一波攻势就投入了180多辆坦克。这些“钢铁野兽”所到之处,志愿军的防御工事犹如纸糊的一样,很快就被碾为平地。

老黄是文德里方向守军的51式火箭筒班长。他端着望远镜在山顶的岩石后方向河谷望去,只见密密麻麻的黑点从对岸升起,很快铺天盖地朝这边压来。

“我勒个去!这些滚铁球子成群结队的,跟蚂蚁一样!”老黄倒吸一口凉气,“连长!快点开火啊,不打晕它们咱们都得完!”

火箭筒手们闻言迅速举起武器,瞄准第一波坦克排,倏地“呜呜”声响起,数十发火箭从藏身处呼啸而出,划出灿烂的火光,瞬间就将美军坦克“吃”了个正着!

只听嗤啦一声巨响,三辆坦克应声爆炸,像被击飞的铁饼一样在半空中翻滚。随后更多的火箭从我军工事后飞射出来,坦克连续中招起火,顿时整个河谷都是哀嚎声、爆炸声和浓烟弹片飞溅之声。道道火光闪耀夜空,美军坦克部队瞬间群龙无首!

“射得好!继续射击!光荣属于共和国勇士!”连长大声鼓舞,一边组织火箭筒手准备第二波攻势。

这场仅持续了10个小时的战斗,志愿军共击毁美军坦克43辆、重炮12门、汽车52辆。文德里一役后,51式火箭筒获得了“坦克终结者”的雅号。它威力巨大,携带方便,无论是攻坚还是防御,都能发挥巨大作用。在随后长达两年的战斗中,“终结者”成了志愿军反坦克的利器,为击退美军的钢铁洪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白杨的幸运,成就了志愿军的骄傲

朝鲜战争最终以停战告终,中国军队以实力令世人刮目相看。而那两件战友白杨偶然获取的“战利品”,也随着51式火箭筒的成名,成为了志愿军的传奇。

白杨后来说,当年在战场上拾获武器的场景历历在目,只是当时哪会想到,自己的小小收获,竟成就了这样一件扭转战局的利器。那叫一个欣喜若狂啊!

偶然的机遇,加上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智慧,终于酿就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神兵利器。也许正如那句老话所说的:成功,就在于准备与机遇的相遇。

多年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的白杨,依然时常会拿出自己的战时日记翻看。日记中夹着一张破旧的照片,是他与连里的战友们合影。照片上他们脸庞年轻,在硝烟弥漫的废墟前笑得开心。这就是白杨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

他常自豪地对孙子说:“这张照片拍摄时我20出头,还不到你现在这个年纪呢!当年我们守卫家乡,英勇杀敌,还创造了朝鲜战场的神话!你可知道你爷爷我还参与了制造‘火箭筒’的伟大壮举!”

孙子被他的恢宏气势镇住,目瞪口呆地听他讲那段光辉岁月:“爷爷您太伟大啦!我长大也要当兵保家卫国!”

白杨听了高兴极了,笑得眯起眼睛,满面春风。

34 阅读:9906
评论列表
  • 2024-01-27 07:17

    胡编乱说、中国远征军早就用过,国内解放战争早有缴获

  • 2024-03-17 17:02

    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挂身上[晕][晕]

  • 2024-02-15 07:27

    血战缅甸,日军就有巴祖卡

  • 2024-03-16 23:58

    AI

白云史话有记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