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周恩来遇难题:无职务发多少工资?毛主席拍板:副总理待遇

白云史话有记录 2024-01-18 18:31:16
前言:

既无职无衔,为何周总理盼他做副总理?一场革命,从无到有,建立起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有太多明明可以安享晚年的老前辈,却仍在为人民除害的路上奔波。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不离不弃?又有哪些前辈,在革命道路上功勋卓著,却很少为人所知?

1935年长征途中,一位身着破衣服的"伙夫头子"深受红军尊敬。战士们亲切地称他为“位老”。这位"位老",便是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的郑位三,当时年仅33岁。

苏区创始人身着"破衣服"红军战士亲切呼“位老”

1930年,面对敌人残酷的"围剿",郑位三并未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赤水,而是选择留在鄂豫边区,继续发展革命力量。在他的领导下,边区组建了多支游击队,后又重建了红二十五军,一直与敌人周旋。

郑位三当时已是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本可以轻装简行,享受一定的特殊照顾。然而这位老前辈却过着最简陋的生活,身着一件破烂不堪的旧军装,像一个普通伙夫头子那样辛勤工作。

这件旧军装上的纽扣早已掉了一个,衣袖和衣角处也磨损严重。但郑位三从不在意这些,他只一心想着如何发展更多的革命力量,与敌人抗争到底。

在这样一位有着卓越贡献的前辈面前,红军战士自然十分敬仰。郑位三虽然身着简陋,像一个普通伙夫,但红军却亲切地称他为“位老”。这不仅代表着对他的尊敬,更显示出他在红军中的威望。

当时的郑位三,常常穿着这件破衣服,像伙夫头子一样辛勤工作。他白天为红军宣传革命道理,用马列主义思想武装大家;夜晚则培训年轻干部,悉心传授革命经验。

即便天气寒冷,郑位三也只在单薄的旧军装外面披了一件毛线衣。他顶着冷风,一遍遍向战士们念读《共产党宣言》,用浓厚的革命热情温暖在场每一个人。

也正因如此,郑位三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大一些,红军战士便亲热地叫他“位老”。看着这个“位老”深入基层,如同父亲一般与战士们打成一片,大家由衷地钦佩他这样一位率真的长者。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支撑着红军走过了长征,又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可当1955年的一场会议上,周恩来却为他的工资等级绞尽脑汁。原来,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前辈,早已没有军衔,也无任何职务。

周恩来愁白了头,终找主席拍板定级

1955年,我国实行了工资制度,对各级干部的工资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可是郑位三此时已经没有职务,周恩来却不知道应该给他定什么级别,愁得团团转。

本想从他的革命贡献着手,给他定一个合适的级别。可郑位三的功勋实在太多太大,简直难以用等级来衡量。他是鄂豫皖苏区的缔造者,又领导红军打了漫长的抗日战争......

周恩来仔细查阅了郑位三的资料,看着他光辉灿烂的革命履历,更加为难了。历历在目的事迹中,周恩来看到了当年那位头发斑白、身穿破衣的位老,连日奔波在游击队里为战士们讲课的情景。

他心想,自己竟然要给这样一位朴实无私的前辈定什么高级别,这让他极其为难。要找一个级别与他的革命功勋相称,似乎都是在亵渎这份伟大灵魂。

无奈之下,周恩来只得亲自去找毛主席商量。他把郑位三的情况说了一遍,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出乎意料的是,毛主席却一拍大腿,果断拍板:给予政府副总理级的待遇!

他认为,郑位三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理应给予如此高的褒奖。此时此刻,郑位三正是这个国家最该关爱的人。

“位老”功勋卓著,建国后难安老

从1930年起,郑位三就在鄂豫皖边区领导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抓捕汉奸,配合八路军作战,击退了一次又一次来犯之敌。

在他的英明领导下,这片敌后根据地快速壮大,成立了新四军第五师。他与李先念并肩作战,高举抗日旗帜,训练出一支政治思想可信、作风优良的大部队,为最终获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郑位三本想退隐田园,享受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奈何抗战时期的辛劳积累下了病根,此时此刻,他的身体已经不再允许他再次投入繁重的工作。

郑位三开始在故乡养病静养,希望可以恢复些体力。然而他郁闷地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远比想象中糟糕得多。政府的医生看过后也束手无策,只说他是长期在深山老林中风餐露宿,早已积劳成疾。

医生开了很多药,但疗效甚微。郑位三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连起身下地都艰难。他不得不卧床静养,望着窗外的景色发呆。

定为行政三级 却分文不取专助老区

根据毛主席的决定,郑位三被定为行政三级,可每月拿到300多元的津贴。按理说,这对一个病恹恹的老人来说已经很丰厚了。但是郑位三却坚决不取分文,全数拨入帮扶老区的基金。

他认为,自己无法正常工作,却还能拿那么高的工资,心里实在过意不去。于是干脆将所有的津贴都用到老区建设和烈士遗属的帮扶上,过着极其节俭的生活。

其实,郑位三再清楚不过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有多么困苦。那些老区的穷人,每年要面临严重的荒饥之灾;那些烈士遗孤,更是天天担惊受怕,生活无着。他们比自己更需要这笔钱。

所以,郑位三一分不留全部捐了出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力所能及,为老区群众解决燃眉之急;他也想尽一点心意,让烈士后代能过上好日子。

躺病中不忘党委托 冒险为老战友正名

即便卧病在床,郑位三也从未忘记为党分忧。他经常写出自己对当前形势和工作的思考心得,用马列主义武装头脑,以便更好地为党献计献策。

1957年,他获悉有几批在中原突围后与部队失去联系的老战友,至今仍无法加入党组织。郑位三深知,这批老战友忠诚可靠,当年突围离散是迫不得已。

于是他决定冒着政治风险,给中央组织部写信为老战友担保。信中,郑位三详细叙述了这批战士的历史,并由衷地盼望组织部能够接纳他们。

尽管这么做可能会有牵连,但郑位三毅然选择了铤而走险。因为放弃这些老战友,于情于理他都无法接受。这也是他人生最后的心愿。

在他的奔走努力下,最终老战友们如愿加入了党组织,安享晚年。临行前,他们一一来到郑位三的病床前拜别,用微弱的声音说着“谢谢您,位老!”。这声位老,是他们最后的告别。

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1975年7月27日,郑位三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他握着医生的手嘱咐道:“共产党人就应该像我这么死去!”

他用一生践行了什么是共产党人,是革命者,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当年瘦弱的“位老”已不在了,但他们那种前赴后继、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一代又一代人,继续为人民谋福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20 阅读:6019

白云史话有记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