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传位弟弟,为什么司马师和孙策死后的待遇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民间传奇人物 2024-06-07 22:43:10

大家都知道孙权和司马昭手中的权利,都是从哥哥那里继承过来的,然后再将之传给孙子。那为什么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登基后,都追封伯父司马师为皇帝,而孙权登基后,不追封自己的哥哥孙策为皇帝呢?

长沙桓王孙策

原因就是一点,中国古代的继承制。自从周朝以来,我国古代实行的皇位承袭制度为嫡长子继承制,意思就是皇帝的正妻的大儿子是皇位的继承人,我们带着这个制度去看一下吴国和晋朝当时是什么环境,就清楚为什么孙策和石马师的待遇不同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孙策没有被追封为皇帝。实事求是来说,东吴的开山鼻祖是孙坚,奠基人是孙策,所以按道理孙策是有绝对的资格被追封为皇帝的。但是孙权并没有这样做

这是因为孙权登基时承认了其父孙坚的开创地位,同时追封为皇帝。既然这样的话,东吴的皇位就应该由孙坚的嫡长子孙策这一脉继承,而孙权作为嫡次子反而会失去继承资格

嫡长子继承制

孙权

但是我们都知道,孙权的位置是从哥哥孙策那里得到的,按道理应该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事情可没那么简单,因为孙策有儿子。孙策死的时候是公元200年,他的儿子当时只有几岁,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根本就没有办法统领江东

因而孙策才会选择传位给弟弟孙权。孙权就万万不敢追封孙策为帝,因为一旦追封孙策为帝,也等于承认了孙策的地位。那么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皇位接下来就是孙策之子孙绍的了。

加上当时吴国的丞相是陆逊,他是孙策的女婿,也就是孙绍的姐夫。一来孙绍本就依靠其父的影响力在东吴有着很高的地位,二来孙绍又和陆逊的关系那么近,如果追封孙策为帝的话,孙权死后孙绍就有可能借着孙策的皇帝头衔夺取东吴的江山

新三国孙策传位孙权

皇权

这是孙权万万不想看到的局面,为了保证将皇位传承给自己这一脉的子孙,孙权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而长沙是孙坚起兵的地方,也勉强说得过去。孙权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是想剪断孙绍继位的可能性

同时也等于宣布孙权的皇位法理源于其父孙坚,而不是其兄孙策。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孙策毕竟是孙坚的嫡长子,也是孙坚法理的继承人,这样处理是完全剪不断孙绍的继位法理的。于是孙权登基时册封侄儿孙绍为吴侯,彻底断绝了孙绍继位的可能

因为孙策就是吴侯,等于是孙权原封不动的,将哥哥的爵位还给了侄儿。而孙权的王爵是来自于曹丕的册封,大魏吴王,虽说封号都是吴,但爵位的来源有所不同,二者并不冲突。所以孙绍想依靠法理继承吴国皇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了

孙坚

老三国司马师

为了以防万一,孙权封儿子孙登为皇太子,法理就直接由孙权传给了孙登,同时孙权改封孙绍为上虞侯,摘掉了吴字这个封号,孙策一脉自此跟皇位彻底说拜拜了。那司马炎称帝时,为什么追尊司马师为皇帝呢?

首先,晋的法理同样也可以追溯到司马懿,因为司马昭在被封为晋王时,就追尊了其父司马懿为晋宣王,作为司马懿的嫡长子,司马昭也将哥哥司马师追封为了晋景王,司马昭还大方的承认了自己的法理源于兄长,兄长的法理源于父亲

所以司马炎也给司马师追封了皇帝。你可能会问,司马炎追封司马师为帝,就不怕司马师的子孙抢皇位吗?当然不怕,因为司马师并没有亲生儿子,唯一的养子司马攸都是司马昭过继给他的

司马炎登基

如果司马攸要依靠司马师的皇帝头衔去抢皇位,那就等于说司马昭的法理不是合法的。这等于司马攸指认亲生父亲司马昭篡了自己的位,司马昭被人唾弃的同时,也会有指责司马攸不孝的声音,甚至会动摇晋朝的统治

这么大的代价使司马攸不会或者说不敢轻举妄动,而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嫡长子兼指定继承人,地位稳如泰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司马炎的儿子们不成器,他晚年时司马攸继位的呼声非常高,而且司马攸是司马师的养子,拥有晋朝的继位法理

这给了司马炎巨大的压力,282年司马炎将司马攸外放到青州,司马攸没有扛过这场政治寒冬于283年呕血而死,时年三十六岁。嫡长子继承制的继位法理,自从周代宗法制确定后,就一直影响着后世的皇帝,让他们为了子孙采取一切手段防止旁支夺位

0 阅读:0

民间传奇人物

简介:分享民间故事,讲述名人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