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主席表嫂来京,问主席台湾为何不拿回来?看伟人如何答复

老崔谈历史 2024-06-01 10:20:00

1957年之初,北京城内来了一批客人,他们一行总共有六人,都是来看亲戚的,除了两名男性之外。其余四名女性们年纪都不小,最年轻的看起来都50岁以上了。

而他们要见的那个亲戚,就是住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毛泽东主席。

带着对首都的好奇心,毛主席的客人们眼神带着一丝期待又有点紧张,似乎在想着待会儿见到主席之后该说什么?

可不曾想到的是,随后在席间竟还有人问主席“台湾为何不拿回来?”的话。而最后主席是如何回复的呢?

北京之行

那时刚过完春节,大街上都是张灯结彩、红红火火的热闹氛围,而毛主席因许久都没有回过老家看看亲戚了,公务繁忙的他只好特地在春节之际,邀请自己的十表嫂、十七表嫂带着孩子们来北京见见。

所以一行六人中,年纪大的两位女性则毛主席的十表嫂、十七表嫂,还有四位分别是十表嫂的儿媳刘媛英、女婚王先槐以及孙子文泽湘,还有十七表嫂的女儿文凯元。

毛主席的十表嫂、十七表嫂,之所以在如此高龄还不远千里,从湖南来到北京,契机是1953年的冬天,那时是刘媛英第一次北京。

说起刘媛英,她是受毛主席青睐的表侄,文赐生的媳妇。1921年,俩人的婚事更是由毛主席亲自见证的,主席还为他们主持了婚礼,要知道那时候毛主席正在为党的革命事业奔波,还专门抽空参加了婚礼,可见这份情谊之深。

而文赐生则受毛主席的影响很深,也参加过革命工作,甚至照拂过不少地下党员。

那时是1938年,毛主席发妻王淑兰与女儿毛远志就因工作原因,时常接受文赐生的帮助,毛主席一直记在心里。

后来在延安期间,毛主席还专门找人询问文赐生的生活境况怎样,甚至还特地写信邀请文赐生来延安。

后来因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文赐生实在是没有办法离家,到延安参加工作,最终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而文赐生去世之后,毛主席也一直照拂着他的遗孀刘媛英。

1953年受毛主席邀请,表兄文运昌的妻子十六阿婆杨达昌、表兄文南松的妻子二十阿婆、以及表弟文东仙,文赐生遗孀刘媛英,一同从韶山坐火车来到了北京。

这也是刘媛英第一次来北京,他们在招待所待了一晚上,第二天由毛主席派秘书,将刘媛英以及两位老太太一同接到了中南海,唠起了一段段家常。

亲切的毛主席,用着家乡话询问她们在乡下的生活怎么样,最关心的还是吃饭的问题,油盐是否足够,家里喂养的猪多不多。

因为猪多肥多粮食多,才能改善生活。

主席设宴

1957年,毛主席表嫂受邀来到了北京,晚饭时因喝醉了酒,还当面问主席:台湾为何不拿回来?对此,主席是怎么答复的呢?

面对主席切实的关心,刘媛英三人都很感动,一一回应着家里的事情。随后,刘媛英还特地将带了一路的腊肉从包里拿了出来。

想着主席远离故乡,在北京很难吃到地道的家乡美食,所以便选择了最容易携带保存的腊肉。

毛主席知道她们为自己着想,可还是摇头拒绝了,说着:“我这里什么都有,你们来这里做客就好,不用带什么礼物。尤其乡里物资不多,你们更应该留给自己啊!”

后来抵挡不住三人的热情,毛主席便将腊肉手下,然后吩咐厨房专门将腊肉做了出来,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一起尝一尝。

当天,毛主席设下了招待乡里客人的宴会,王季范夫妇、章淼洪夫妇等人也都一同作陪,还有几个小辈的孩子们,都一起聚了起来,一时之间热闹非凡。

饭后,几人又合影交谈了一会儿,马上就到了分离的时间。临走之际,毛主席专门对表侄媳刘媛英说起了自己的十嫂、十七嫂还没有来,希望下次她能送俩人来京。

刘媛英一口答应了下来,回到家乡后,十嫂、十七嫂听到主席的挂念后,心中高兴的不得了,终于在1957年刚过完春节后,她们一行六人,启程来到了北京。

负责接待的便是王季范,毛主席的姨表兄兼老师,由王季范来安排这件事,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刘媛英一行六人先被接到了头发胡同7号王宅里,本来不大的小院,一下就被挤得满当当,但却热闹的很,大家热情地交流着。

后来,为了方便居住休息,六个人就分成了三波,被安排到了三个地方居住。

刚开始的几天,先由王季范带着他们在北京城内,去各个著名的景区都逛了一遍,相较于南方的自然景观,北方的名胜古迹自然别有一番风光。

这期间,在大家休息的时候,王季范还特地提醒交代了几件事情。

因为主席身份特殊,所以这次的探亲不似寻常人家那般,在语言措辞上需要注意。尤其是对主席的称呼,若是平辈之间,则以“泽东同志”、“泽东主席”相称即可。

侄辈称呼“主席三叔”,而侄孙辈叫一声“主席三公”就可以了。刚开始几人还有点不熟悉,在王季范多次训练之后,才渐渐习惯了这些称呼。

过了几天后,主席便派秘书高智从中南海开了3辆小车,来接待六位客人。

坐上轿车之后,刘媛英一行六人看着车子驶过了新华门后,就渐渐降低了速度,等到了丰泽园们口,就停了下来。

主席晚上就是在此地设的宴,由高智带领六人走了一阵儿后,到达了北房的客厅,先在沙发处休息了一下。

没见过这些场面的两位老太太,心里还有些忐忑,不知道一会儿该说什么,正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就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主席的回答

1957年,毛主席邀请家里几名亲人来京见面,期间一位表嫂问主席,台湾为何不拿回来?最后主席回复了十四个字,是什么?

主席带着满面的笑容,与老家来的客人亲切问候着,也终于见到了十表嫂、十七表嫂,等介绍到刘媛英时,主席笑着与她握手说:“认识认识”。

热情寒暄一番后,主席就招待着大家坐了下来,唠了一两句家常。

期间发生了一些小插曲,主席问候着初次见面的两位表嫂,想知道他们在北京生活习惯么?在家里过得怎么样?

可文十阿婆最拘谨了,不知道跟主席说什么话,也不敢随意说话。后来,还是胆子大一点的文十七阿婆,最先张开口跟主席说起了家里的事儿。

内容都是些抱怨乡下日子艰苦的话,后来主席幽默地结束了这个话题,招呼着自己的客人们开始吃便饭了。

主席很重视此次见面,小餐厅的桌子上摆满了湖南风味的菜肴,这是他们共同的口味。什么腊肉、扣肉、炒粉之类的,看起来就像是平日里在自家做的那种。

为了表示对客人们的欢迎,主席特地拿出了白酒和葡萄酒,提高一下兴致。而在座只有年轻的几位可以喝点儿白酒,其余的几人都倒起了葡萄酒。

因没有事前交代过,乡下人也不是很懂该怎么敬酒,倒完酒之后,就自顾自的喝了起来,毛主席对此并不是很在意,大家尽兴了他就很开心。

最了解湖南人口味的毛主席,特地给大家准备了一人一个的炸辣椒,大家都吃的很开心,也不免上了头喝了很多酒,尤其是文十阿婆、文十七阿婆。

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喝的是葡萄酒,只觉得口感甜甜的,带着醉意后,她们还问主席,说道:“主席,我们喝的是糖水么?”

看出俩人醉意的王季范,担心她们说出什么不合适的话题,想打断一下,谁知主席不在意,还一边吃着饭,一边回答着问题,说这是葡萄酒,她们在乡下很少有机会喝到的,所以特地拿来给大家尝尝。

接下来又是一阵寒暄后,文十七阿婆突然冒出了一句话:“三哥,台湾怎么不拿回来算了?”

闻言后,主席只是笑了笑,答复着:“十七嫂,台湾是要拿来的,只是要等待时机。”

文十七阿婆只是随口而出了这句话,也不懂什么,所以后续也没再谈论了。吃完饭后,大家休息吃了下水果,又和主席一同合了张影,这次的北京之行就算圆满结束了。

工作繁忙的主席,跟大家一一道别之后就离开了,而离开之前,主席又笑着对刘媛英说道,她每次带人来北京看看的任务完成的不错,希望下次再带些人来。

听到主席交代的话语,刘媛英笑着应下来了。他们走之前,主席一如既往将自己的稿费拿出来,接济了客人。

当时主席在吃饭时,虽是回答了文十七阿婆不经意提的问题,但却是一个坚定的答案,是会在未来被验证的答案。台湾是中国领土,祖国统一势不可挡。

随着时间的推移,67年后的今天,面对“台独”势力,自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实现主席当日作出的那个答案。

0 阅读:0

老崔谈历史

简介:回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