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经典送别词,带你体会古人笔下的离别之情

墨上花开文化 2024-06-22 16:19:38

离别总是伤感的。

江淹在《别赋》中写:“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南唐后主李煜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当然,面对离别,也有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王昌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豪迈和豁达。

而宋代词人笔下的离别,更是通过不同的意象和手法,将离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0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这首《雨霖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着这萧瑟冷落的清秋,这种离愁的滋味还真是让人欲说还休。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尤其精彩,被评为“古今俊句”,历来备受推崇。

02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北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首词是送别词代表作之一,写于春末时节王观送别好友鲍浩然时。

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此词立意新颖,不落窠臼,品格高迥,没有一般送别词的伤感,而是通过描写别时景物和离人行踪,祝福友人,两人的深厚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03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是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这首词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和对未来的想象,表达了深切的离愁和对友人的思念。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今恨事,几千几万种,岂只有离别的悲恨?人生的失意、伤感、愤慨,一直郁积在词人的心中,直到离别的这一刻,内心的失意愤慨便随之爆发出来。

0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这是一首送别词杰作,苏轼和钱穆父久别重逢,但匆匆一聚又将月夜离别。此词抒发聚少离多、世事无常的感慨,诗句间暗含旷达和洒脱,是体现作者真性情的词作,全词“情、景、理、趣”交融,精彩异常。

尾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深含哲理,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深受众人喜爱。

05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这是一首送别抒怀之词,茂嘉是辛弃疾的堂弟。本词首尾以啼鸟相呼应,中间用历史上五个生离死别之典故,来突出自己与堂弟别离的沉痛,抒发了美人不遇、英雄名裂、壮志难酬的义愤,笔力雄健,沉郁苍凉。

全词大意:

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06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鹊桥仙·七夕

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和陈令举坐船游玩,一边喝酒,一边快乐的畅谈,然而相聚总是要分离的,为了表达对陈令举的依依不舍,词人便写下这首词送给他。

此词上片,借这则神话故事,称颂一种超尘拔俗、不为柔情羁縻的飘逸旷放襟怀,以开解友人的离思别苦。下片写自己与友人的聚合与分离,仿佛前缘已定,事有必然 。

全词格调上用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来深感词人的超凡脱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态。

07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踏莎行·候馆梅残

宋代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馆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人摇动马缰,赶马行路。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就像那春江之水连绵不断。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痛断,行行泪水滴落面庞,登上高楼凭栏远望也难解难心中愁情。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08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定风波 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南宋 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

人生无奈别离何。

但使情亲千里近,

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

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

借使未如鸥鸟伴,

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

这首词是作者为送别好友范廓之而作。当时辛弃疾正闲居带湖,好友范廓之将去抗金前线的建康,辛弃疾在酒席宴前写了这首送别词。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送别,概括出友谊不受空间限制的道理,赋予此作以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下片寄语建康故人,而今归退田园,当略无宦海风波之虞,表达了词人安贫乐道的理想。全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用语明快爽朗,开人心胸,写法开门见山,点明离宴,似悲实旷。

09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踏莎行·祖席离歌

宋 晏殊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此词上片写饯行的情景,开始写送别场面,然后分别从居者、行者两方面写离情,一方面表现居者依依难舍,另一方面叙写行人不忍离去;下片单从居者方面写对行者的思念,因行者从水路乘船走,所以仍紧扣水波写。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这两句极佳,表现出了主人公无尽的想象力,使自己的情绪随着万里碧波,走遍天涯海角,只是为了寻找自己心目中的那个离人。

这首词从饯别开始,写到别后的相思,意蕴无穷,犹如一幅送别连环图,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意境,让读者置身其中,真切感受到作者的深情。后世对其评价极高,说这首小词“足抵一篇《别赋》”!

10但徘徊班草,欷嘘酹酒,极望天西。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

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

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欷嘘酹酒,极望天西。

周邦彦,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词中运用陪衬、反衬、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诗文之语等多种手法,细腻曲折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与深情。

词大意:

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慢慢缓行。

送别情人,我满怀离愁孤零零地踏上了归途,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遥远寂静。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复,以酒浇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断魂。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3

墨上花开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