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韦应物,为何他独怜幽草?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底在表达什么?

文学推荐使 2023-12-13 22:40:52

韦应物,一个熟悉的名字,总会让人想起他那两句著名的诗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是的,这两句诗正是出自他的笔下,是他四十五岁左右,担任滁州刺史时所创作的。

韦应物年轻时的生活充满了侠义之气,过得很是洒脱。他在唐玄宗身边担任了三卫郞的职务,负责掌管宫廷禁卫之事。

然而,当玄宗这座靠山倒塌之后,他才开始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韦应物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韦应物在宦海中经历了起起伏伏,他并非没有担任过京官,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地方上辗转。他在安徽滁州任职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却给后人留下了极为著名的山水诗《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某日,诗人来到滁州西涧,这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地区,但人迹罕至。

然而,他特别喜欢湖边的那一簇簇小草。这些小草在水波的映衬下,显得翠绿欲滴,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李商隐在他的《晚晴》中也使用了类似的描写手法:“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这种幽静、安静的氛围,让原本平淡无奇的小草变得生动起来。

诗人的视线逐渐向上,发现了树上的黄鹂正在欢快地歌唱。

黄鹂的鸣叫声,反而更加凸显了这里的宁静。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环境非常宜人:清澈的水、翠绿的草、葱郁的树木和悦耳的鸟鸣。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诗人会对最不起眼的小草如此偏爱呢?这个问题让读者不禁陷入了思考。

小草虽然柔软、安静且渺小,但它却拥有极其坚韧的生命力,即使被野火焚烧,也能在春风的吹拂下重新生长。

从这个角度来看,“幽草”就像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也许这就是诗人为何如此喜爱它的原因。这种微妙的联系,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了滁州西涧的幽雅和宁静。

一“幽”一“鸣”,两者相互衬托,使得野外的风物既美丽又可爱。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句话描述了在傍晚时分,春雨突然降临,西涧中的水潮也随之上涨,水流变得湍急。

在这个荒凉的渡口,已经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有一只小船系在岸边,随着春潮的节奏,自由自在地漂浮在水面上。

春天的雨水很多,湖泊和河流的涨潮通常都是由雨水引起的。

然而,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说他看到的“雨”是由“潮”带来的。这种写作技巧的巧妙之处在于强调水潮的显著上涨,以及水潮中夹杂的雨点。

尽管如此,这首诗的重点仍然在于描绘西涧的美丽景色。

“野渡无人舟自横”这句诗是对渡口和小舟状态的准确描述,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自由和悠闲的氛围。

虽然野渡无人,小舟孤独地停泊在那里,但它却能享受到无限的自由和悠闲。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舟是非常自由的,就像鸟儿在天空中飞翔,鱼儿在大海中畅游一样。

雨后,周围的空气更加清新湿润,环境变得更加幽静迷人。诗人对于这种自然美景的喜悦之情,变得更加清晰和明显,甚至仿佛可以触摸到。

因此,“舟自横”这三个字简洁而富有内涵,所表达的意境独特而高远。这三个字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的象征,表达了他在世俗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束缚和不快。

此时,他对自由自在的本真生活充满了向往。

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水一舟,这些平常的自然景物,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滁州西涧的美景,还将景色与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诗人通过“野渡无人舟自横”这句诗,不露声色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对于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来说,是无法理解和认同的。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特别受到人们的赞赏。到了宋代,欧阳修在《采桑子》中写道:“野岸无人舟自横”,几乎直接引用了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

有趣的是,欧阳修也曾经担任滁州太守,这难道是在向韦应物的前辈致敬吗?

2 阅读:25
评论列表
  • 2023-12-14 05:49

    夜游》 晚来风伴雪, 心疑人踪绝。 影影绰绰在, 你猜是谁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