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一位名气不大的诗人,凭借一首愁诗,敢于名家争锋

文学推荐使 2023-12-12 23:35:44

自古以来,抒发忧愁情感的诗词数不胜数。关于“愁”,你最喜欢哪一句呢?

是李白笔下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还是罗隐所写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亦或是贺铸描绘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又或者是李煜感叹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似乎有着多种形态,如离愁、乡愁、春愁和闲愁等。

然而,“愁”究竟是什么呢?它无形无色,却又似乎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

关于这个问题,早在三国时期,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曹植就曾在他的《释愁文》中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写道:“愁之为物,惟惚惟怳。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群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

曹植的论述非常精辟,“愁”就是这样一种难以捉摸的存在,它不请自来,无法追寻,也无法把握。在漫长的夜晚,它时而聚集,时而分散,始终困扰着我们的心灵。

本文将介绍宋代诗人石象之的《咏愁》诗。

这首诗所描绘的“愁”与曹植所描述的极为相似,但石象之赋予了“愁”更为鲜明和生动的形态。

宋·石象之《咏愁》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帀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首联“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诗人试图描绘“愁”的踪迹。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喜欢“愁”,但它常常不请自来,让人无法躲避。

更糟糕的是,一旦它缠上了你,就会像讨厌的口香糖一样粘着你,很难摆脱。你看,它一半藏在你的心里,一半挂在你的眉毛上,真是让人生气!

颔联“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诗人试图揭示“愁”侵入的时刻。

诗人认为,“愁”是最善于欺负人的,它总是在适当的时机趁虚而入。

欧阳修曾写过一首描述少妇被抛弃的悲伤诗句:“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诗人借鉴了这一意境。

他认为,经过几番风雨,春天匆匆离去,只留下落花的凄凉景象。如果屋内的人看到这一幕,必定会心生愁绪。

然而,当人们试图通过饮酒来消除愁绪时,醉酒总会醒来。当酒醒后,突然看到残月斜照窗棂,想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心中的愁绪又会再次涌现……

颈联“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帀地丝”,“寻”是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

这一联描绘了“愁”的形态。当“愁”萦绕心头时,会产生一种铺天盖地的混乱感。

它如同“万顷连天草”般柔软,至多至柔,无法剪断,也难以清除。

同时,它也如同“千寻帀地丝”般纠缠不清,乱无头绪,无法梳理。

诗人连续使用了两个比喻,将“愁”从无形变为有形,使“草”和“丝”这两种形象既可观又可触,从而极大地强调了“愁”来临时无法抵挡的无助感。

“万顷”和“千寻”的数量之大,“连天”和“帀地”的范围之广,以人类微薄的力量,如何应对呢?

结尾联“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其中“五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西汉成帝时,王商等五人同日封侯,时人称五侯;

另一种是指东汉梁冀一家有五人封侯,称梁氏五侯。

这里“五侯”泛指达官贵人。除了这些富贵人家,能够常常沉浸在歌舞之中,醉生梦死而不懂“愁”之外,整个世间,哪里还有真正没有“愁”相伴的人呢?

既然无法摆脱“愁”,也只能忍受它的折磨。这是诗人的无奈叹息,同时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愤懑之情。那“愁”这东西不讲道理,总是如影随形,让人恨得牙痒痒!

石象之的这首诗,专门为了描绘“愁”而作,虽然气度不高,但他句句都在写“愁”,却通篇都没有出现一个“愁”字,这种神来之笔,胜过华丽的辞藻。

特别是颈联“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帀地丝”,比起曹植的“寻之不知其迹,握之不盈一掌”更加生动。即使将它放在历代描绘愁情的佳作之中,也毫不逊色。

7 阅读:1326
评论列表
  • 2024-01-27 21:37

    学业未成,QQ就叫末代愁客第一苦主,没想到一语成谶报国无门求职无望。闲来写诗填词以《自嘲》郁郁愁思者,离离蓬蒿人。白衣抱恙客,不敢笑红尘。巜如梦令.元旦》年年岁岁增减,春夏转过秋冬,春播秋收一无事,徒增二分伤情。苦酒杯里画梁栋,醉眼月朦胧

  • 2024-03-16 04:57

    前尘往事不堪埋,心愁未去秋又来。 擎杯欲饮忘情水,寒风萧瑟发初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