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之后,谁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

朝不保夕 2024-07-14 18:28:46

恭喜小米终于媳妇熬成婆。喧嚣褪去,冷静思考一下,在新势力这条赛道上,虽然尸横遍野,但终究耐不住头铁的想来搅局,小米绝不是最后一个入围者,那么谁将步小米后尘,成为下一个小米?或者说下一个谁来入局更有可能在造车圈内来立足。要造车,一定要具备几个条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有足够的钱来烧,有足够的工业技术的基础,有足够的资源能取得造车和上市资格,有足够的资源整合能力整合上下游关系为你服务,有独特的营销能力迅速让消费者认可品牌。这个问题从小米SU7发布就一直在思考,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答案。看起来将来有那么一丁点可能性的是:1.FOXCONN。其实FOXCONN已经在开始了,但是不知道最新的进度是啥。FOXCONN有很好的工业制造基础,模具是他们的强项,比亚迪当年能造车也是从学模具开始的,FOXCONN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也不缺钱。FOXCONN这么多年在3C领域主要以代工为主,成本管理有一定优势,特别擅长调动大批量的人在一个新的场地快速投产。但其实自己这么多年在3C领域并没有做出自己比较强的品牌,营销能力有点薄弱。感觉FOXCONN更适合做一些低端产品,在这个区间内竞争太激烈了,很难实现较大利润快速去盈利,所以不太看好。2.某个物流巨头(如京东或者顺丰)。为啥想到物流巨头,其实一台车的零件除了BOM材料和加工成本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物流运输成本组成。汽车零部件的包装防护要求比高,精益化的生产模式要求各种不同体积,重量,大小的零件必须以等规格的包装上线,否则不利于仓储的标准化,甚者有些车厂还要统一指定包装材料或者器具,来保证仓储的目视化管理。所以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一个零件材料和加工成本才一块钱,但是摊销在单个零件上运输包装成本花了八块钱。所以很多时候汽车行业的VAVE不是换材料,而是首先砍包装和运输费用,这才是成本的大头。还有很多项目,一个项目周期下来一算盈利才100万,里面运输成本花了80万。主要原因系各种加急发货,各种空运,各种快速周转,钱全部花到快递上了,被顺丰,跨越等物流赚走了。顺丰或京东等物流巨头的入局,可以在物流成本上更精细化管理,同时也不缺乏启动资金,也有资源去融到对应需求的资金,而且京东还有自己的营销渠道也是优势。但致命的是,他们都没有工业制造的基础,这是最大的麻烦。
1 阅读:589
评论列表
  • 2024-08-18 10:31

    雷总,攻陷人性的懦弱,讲个故事,比如有一家这样的企业,长期大量雇佣军,供应签个合约~连续时间去消化与助推一个新产品~形成一定效应后再割韭莱。因为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中国13亿人,有着近一半约6亿人,在消费时都不会做深度的思考与研究,大部分都是冲动形消费。所以等后来人,在后知后觉发现后才明白,其实他们卖的不是产品,而是又一次研究透了人性,他们的每一次调研,都是在调研人性~而不是产品,年轻人每天麻痹在雷军捏造的控制议论中,真窝囊

  • 2024-08-24 21:13

    拉上小鹏了?同芯同得!

朝不保夕

简介:汽车行业退役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