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三大奖”颁奖在即,谁将问鼎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未名林 2024-05-27 16:56:19

高校,尤其是顶尖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也是推动前沿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国内科学技术领域的“饕餮盛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不仅是展现国内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水平和成果的舞台,同时也是梳理近些年来国内科技成就的时机。从每一届的获奖成果看,高校一直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主角,充分体现了高校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证书

随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各项工作的推进,各大奖项的归属也即将揭晓。在已经公布的初审结果中,目前共有301项成果进入下一轮评审,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59个项目,国家技术发明奖71个项目(通用项目52个,专用项目19个),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171个项目(通用项目132个,专用项目39个)。在这些成果中,来自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最多。

从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改制以来,还未有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项目也仅有15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数量则比较多。从2023年度大奖的初审结果看,本届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竞争尤为激烈。这份荣誉最终将花落谁家呢?我们先来提前观望一下。

国家科技进步奖证书

国家科技创新的至高荣誉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有5个奖项,除了表彰德高望重的科学大家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面向国际友人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之外,便是统称为“三大奖”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大奖”所侧重的领域不同。“自然科学奖”主要是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技术发明奖”重在“发明”,而科技进步奖则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覆盖面广泛,包括新产品研制、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技术基础和重大工程建设等。

在“三大奖”中,每一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最多,每一届仅一等奖就授予大约10个项目。同时,对于作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将授予特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这个奖项一般不是授予个人的,因为每一个重大工程的完成,都需要很多团队、单位的通力合作。

浙江大学

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中,高校单位以绝对优势,成为最主要的获奖者。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即使有很多企业加入,依然动摇不了高校的主体地位。

迄今为止,共有15个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包括载人航天工程、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长江三峡工程等。这些重大科研成果,每一项都离不开高校的参与。

其中有两个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为高校。获得2017年度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第一完成单位为浙江大学;获得2019年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项目“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第一完成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从2020年开始,原本一年一届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改为三年一届,如今,2023年度的“三大奖”初审结果早已公示,各项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推进,最终结果也很快将公布。

本届评奖为周期改为3年后的第一届,竞争异常激烈。每个评审组对各自领域的项目进行评审,不同组别的通过率有很大差别。就科技进步奖而言,最高通过率为网络与通信组30.8%,最低通过率为水利组12.5%,二者差距达到18.3%。

通过初审的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有171个,其中有通用项目132个。其中初审为特等奖的项目有4项,一等奖16项,创新团队1项,其余为二等奖。

按照往年惯例,每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项目不超过2项,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通用)项目11-15个。因此,在后面的评审中,仍然会有部分项目被刷掉或降级。

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初审名单

谁将问鼎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毋庸置疑,能够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项目,无不是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那么,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评审获得特等奖的都是哪些成果呢?

(1)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

①第一完成人:(无)

②第一完成单位: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作为当前全球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难度之高,也冠绝全球。大桥的建设耗时九年,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等单位的攻关下,克服种种困难建设而成。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参与建设的单位很多,除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之外,还有不少高校单位,包括同济大学、长安大学、广州大学等。

同济大学是传统的建筑名校,为“建筑老八校”之一,建筑学、土木工程均入围“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同济大学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攻克了不少关键难题,提供了“外海厚软基桥隧转换人工岛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接头红外探水系统等强大技术支持。

广州大学则担纲港珠澳大桥抗震隔震设计,长安大学承担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节段式沉管隧道路面关键技术"研究、青州航道桥施工监测与控制研究等等。

同济大学

(2)复兴号高速列车

①第一完成人:叶阳升

②第一完成单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复兴号高速列车是现代交通、信息、电子等技术领域的集大成者,堪称当前世界高铁运营的新标杆,无论是在耐用性、效能表现、乘坐舒适度还是安全保障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中国高速动车组研发制造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复兴号列车的研发单位很多,第一完成人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阳升,完成单位中的高校单位有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

中南大学的前身之一,是长沙铁道学院,其交通运输工程为“世界一流学科”的实力担当,承担了复兴号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结构耐撞性优化试验等研究。

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均为“交通大学”的传承者,西南交大的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原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轨道交通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动车组的列车系统动力学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系列台架试验等;北京交大则参与了复兴号车体和转向架结构的可靠性设计和可靠性试验评价工作。

中南大学

(3)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①第一完成人:曲久辉

②第一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不管是对于国计民生,还是技术发展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由曲久辉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构建了贯穿“源头”到“水龙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该工程的主要完成单位有28个,高校单位有清华大学(第三完成单位)、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海大学等。

这四所高校,均在水利工程领域拥有显著的优势,相关团队发展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科学原理,进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饮用水、工业水和砷污染水体治理等重要工程。

清华大学

(4)“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

①第一完成人:(无)

②第一完成单位:中海油海南能源有限公司

作为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也是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完整技术体系,其建成投产是我国深海油气开发的里程碑。“深海一号”由中海油海南能源有限公司领衔,参与建设的主要完成单位有21个,其中高校单位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庆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

上海交大、天大是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石油大学(北京)、哈工程则是具有学科特色的名校,重庆科技大学的前身是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在石油工程领域也有很强的实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将花落谁家?

经过一番激烈角逐,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中,初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项目有16个。这些成果中:

(1)高校单位6个

除了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之外,也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在某个学科领域具有突出优势的院校。

(2)企业单位:6个

企业也是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常客,由此也可以看出企业对于推动技术发展和创新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3)研究院:4个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和西安测绘研究所,这四个研究机构均有一项成果在初审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此外,在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审中,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创新团队”的奖项。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从初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病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领衔。

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初审名单

如今,初审的结果已经公示,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评审已经进入下轮。从初审的结果看,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竞争中多了不少企业的名额,即便如此也同样无法撼动高校的地位。

各项大奖最终将花落谁家,答案很快就要揭晓了——今年又有哪所高校再斩获大奖呢?我们都在翘首以待。

1 阅读:813

未名林

简介:专注,严谨,丰富,趣味。不求一鸣惊人,或许一语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