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另一首《望庐山瀑布》,其中两句冠绝今古,可惜少有人知

解忧诗词 2024-06-24 21:07:15

庐山瀑布雄伟壮丽,千百年来无数文人争相吟咏。

其中最为后人所熟知的当属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日照下的香炉峰,朦胧唯美,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后两句,以浪漫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活活画出,令人身临其境,赞叹不已。

前人吟咏瀑布的作品不少,后人受李白这首诗影响,也留下不少佳作,却都比不上此篇,字字珠玑,深入人心。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望庐山瀑布》其实有两首。

另一首是五言古诗,其中“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是冠绝今古的名句,甚至不少人认为“优于绝句”。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李白一生多次到访庐山,根据诗歌的意境和所传达的情怀来看,应当是他早年所写。

那时的他刚出蜀川,仗剑远游,心中充满了万丈豪情。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诗歌开头两句交代了观赏瀑布的角度与方位。

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实际通过“西”和“南”这两个方位词,营造了极其阔大的空间,不可等闲视之。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极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奔腾之势。

最令人玩味的是,“挂”字和“喷”字,不唯写瀑布的壮美,更是突出了庐山的巍峨高峻。

“欻(xū)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以比喻的手法,继续渲染瀑布飞流之势。

水流奔腾而下,速度之快,宛如从天而降的闪电;那若有若无的水雾,就像腾空而起的白虹。

短短10字,笔力千钧,将瀑布水势的宏大与迅猛刻画得出神入化,令人身临其境,震撼不已。

最后以“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结束了第一层的描写,既是对前几句的总结,又为后文张本。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面对如此雄奇壮丽的的景象中,谁能不发出浩叹呢?

一个“雄”,一个“壮”,看似很普通,然而你却再也找不出能更合适的词,这也正是诗歌的奇妙之处。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李白在豪情激荡之际,笔底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奇景妙境,就像这两句。

即使是强劲的海风也吹不断这连绵不绝之势;皎洁的月光洒在水面上,空灵澄澈。

海风与江月,一猛烈,一空灵,在这一刚一柔的渲染中,便写尽了瀑布的雄伟奇丽,气象万千。

这已不仅仅是望中的景象,而是加入了诗人的浪漫想象,使其不再受视觉的约束,变得更加自由奔放,激荡人心。

后人对这两句评价极高,“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

“空中乱潈(zōng)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这是诗歌的第三层,诗人将目光转向了瀑布周围的景物。

瀑布倾流而下,水花四溅,冲刷着左右的石壁;在阳光的照射下,水珠散发着彩色的光芒,水沫滴在岩石上,仿佛在翻滚沸腾。

诗歌至此,从现实到想象,从整体到局部,不唯绘其形,更欲夺其魂魄,将庐山瀑布之壮、之奇刻画得宛然在目。

而诗人的情感也到了不吐不可的境地,最后一层喷薄而出。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诗人本就喜爱名山,面对如此壮丽的瀑布,心中更是宁静悠闲。

虽说不能像饮用琼浆玉露一样成仙,但是那空灵澄澈的水流,足以洗去尘世的烦恼。

令人想要永远沉浸在这美好的自然之境中,不管人世的纷纷扰扰。

最后几句抒情,水到渠成,极其自然,却又翻进一层,进一步烘托了庐山瀑布的壮美奇丽。

好的诗歌往往有一种摄魂夺魄的感染力,令人身临其境,沉醉不已。

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便是如此。

紧扣诗题中的“望”字,通过夸张、比喻、想象等手法,反复渲染,将庐山瀑布之美刻画得出神入化。

写景穷形尽相,抒情自然流露,笔墨圆转,境界浑成,令人赏玩不尽。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3 阅读:624
评论列表
  • 2024-06-28 06:00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