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里最美的一场春雨,淅淅沥沥下了千年,惊了眼眸,醉了心扉

解忧诗词 2023-03-21 21:02:05

翻译

那是一个春日,诗人乘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停靠在长着参天古木的岸边。

而后将小舟系在古木荫下,便上了岸。

他拄着拐杖,悠悠然地走过小桥,一路向东。

天空中忽然下起了小雨,若有若无的雨丝淋湿了他的衣裳;微风阵阵,吹拂着脸颊。

然而诗人却丝毫感觉不到寒意,反而更加兴致勃勃,这是为何呢?

因为他看到了灼灼盛开的杏花,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明媚娇艳;还有那微风中的杨柳,袅娜生姿,当真是美极了!

赏析

志南这个诗人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他本是南宋时期的一个出家人,俗家姓名已无从考证,“志南”是他的法号。

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只知他在诗文方面造诣颇深,朱熹曾盛赞他“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

可惜的是流传下来的作品也仅剩这一首《绝句》了。

不过,古代不少诗人虽仅留下一两首作品,却足以流芳百世。

例如《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写下“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的唐代诗人崔郊等等。

志南也是如此,虽只有孤篇传世,却也足以令后世记住他的名字。

这是一首游春诗,描绘了诗人在春雨中出游的情景,微风细细,春雨濛濛,杏花灼灼,杨柳依依,好一幅醉人的春光图,惊了眼眸,醉了心扉。

“古木阴中系短篷”,诗歌开头交代了诗人的出行工具。

“短篷”就是指小船,有船必有水,说明诗人出游的地点是个山水环绕之处。

看似平平淡淡的开头,很容易被读者忽略,实际却营造了一种山明水秀的自然氛围,引人入胜。

“杖藜扶我过桥东”,这一句也很有意思,明明是人扶着杖藜,但诗人却反其道而行,将杖藜人格化,仿佛它不只是个工具,也是可以依赖的好伙伴。

还有“桥东”这个方位也很值得玩味。

在古代传说中,司春之神又被称为“东君”,所以“东”历来是春的象征。

诗人此处的“桥东”自然不是信手拈来,而是为了更契合春的氛围。

再来看后两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蜚声诗坛的写景名句,惊艳了世人上千年。

细雨,寒风,杏花,杨柳,都是春日里司空见惯的景象,但是在诗人的笔下,却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他并没有着意渲染杏花灼灼,杨柳依依的画面,而是创造性地将其与春风、春雨结合起来,营造了一种极其浪漫唯美的意境。

最值得称道的是“欲湿”和“不寒”这两个词。

前者将细雨朦胧,若有若无的情境描绘得出神入化;而后者则突出了春风和煦的特点,同时烘托了诗人的愉悦心境。

整个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如痴如醉。

“绝句”是个极短的体裁,要在有限的字数中,将景色描摹得富有情趣,引人入胜,显然是不容易的,但志南却做到了。

诗人以纯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温暖惬意的春光图,难怪连一向挑剔的朱熹都盛赞此诗。

杏花灼灼,杨柳翩翩,细雨沾衣,暖风拂面,堪称宋诗里最美的一场春雨,淅淅沥沥下了千年,惊了眼眸,醉了心扉。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5 阅读:5300
评论列表
  • 2024-03-15 20:54

    诗味十足[点赞]

  • 2023-04-30 12:07

    小楼一夜听春雨

  • 2023-08-05 21:40

    巴雀诗

  • 2023-03-26 10:48

    忽然想到,这诗可以从佛从禅角度过度想象和解读: 到了佛堂禅林寺院环境(古木阴中,由大德高僧经文导引(杖藜)进入宗教里面(过桥东),于是别有天地

  • 2023-04-08 06:51

    隐隐青山成地主,茫茫碧水往龙宫。人生总叹时间快,一片春光短暂中。。七绝《续志南绝句,合成七律。》

  • 2023-03-23 07:58

    春雨乘风来,杏花赴约开。扶藜思东郎,西子恨常在。

  • 2023-03-26 09:27

    很是费解,既然已经坐船渡过去了,怎么又过桥?或许当时当地的水陆布局有特殊性? 莫非是坐船先纵向顺水陆到这个地方,但没直接横向到对岸,而是把船泊于西岸,然后选择从桥上过去,很可能当地的水陆情况有特殊性

    江东离人 回复:
    对岸没有系舟设备,也没有街梯,只能从西岸登岸,走过桥去。江南很多小河,埠头是不对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