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到底有多惨烈?据当地百姓回忆,他们有三年没敢上山

司空知山海 2024-07-01 18:31:17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山东蒙阴东南的孟良崮,组织了一场山地运动战。

此战,犹如利刃破竹,在敌人重兵压境、攻势如潮的危急时刻,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

时至今日回顾孟良崮战役,不仅对陈毅、粟裕两位将领的指挥艺术深感钦佩,同时也为战役的惨烈而感慨万千。

忍耐待机,诱敌深入

1947年3月,解放战争已持续八个月。

国民党虽夺取了解放区105座城市,却也损兵折将,七十余万大军折戟沉沙,在战场上失去了主动权。

战线绵延与兵力捉襟见肘的双重困境日益凸显,迫使他们在晋鲁豫、晋察冀乃至东北疆域转攻为守。

放弃了全面进犯的计划,转而聚焦山东与陕甘宁,意图以此为跳板,重启华北、东北的争夺战。

在齐鲁大地,国民党集结了24个师、60个旅的庞大力量,近46万的兵力,占据了其进攻解放区总兵力的三成。

“五大主力”中,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胡琏的整编十一师、邱清泉的第五军,悉数投入山东战场。

敌情十分严峻。

面对敌人在山东战场上的重兵集结,中央军委审时度势,于3月6日为华东战区指明了作战方针:

“考虑行动应以便利歼敌为标准。不论什么地方,只要能大量歼敌,即是对于敌人之威胁与对于友军之配合,不必顾虑距离之远近。”

毛主席历来重视集中兵力。

早在1946年9月16日,毛主席就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指示中提到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

毛主席不仅将这一原则视作战略部署的基础,更将其融入到战术层面的每一次决策中。

这一战术思想精髓,在于追求战斗的彻底性和效率。

通过兵力的集中,确保能够在每一次冲突中实现敌军的全歼。

从而不仅在数量上削弱对手,也在心理上沉重打击敌军士气,达到逐步消耗敌方有生力量的目的。

1947年5月3日,华东野战军向中央军委发送电报,提出了准备派遣第一、六、七纵南下的作战计划。

次日,毛主席迅速回电,“请考虑一六两纵是否暂缓南下为宜,因南下过早,敌可能惊退,尔后难于歼击……”

其言虽简,意蕴深厚,足见毛主席的战略定力以及在复杂战局中的敏锐洞察力。

5月6日,毛主席又发来电报,再次强调了对华野的作战指示,核心依然是“忍耐待机”。

由于解放军的后撤,国民党徐州总部错误地判断了华东野战军的作战状态。

基于“华野攻势衰竭、力有不逮”的误判,汤恩伯果断调整了作战策略。

放弃了原先谨慎的“稳扎稳打”战术,转而采取更为激进的“猛扎猛打”方针。

他下令麾下的精锐部队——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与黄百韬的二十五师作为主攻力量。

由稳步向前推进,改为全线加速急进,从位于山东蒙阴县区域的垛庄、桃墟方向北上,目标直指坦埠,也就是华野总部的所在地。

国民党军队意图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加快进攻节奏来一举击溃华野,却未料到这正中毛主席的“诱敌深入”之计。

天罗地网,直取首级

彼时,国民党军队在山东战场部署了庞大兵力。

而华东野战军刚刚完成了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的合并整编,麾下总兵力约为27万。

5月10日深夜,我军侦查人员敏锐捕捉到敌军动向。

发现敌右翼的第七军与第四十八师的部分部队已推进至沂水以南的苗家区村,似乎有意对沂水发起进攻。

此时,国民党军队在总共24个整编师中,集结了17个整编师的强大阵容,矛头直指鲁中山区,意图一举攻占华东野战军的指挥中枢坦埠。

在仅约120公里的战线上,国民党军队密集布阵,部署了8个整编师,形成了一道宛如长蛇的坚固防线。

在这条防线中,第七十四师位于中央,两侧是二十五师和八十三师。

粟裕敏锐地分析了当前战况,他意识到国民党军企图凭借强大的攻击力,直接捣毁华东野战军的指挥中枢。

尽管整体兵力对比上,我军并不占优,但一个关键的战略机遇已然显现:

敌方的精锐七十四师,恰好位于我军的正面。

这意味着我军无需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就能够迅速在该局部区域集结起超过敌军五倍的兵力,形成压倒性优势。

粟裕认为,一直等待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果断决定,直捣敌军中心地带,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消灭敌七十四师。

在粟裕的精心部署下,华东野战军的各纵队迅速展开行动,编织起一张包围敌七十四师的天罗地网。

1947年5月13日黄昏,孟良崮战役正式打响。

为确保能够实时掌握战场动态,迅速做出反应,华野指挥部从东里店迁移到了距离前线更近的西王庄村。

华野的两位领导人陈毅与粟裕亲临一线,以身作则。

战役伊始,陈毅在西王庄负责总调度,坐镇指挥中心。

而粟裕则直接前往坦埠前线,亲自督战,实施近距离指挥。

随着战役的深入,陈毅也前往前线指挥所,与粟裕并肩作战。

两位指挥官在前线连续工作了三天,未敢有片刻休息。

一举歼灭,惨烈较量

14日上午,华野第一纵队已逼近蒙阴城,构建起坚实的防御阵地,有效阻挡了整编第六十五师的前进。

同时攻占了天马山、蛤蟆石、界牌等地,成功切断了敌整编第七十四师与第二十五师之间的联系。

随后,第一纵队继续扩大战果,又占领了285高地、330高地和大山场等多个敌军外围据点,进一步压缩了敌军的活动空间。

与此同时,第八纵队也在行动。

他们攻占了依汶庄及其以南地区,并在仁寿庄消灭了整编第八十三师的一个搜索营。

14日上午控制了桃花山、磊石山、鼻子山等战略要点,同样成功隔绝了整编第七十四师与第八十三师的联系。

华野与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

双方曾多次交锋,华野全军上下无不渴望彻底消灭这个宿敌。

在华野各纵队中,对七十四师怀有最深切仇恨、最渴望一雪前耻的,非王必成的六纵莫属。

此前二战涟水,六纵遭受七十四师重创,不仅损失惨重,连涟水也未能守住。

时任华野副政委的谭震林对此严厉批评,这场败仗也被视为华野乃至全军的耻辱。

涟水战败之后,王必成便对粟裕说:

“今后打七十四师,不要忘了六纵!”

王必成以善打硬仗著称,被誉为“江南老虎”;

他麾下的六纵更是以“打仗不要命”闻名,作战风格凶猛。

在孟良崮战役前夕,六纵孤军驻守鲁南地区。

粟裕将军看准时机,将这支劲旅作为战役中的奇兵使用。

他命令六纵迅速北上,抢占垛庄,截断敌七十四师的退路,从而完成对敌的合围。

接到命令后,六纵于5月12日夜从铜石西南地区出发,向东北方向急行军,行程接近100公里。

14日清晨,六纵便以惊人的速度,如神兵天降一般,准时出现在白埠、观上地区。

先头部队与八纵一部顺利会师,圆满完成了对敌七十四师的封锁任务。

1947年5月13日夜,正当敌整编第七十四师蓄势待发之际,第四和第九纵队发起了进攻。

在夜幕的掩护下,陶勇和许世友指挥下的部队利用夜战的优势,对敌军进行了猛烈的攻势。

经过一夜的激烈战斗,他们成功突破了敌军的防线,占领了一系列关键阵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敌师长张灵甫依然坚持其原定计划,企图在14日上午占领坦埠。

然而情报不断传来,得知第九纵队已攻克马牧池等地后,张灵甫开始犹豫不决。

14日上午10时,华野第八纵队占领天马山并向万泉山推进,第六纵队已向垛庄进发的消息,传到了七十四师。

张灵甫这才意识到形势危急,于是紧急调整部署,命令部队向垛庄和孟良崮地区收缩,准备固守。

华野各攻击部队察觉到敌军撤退的迹象后,迅速抓住战机,发起更加猛烈的攻势。

13时,华野攻击部队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之下,犹如潮水般从各个方向涌向敌人的阵地。

我军攻势如虹,敌军拼死抵抗,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几乎每一片阵地都经历了数次拉锯战,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战斗的残酷与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随着时间的推移,敌军的抵抗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企图前来增援的敌军部队在华野阻击部队的严密钳制下,寸步难行。

有的部队被就地歼灭,有的遭受了惨重损失,增援力量难以有效接近被困的七十四师。

在华野阻援部队的英勇抗击下,敌军各部都误以为自己正遭受我军主力的围攻。

于是纷纷发出求援信号,希望得到邻近部队的支援。

面对如此绝望的境地,张灵甫知道求援无望,便开始尝试组织部队向东、南方向突围,意图向整编第八十三师靠拢,以寻求一线生机。

然而这一企图,很快就被华野第八纵队挫败。

随后,张灵甫又指挥部队向西突围,希望与整编第二十五师汇合,同样又被我军的第一、六纵队击退。

到了夜幕降临之时,敌整编第七十四师残部已经被迫退缩至520高地至芦山一线,做最后的困兽之斗。

芦山与孟良崮阵地周围地形复杂,多为裸露的岩石,极不利于挖掘工事。

敌军人员、装备完全暴露在我军的密集火力之下,几乎毫无遮挡。

此外,国民党空军虽尝试空投粮食与弹药,但由于地形限制,大部分补给落在了敌军阵地之外,反而成为我军的战利品。

整编第七十四师经过连续几天的激战,伤亡惨重,尸横遍野。

幸存的士兵饥饿难耐、口干舌燥,陷入了内外交困的绝境。

部队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混乱不堪,失去了继续战斗的意志与能力。

至此,整编第七十四师的覆灭已成定局,师长张灵甫匿身于山洞中,向南京发出最后的求救信号。

趁此机会,我军各路部队如猛虎下山,涌入敌阵,清除残敌。

直至16日上午,敌军的最后防线逐一崩溃,所有制高点尽数落入我军手中。

午后天空阴沉,视野受限,我将士正忙碌于战场的清理工作,预备撤离。

此时,粟裕敏锐地注意到,汇总各纵队的战报显示,上报的俘虏与歼敌数量和敌七十四师的编制相比,尚有数千人之差。

更为蹊跷的是,敌方电台竟重新活跃,发出了求援信号。

于是当即下达指令,要求各纵队组织精干力量,地毯式搜查每一寸山岭,不容一人漏网。

经过三个小时的艰苦搜剿,直到夕阳西下,终于在孟良崮与600高地的夹缝中,将这股残余势力彻底清除。

至此,蒋介石麾下“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被我军彻底歼灭。

孟良崮战役,华野大军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与决心。

此役重创国民党军队,导致其伤亡超过1.3万,另有近两万成为俘虏,不少都在日后投入了解放军行列。

而反观华野方面,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共计伤亡约1.2万人,阵亡将士2043名、9300多人负伤,以及其它各类减员846人。

双方伤亡比例几乎是1:1,可见这场战役的激烈与血腥,实为一场硬碰硬的惨烈较量。

战役过后,山峦间的硝烟与肃杀之气久久不散,战场的遗迹无声诉说着战斗的惨烈。

据附近的老乡回忆,战斗结束很久后,似乎仍能听到山里传来喊杀的声音,以至于当地的老百姓三年都没敢再上山。

参考文献

[1]侯冬琪. 英雄安在:孟良崮战役遗迹的地理呈现与民间记忆[D].东北财经大学,2023.

[2]韩继云.粟裕策划孟良崮战役内幕[J].党史博采,2004(12):41-44.

[3]周子信.蒋军王牌主力整编第74师的覆灭——“孟良崮战役”简介[J].新乡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1):84-85.

0 阅读:18

司空知山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