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对手的打压成为最佳广告:华为之后,上汽也做到了

行驶之声滴堵 2024-06-21 16:44:46

最近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出手,将商业政治化,大家义愤填膺。然而针对三家被抽样中国车企的惩罚性关税税率是有很大差别的,比亚迪是17.4%,吉利是20%,上汽则是38.1%,直接翻倍。

对你实力的认可,对手的行动最具说服力。既不是大搞海外并购的吉利,也不是新能源扛把子比亚迪,反倒是一直被污名化为“买办”的上汽。

6月19日下午,欧盟中国商会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 CEIS )上海总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联合主办中欧企业家圆桌论坛暨《绿动欧洲——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欧发展报告》发布会。在此次论坛上,上汽欧洲公司副总裁袁映琛公开叫板欧盟,针对欧委会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临时反补贴税的决定表达了强烈反对:“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对中国车企不公平,对欧盟一直倡导的自由贸易精神不公平,对欧洲的用户也不公平,甚至对经销商群体和友商,也并不公平。”

那么严防中国汽车之下,欧盟为什么如此忌惮上汽集团?

在欧洲,“上汽”已成中国汽车新名片

进军欧洲,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是这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之后的事。放在以前,作为汽车发源地,拥有全球多个领先品牌的欧洲,中国汽车能够染指,很少有国人敢想。

可实际上,作为中国车企中为数不多最早开展国际化业务的车企,上汽早在2019年就进入了欧洲核心市场。

依托为欧洲消费者熟知的国际化品牌上汽MG,上汽集团“师夷长技以制夷”,不仅仅是带去产品,还有系统、有规划、成建制地输出领先技术,创新服务理念,以及中国独有的智慧。

在国内新势力车企如火如荼的流量光环下,上汽集团显得低调且不为人瞩目,但它却是不折不扣的“中国车企一哥”,不但整车销量连续18年保持国内第一,更是目前唯一一个海外销量突破100万辆的中国车企,其产品和服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上汽集团海外销量突破120万辆,助力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一。尤其是上汽集团在欧英市场交付量高达24.3万辆,占比75%,超过很多车企的全球出口量。

今年1-5月,上汽海外终端交付达46万辆,同比增长17.8%。其中上汽MG品牌仅在欧洲就销售超过10万辆,实现“中国每出口欧洲10台车,就有7台是MG。” 这些年下来,上汽集团已在欧洲市场跻身前列。说一句负责任的话,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别看这两年很多中国品牌在欧洲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好不风光,但没有上汽集团先趟下的路,它们的欧洲之旅势必要踩更多的坑。

比起初入欧洲,月销还停留在3位数,至多4位数的中国品牌,上汽在欧洲的销量已超越本田、日产、马自达等日系老牌车企,马上就快要和欧洲本土品牌掰手腕了。

作为中国汽车在欧洲的新名片,上汽当然引起了欧盟的注意。

超强技术创新实力,上汽让欧盟感到恐慌

上汽欧洲公司副总裁袁映琛表示:“上汽有足够硬核的科技,上汽有足够好的产品,在欧洲本地也有很好的用户反馈,我相信这些举措只是暂时提高了我们的难度,但是我们会持之以恒地,采用一切必要的法律和商业的手段,来捍卫上汽的正当合法权益,从而去破解这些难题。”

一直有人污名化上汽是“买办”,主要理由就是上汽拥有多家大型合资车企,自己没技术。可实际上,过去10年间,上汽在研发领域累计投入超1500亿人民币,在全球拥有26000多项有效专利,涵盖多项核心技术。

如今上汽已经拥有了自主创新的“7大技术底座”,包括上汽“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上汽“珠峰”机电一体化整车架构、上汽“星河”氢能源专属架构、上汽“魔方”动力电池系统、上汽“蓝芯”动力总成系统、上汽“绿芯”电驱系统、“银河”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覆盖燃油燃油、混动、纯电、氢等多种能源方式,涉及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动力电池、动力总成、智能驾驶及座舱多个核心技术领域。

用普通消费者听得懂的话来讲,现在上汽造一辆车,不依靠任何海外技术,也造得出来。

更厉害的是,在刚刚过去的5月,上汽集团在“向新十年—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上发布了“7大技术底座2.0”。主要亮点有:

1、“星云”平台每度电续驶里程挑战行业领先的12公里,比现有水平提升超30%。

2、2026年底行业首个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是传统动力电池的一倍以上。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上汽全固态电池有望最终实现高达40%的成本降幅,这对未来新能源汽车整体成本的优化将产生深远且积极的影响。

3、搭载DMH超级混动系统的荣威D7 DMH混动汽车在满油满电的情况下跑出了1,962公里的续航里程成绩,实测百公里平均油耗仅2.8L。新一代“蓝芯”混合动力系统效率将进一步提升10%。

4、全新“珠峰”机电一体化整车架构,无缝链接从“油”到“电”的赛道转型,最高油电转化效率超过3.75kWh/L,显著优于行业主流竞品水平。

5、全新“星河”电氢一体化整车架构,聚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使用场景,增程型燃料电池电堆P4M系统额定功率45kW,常用工作点效率大于50%,最高效率突破55%。

6、上汽旗下零束科技基于全栈3.0技术研发的第一代“中央大脑”已在上汽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智己的最新产品上实现落地应用,并且上汽零束正在积极规划全栈4.0的研发路径。近期,上汽集团成为国内唯一乘用车、商用车两大自动驾驶项目双双入选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的车企,上汽L3、L4级自动驾驶落地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速。

如此强悍的技术创新实力,让欧盟感到恐慌,无力与之竞争,即是当今欧美汽车产业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缩影。

对手的行动是最佳广告,上汽偏向虎山行

对于此次欧盟的非理性、政治化行动,上汽集团在公开声明中表示:“贸易和公平竞争是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上汽集团对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深感失望,相关措施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甚至有可能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和中欧经贸合作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中国人做事是讲道理的,哪怕对手不讲理,中国企业还是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去尽可能地参与公平竞争。这样坚持下去,对手的限制和打压反倒有可能会成为正向助力。

最好的例子就是去年华为Mate 60上市,得到了来自制裁国的助攻,成为Mate 60最出乎意料的最佳广告。而此次上汽集团被加之高额关税,一方面直接将上汽的污名化帽子直接摘掉,另一方面对手就差直接说出口了——上汽的强大实力让我们害怕。

中国人做事也是勇敢的。即便欧盟出手打压,可在上汽集团的未来规划中,欧洲市场仍将重点布局,既有建厂,也有大量新品投放,还有大举扩张销售网络。

目前上汽已确认了在欧洲的建厂计划,正处于选址阶段。如果建厂成功,意味着上汽将很好地避开欧盟的非理性惩罚性关税。

同时上汽还宣布将在德国法兰克福设立工程技术中心,派遣最优秀的工程师和欧洲的汽车产业链、经销商和用户直连,打造高效本土研发体系。

据了解,未来24个月内,上汽将有包含燃油车、纯电动车、HEV,以及PHEV等多种动力形式的14至15款车型投放欧洲市场。

此外,到今年底,上汽在欧洲的销售网点将从目前的1000家增长到2000家,并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相应的品牌体验店,帮助欧洲消费者更了解上汽MG品牌的传承和产品特性,加速扩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上汽欧洲公司副总裁袁映琛在发布会上表示:“欧盟加征关税这件事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对于中国一代一代的汽车人来说,也只是百年汽车发展史当中的一朵浪花而已,我们中国汽车拥有足够的能力,拥有足够的韧性,来应对这一切。我坚信,只要我们秉持长期主义精神,就一定会笑到最后。”

带着非凡的勇气、决心,以及对手助攻的最佳“广告”,上汽这艘巨轮虽然遭遇了风浪,但仍一马当先,必将带领中国汽车把全球化之路进行到底。

0 阅读:21

行驶之声滴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