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第一谜案“伪诏风波”,一次腹黑暗杀,窦婴之死背后的局中局

陋室文史 2024-06-18 16:06:43

来源:中国知网

矫诏这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假传圣旨。历史很多人都干过,比如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天都在干。

然而,西汉的窦婴,明明拿着景帝的圣旨,最终却因遗诏查无副本,以矫诏处死。而所谓的“先帝遗诏”也仅仅只有九个字:“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因此,史学界对窦婴是否接受过景帝的遗诏众说纷纭。

然而,当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这段历史,你突然会发现,无论那份遗诏是否存在,窦婴的悲惨结局似乎早已注定。

一、性情中人

窦婴,是窦太后的亲侄子,也是西汉最有名的外戚。

文帝时期,窦婴凭借皇亲的身份,成为吴王的国相,但后来因病下岗。景帝即位后,窦婴又被任命为詹事。主抓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

他从小就以大气豪爽著称,喜欢结交朋友,对待门客仁至义尽。

反正他的信条是信陵君那种“急人困倦、侠肝义胆”的豪气。

一般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都是直男,窦婴更是如此。在处理事情时,他非但帮理不帮亲,甚至还很轴。因此,在他的一生之中,虽才华横溢,却也总是不受人待见。

比如有一次,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来朝廷,这梁王可是窦太后的心头肉。大家一起喝酒时,景帝开玩笑说:“我死后,皇位就给梁王了。”窦太后听了乐开了花。

可窦婴却举杯对皇帝说:“天下是高祖的,皇位应该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的规矩,您怎么能随便传给梁王呢?”

虽然,这事儿说明窦婴挺有判断力的,但窦太后听了可不高兴,于是他只好称病辞职。

七国之乱时,景帝多次请他出山,但窦婴却一再称病推脱。最终还是在窦太后说和下,他才勉强答应了。

栗太子被废,作为老师,窦婴据理力争,结果争了个寂寞,一气之下就离岗了,跑到南山隐居去了。

所以,丞相桃侯刘舍下岗,窦太后想让窦婴接任。

但装病和隐居这两件事,让汉景帝觉得窦婴性格太傲娇,做事轻浮,不适合挑大梁,于是选了稳重的卫绾。

武帝继位后,罢免了卫绾,窦婴接任武帝第一任丞相,结果一上任又踩到了太后、封王和皇族的尾巴。干了不到一年,就被炒了鱿鱼。

总之,窦婴算是个君子,心思都写在脸上,但性情中人,就是不懂政治。

二、小人得志

田蚡无疑是个小人,那是历史下了定论的。

田蚡身材短小,四肢粗短,其貌丑陋。用当今诸多美女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三等残废男人。

窦婴做大将军风光时,他妹妹王娡在后宫还是个不知名的角色,所以,只搞到一个郎官的田蚡,整天在窦婴家蹭吃蹭喝,态度恭敬得像个小弟。

景帝晚年,得到皇帝答应不追究梁王谋反的承诺,二婚的王娡终于经婆婆窦太后同意,拿到了皇后证书。田蚡也终于凭借才学和口才赢得了皇帝的宠信。

卫绾免职后,籍福跟小心脏膨胀了的田蚡说:“窦婴是老牌贵族,人才都依附他。你现在跟他比还差点儿火候,不如让给他,这样你既能当上太尉,还能得个让贤的好名声。”

田蚡觉得挺有道理,就拐弯抹角地跟王太后吹了吹风,最后窦婴成了丞相,田蚡当了太尉,大家皆大欢喜。

窦太后本来就偏爱黄老之道,对窦婴和田蚡却一力推行儒家,心里早就憋着一团火。可偏偏赵绾作死地去跟汉武帝说:“政事就别跟太后汇报了。”

窦太后一听就火了,直接把赵绾等人扫地出门。就连窦婴和田蚡丞相和太尉职位,也被她无情地撸了下来。两人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凉快去了。

田蚡虽然没官做了,但有王太后罩着,他还可以整天议论政事。

武帝也认为他说的靠谱,于是想升官的官吏和士人都跑他那儿去了。田蚡越来越得意,越来越嚣张。

三、惹祸上身

窦太后刚一去世,武帝就以丧事没办好为由,炒了老太太留给他的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转手就按王太后的意思,提拔了田蚡当丞相,还封了武安侯。

田蚡大权独揽,整天在朝堂上指手画脚,年轻的武帝就像跟班小弟一样,对他言听计从。

田蚡那时候飘得连亲哥都不放眼里。他整天住豪宅、赏美女,宝贝堆成山,全国道路上都是他派人买买买的身影。

他大肆封官,把皇上都搞急眼了:“你官封够了吗?朕也想封几个呢!”他想霸占兵工厂盖豪宅,武帝火了:“你干脆把武库都搬你家得了!”他这才稍微收敛了点。

与此同时,窦婴却很落魄。门客弃他而去,只有脾气火爆的灌夫陪着他。

一次,田蚡对灌夫说,想让他陪着拜访窦婴,结果却放了灌夫的鸽子,把灌夫气得够呛。后来田蚡想占窦婴家的地,被窦婴拒绝后,灌夫直接把田蚡的人骂出了门。

田蚡听说也火了:“窦婴的儿子杀人,还是我救的呢!我跟他那么久,他怎么就舍不得那几顷地?再说,灌夫凭什么来掺和?”从此,田蚡跟这两人结下了梁子。

后来,田蚡向汉武帝告了灌夫的状,说灌家在颍川欺压百姓。

同时,灌夫也抓住了田蚡私交淮南王,收受淮南王贿赂的把柄。好在最后双方在宾客的劝解下,都冷静了下来,不提了。

田蚡大婚那天,王太后让列侯皇族都来捧场。灌夫不想去,被窦婴硬拽去了。酒席上,窦婴敬酒时很多人不买账,灌夫使酒骂座,场面一度很尴尬。

田蚡一怒之下扣下灌夫,还以不敬之罪把他关进大牢,并又翻起了灌氏家族的旧账。

窦婴看不下去,决定为灌夫出头,老婆劝他别惹事,他却说:“我不能见死不救。”于是上书汉武帝求情。

汉武帝觉得窦婴说的有道理,就决定让大家公开辩论此事,看看到底谁对谁错。

四、朝堂论辩

在激烈的辩论会上,窦婴力挺灌夫,说他虽然爱酒,偶尔闯些祸,但他为皇帝立过功,也为大汉流过血。田蚡这次可是小题大做公报私仇。

可田蚡啥也不说,就是扣帽子,指责灌夫对太后大不敬。窦婴见势不妙,就开始揭田蚡的短。

田蚡害怕窦婴拿出自己与淮南王私交的证据,立即把窦婴也当成了打击目标,而且是必除之后快。

“现在天下太平,我沾了皇帝的光,享受点小乐趣,犯法了?你们这群人,不是观天象画地图,就是窥测两宫,成天盼着天下大乱好立功。我真不知道你们想干嘛?”

“你们觉得谁说得对啊?”汉武帝转头问群臣。

御史大夫韩安国老谋深算,两边都不得罪:“窦婴说得对,灌夫有功,小错不至于判死。但田蚡也没错,灌夫确实有点过。这事儿皇上您定。”说完就退到一边,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汲黯和郑当时都是站窦婴,后来郑当时怂了不说话了。其他人更是墙头草,随风倒。

汉武帝瞬间炸裂,指着郑当时一顿怒怼“你平日对魏其侯和武安侯评头论足,今天怎么突然拉了胯?怂成这样!信不信我送你们一起上西天!”袖子一甩,直接罢朝,转身就去给王太后陪膳去了。

那边派人全程收看了朝堂辩论的太后也火了,气得饭都吃不下:“我还活着呢,就敢这么黑我弟弟,要是哪天我领了盒饭,那还不得上天了?皇帝你怎么就这么没主见呢?看看这些墙头草,以后还能信谁?”

汉武帝忙道歉:“都是自家亲戚,才在朝堂上掰扯掰扯。要不然,哪用得着这么麻烦,一个狱吏就搞定了嘛。”

五、矫诏之罪

接到了皇帝大人的找茬命令,御史火急火燎地去扒灌夫的黑料,结果真的发现窦婴所言与事实大相径庭。

窦婴这下可是惹了个大麻烦,一脚就踩进了自己给自己挖的坑,犯了欺君之罪,直接被送进了都司空的特殊大牢。

汉景帝临死前,曾给窦婴留下一份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当等到自己被拘禁,灌夫定罪要灭族,可那些平日里和自己称兄道弟的大臣们一个也指望不上,他们谁也不敢跟汉武帝提这档子事。

窦婴急了,赶紧让侄子上书,提一提遗诏的事,好让自己能再见皇上一面。

可奏书递上去后,汉武帝一翻档案,发现根本没这份遗诏的记录。原来这遗诏一直都在窦婴家里藏着,还是他家臣亲自封存盖章的。这下窦婴又多了个矫诏的罪名,基本上就是等着砍头了。

元光四年的冬天,灌夫一家被灭了满门。

窦婴听到这消息,气得中风了,躺在床上起不来,饭也吃不下,一心就想求死。

可就在这时,传出小道消息说汉武帝其实没打算杀窦婴。窦婴一听,立马精神了,开始吃饭、治病,人生又有了奔头。

但就在他身体刚好转一些,那些流言蜚语又开始了,满城风雨都在说他的坏话。

于是,在那一年的最后一天,窦婴在渭城大街上被斩首示众。他终究没等到春天的例行大赦。

六、遗诏疑云

“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意思是“假如遇到对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

但这又有什么用,无非是意见可以提,听不听在皇上,窦婴太把先帝当回事,武帝却把遗诏不当菜。

君无戏言,皇帝随口一说都得记录在案。

既然诏书有存档可查,那么必然会有目录存档记录,也就是说,在销毁副本的同时,必然也要涂改整套的“档案目录”,显然,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然而,事实是窦婴的那份遗诏,就只有一份,另一份不翼而飞了。

能够接触到副档只有尚书,但话说回来,当时能影响这位尚书大人的,可不止一个,武帝、王太后,还有田蚡,这三位都有可能。

汉武帝的字典,从来只有顺民,没有逆臣,任何敢于挡他道的人都得死。

窦婴豢养宾客,指天画地犯了武帝的忌讳,而田蚡和王太后要强势杀了窦婴,同样揭了武帝的逆鳞。

汉武帝早就看这两个影响自己权力发挥的外戚碍眼了,如果能节制外戚的,同样是外戚,那就再妙不过了。

因此,武帝虽然默许田蚡和王太后毁档的小动作,但并不代表他会放过他们,何况杀窦婴、灌夫就是他们最好的罪证。

果然,窦婴死后的第二年春天,田蚡莫名其妙的疯了,他满院子奔跑,不停呼叫有罪。

武帝派巫师观察,巫师说:“魏其侯和灌夫的鬼魂附着在武安侯的身上,用鞭子抽打他,想杀死他。”

不久,田蚡惊惧而死。年龄不详。

由此可见,有没有副档不重要。田蚡腹黑暗杀窦婴不一定是赢家,而同意除掉窦婴也非是汉武帝一时兴起,而是深谋远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结语:

纵观窦婴一生,为国家身先士卒,为国本仗义直言,为朋友两肋插刀,用他的话说,大不了就是丢了官,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最终不仅真的丢了官,还丢了命。

窦婴之死,表面上看是卷入了与田蚡、灌夫之间的冲突。但实际是外戚在权力斗争中,沦为牺牲品的演绎过程。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的死也是一个信号。用今天中国比较流行的话语解释,是个体太作惹的祸。

个性定制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必须遵循既定的规则。而且记住任何时候,不要试图和对手硬掰手腕。否则结局一定不会好看。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窦婴之死与汉武帝尊儒——《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探微》——陈曦

0 阅读:84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