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与无缘的遗憾:宋之问《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

无心随墨 2024-06-15 20:51:13

一见钟情与无缘的遗憾:宋之问《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

唐代是一个开放包容、文化繁盛的时代,诗人们也常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入诗中。宋之问的朋友赵员外就曾经偶遇一个佳儿,一见钟情,但两人终究无缘。他把自己的遗憾写进诗中,宋之问也为此感叹,并写下这首诗歌安慰自己的朋友。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

江雨朝飞浥细尘,阳桥花柳不胜春。

金鞍白马来从赵,玉面红妆本姓秦。

妒女犹怜镜中发,侍儿堪感路傍人。

荡舟为乐非吾事,自叹空闺梦寐频。

首联“江雨朝飞浥细尘,阳桥花柳不胜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雨后清晨图。看到诗歌的第一句,总会让人想起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他们的语言相似,但意境不同。这里描绘的是,江面上细雨纷飞,洗涤着尘埃,使得整个世界显得格外清新。阳桥边,花红柳绿,春色满眼,几乎要溢出来,这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为接下来的佳人出场铺设了一个美丽而浪漫的背景。

进入颔联“金鞍白马来从赵,玉面红妆本姓秦”,这两句由首联的环境描写引出了诗中的主要人物——赵员外和他的佳人。金鞍白马,象征着赵员外的尊贵与风度;而“玉面红妆”,则以极简练的词句勾勒出那位秦姓佳人的美丽,更添了几分古典美人的韵味。此句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透露出诗人对他们初次相遇时的印象,充满了欣赏与赞美之情。

“妒女犹怜镜中发,侍儿堪感路傍人”,颈联这两句进一步深化对佳人的描绘,同时描写人物情感的波动。“妒女”一词,用以比喻旁观者对佳人美貌的羡慕与嫉妒;而“侍儿堪感路傍人”,她的侍女也足以让路人感叹,都从侧面反映了佳人之美,以至于连路人都为之动容,这种情感的共鸣,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荡舟为乐非吾事,自叹空闺梦寐频。”诗的结尾处,诗人忽然笔锋一转,从对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的独白。这里的“吾”有三种理解,若为诗人自指,则言自己荡舟出游非为寻乐,而是自叹空虚与孤寂。为指赵员外或女子,则有自叹不能成双的遗憾,只能梦寐相逢。我感觉此处为模拟女子的口吻,写两人的遗憾,则更有可能。

这首《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中的赵员外和佳人,虽然一见钟情,终有没有缘分,不能在一起,他们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人生百态。与佳人的相遇和情感纠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展现了宋之问卓越的诗歌才华。他以精致的语言、工整的结构,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将相遇佳人的场景和内心的情感纠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所写虽然是一次遗憾的邂逅,但它不仅展现了宋之问作为诗人的艺术造诣,也揭示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士人心态,很值得我们去欣赏。

1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