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赏析:流放路上,大庾岭上哭望乡

无心随墨 2024-06-16 20:13:50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赏析:流放路上,大庾岭上哭望乡

公元705年,随着武则天的下台,张易之兄弟的被杀,宋之问也被流放广东泷州。当年冬十月,宋之问行至大庾岭。

一、《题大庾岭北驿》赏析

此时的他,站在大庾岭北驿站前,北望中原的方向,满腹牢骚,思乡之情也更加浓烈,题写下了这首诗。

《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首联“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诗人一开篇就写到阳月(农历十月)南飞的大雁,至此折返北归的自然现象。

颔联“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巧妙地将首联大雁“至此回”的自然景象与个人遭遇现成对比,大雁能归,自己却还没有尽头,归期难定,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迷茫。

颈联“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转入对周围环境的描绘,通过静谧的江面、落潮的景象,以及黄昏时分林中的瘴气,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压抑、孤寂的氛围。这一联不仅展示了旅途的艰辛,也隐喻了诗人所面临的困境和心理上的阴霾。

尾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诗人想象次日早晨遥望故乡的方向,家乡已不可见,只能够看到岭头盛开的梅花。大庾岭梅花也很有名,有著名的梅岭。南梁诗人陆凯曾写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借此典故,写出对家人的无尽思念。

整首诗的情感表达,委婉真切,凄恻缠绵,愁情溢纸,却无一愁字。《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清代蘅塘退士称之“四句一气旋折,神味无穷”。

二、《度大庾岭》赏析

马上,越过大庾岭就要到岭南地区了,他停车北望中原的方向。此时,鸟儿南飞,梅花盛开。可是这美景并没有让他愉悦,反而更感觉痛苦,甚至想起了汉文帝时无辜被贬长沙的贾谊来,于是抹掉眼泪,写下这首诗。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首联“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诗人正穿越大庾岭,离开中原故土,前往岭南贬所。大庾岭,作为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关隘,历来是文人墨客抒发离愁别绪的象征。"方辞国"与"一望家",短短几个字,便勾勒出诗人即将远离家乡、踏上漫长旅途的沉重心情。

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是全诗情感最为深沉的部分。诗人将自己的灵魂比作南飞的大雁,身体虽被贬往南方,但心却始终向着北方的家国。"北枝花"本指岭北梅花,这里似乎成为了中原与亲人的象征,诗人泪水几近流干,表达出对故土与亲人的无尽思念与不舍。

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诗人转而描写自然景象,山雨过后,天空开始放晴,江面的云彩仿佛要化作绚丽的晚霞。

尾联“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表达出诗人对未来回归的期待与决心。"长沙"典故出自贾谊被贬长沙,此处宋之问借用,表明自己虽遭贬谪,但只要将来有机会回到中原,便不会怨恨这段贬谪生涯。这句诗看似是表达诗人内心的坚韧与乐观,其实只是他深重的牢骚语而已。

三、总结

这两首诗,都写于他要越大庾岭南下岭南之时,所以里面的情感是基本相同的,都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有对自己漂泊难归、命运难知的无奈和迷茫,当然也有对北归的深深渴望。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