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夷《览镜》赏析:镜里映出的人生无常

无心随墨 2024-06-23 19:27:55

刘希夷《览镜》赏析:镜里映出的人生无常

镜子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照人,而对镜自招,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有时又会超出仪容的需要,成为一种心理的需求。特别是当我们从镜子中发现了自己的变化,也总会引动内心情绪的变动。刘希夷的这首《览镜》,描写一个因容颜衰老被遗弃的女子,表达了时光流转、青春易逝以及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览镜 》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

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朝。

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现代人看到“青楼”这一意象,总会认为是风月场所,其实在早期的语言中,“青楼”与“红楼”“绮楼”“雕楼”意义相差不大,就是指高洁与雅致的美丽楼阁。在这座楼中,一面明亮的镜子悬挂其上,一个女子在镜前凝望,看着镜子里映照出的容颜,难以抑制的悲伤被引动。这种悲伤的原因是什么,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也让读者产生了好奇,成为了悬念。

“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这两句紧接前两句,写出悲伤的原因,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慨。镜子里的自己,白发已经如此之多,时光多么匆匆,那人生也怎会漫长,又能有多久。白发,作为衰老的象征,与青春的逝去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这样的自问自答中,女子流露出对有限生命的珍惜与无奈,她的悲叹,是每个活在世上的人都可能面临的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去的怀念。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朝”,这两句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季节变换与自然景观的对比,构建出一幅动静结合、悲喜交织的画面。秋风萧瑟,预示着一年将尽,万物凋零,暗示着人生的衰老与消逝;而明月则代表着新生与希望,它在春日清晨升起,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样的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循环往复的深刻理解。

“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诗的最后,女子描写自己的情感,写出自己与爱人曾经的恩爱与如今的被冷落。这里的“君”是女子心中的爱人或是对她有恩的人,当昔日的恩爱如同流水般消逝,女子面对镜子中的自己,感叹容颜虽美,却已无法挽回那逝去的情感与时光。

刘希夷受六朝诗风影响,善写闺情诗,词情哀怨,这首诗就很典型的体现了他的诗歌风格特点。可以说这首《览镜》,是一曲关于时光流逝、人生苦短的哀歌。刘希夷通过女子对镜自照的描写,展现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因容颜衰老被抛弃的忧虑。

诗歌虽是描写闺情,但表现出的是诗人自己的人生思考。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体情感,展现了复杂而又真实的人生体验,让读者在品味女子的哀愁之余,也不禁将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深深的反思。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