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两千年前的一条路,改写了世界的格局

真情豫鉴历史 2024-06-11 03:13:24

古代各国在认知世界时,总避免不了一种「自我中心」的天下观。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甚至在中国西南一隅的夜郎国,也「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而留下了「夜郎自大」的笑谈。

在汉代以前,中国的「自我中心」观念十分明显,《诗经》中就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

而无论是「九州说」还是「华夏居中,蛮、夷、戎、狄居四方」的「华夷说」,都是这种「自我中心」观念的体现——将自己视为世界文明的中心,而环绕在自己周边的都是落后的蛮族。

△ 「单于天降」瓦当,对汉军击退匈奴贵族侵扰的颂扬

在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之前,虽然古代中国已与外国有所接触,但这种域外探索还十分有限,各文明之间的互动也仅限于极小的范围之内,因此汉代以前中国对世界的认识,仍然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

随着海、陆丝绸之路的开辟,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

两汉期间,从中国到古罗马,自合浦到已程不国,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大宛、康居、大夏、安息、身毒、乌孙、奄蔡、条支、黎轩、都元、邑卢没、谌离、夫甘都卢、黄支、已程不等世界古国悉数与汉产生了联系,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汉帝国,开始了自己的「征程」。

△ 《康居王使者册》木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经济、政治与军事的连锁反应

在经历春秋战国、秦末动乱以及楚汉战争之后,中国人口大量减少,社会经济遭到严重摧残。西汉建国初期,国弱民贫的局面令人心忧。

在这样的局面下,汉初的统治者实行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经高祖、惠帝到文景之治,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并走向繁荣。

丝织、冶铁、漆器等手工业的生产水平空前提高,这也为汉代对外经济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代的对外贸易主要以丝绸为主。西汉王朝不仅公开招募使臣,开展官方贸易,而且优待来华外国商使。

△ 印花敷彩纱·西汉

在都城长安,西汉王朝设有大鸿胪一职,专门负责接待来华外商,并且还设有专门接待外国商使的宾馆——蛮夷邸。在《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便有西汉王朝对外商的优待:「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这是官方贸易的情景。

至于那些贩运丝绸的私人商贾,则可以在《后汉书·西域传》中找到记载:「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最初,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出于政治、军事目的,开通之后,为了维护其畅通,汉王朝又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来加强对丝路的控制与管理。

△ 「汉归义羌长」青铜印·新疆沙雅于什格提出土

由此,经济、政治与军事之间的连锁反应,也让汉王朝以极为强势的姿态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下面的几个历史事件,可以让我们更为清楚地看到在丝绸之路上的政治、军事格局变化:

前121年,汉军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巨大的胜利,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地区,并先后在河西地区「列四郡,据两关」,设官置守,保证了丝绸之路咽喉地带的畅通。

前101年,因西汉与大宛的「天马」交易失败,汉使被杀,西汉王朝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着李广利讨伐大宛,大胜,威慑西域各国,万国来朝,确认了西汉的霸主地位。

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势力悉数退出西域。汉又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机构,意在保障西域南北两道安全,同时组织和管理西域屯田。

△ 玻璃杯·东汉·罗马玻璃制造技术

就在汉王朝不断崛起之时,远在西方的罗马帝国也陆续征服了希腊、攻入英格兰,而后又征服不列颠、攻陷耶路撒冷,成为当时的西方最强大的国家。

一东一西的这两个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相闻而不相见」,东汉时出使罗马帝国的甘英最终因恐惧大海而未能到达,但有关罗马帝国的信息,却一直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故《后汉书·西域传》中有了《大秦传》这样的正式历史记载。

虽然汉王朝与罗马帝国之间始终没有正式的官方来往,不过,当恺撒大帝穿着绸袍出现在剧场引得贵族们的争相效仿时,当罗马帝国每年花费5500万塞斯特提(一种货币)从印度间接购买汉代的丝绸时,实际上,汉王朝已经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向这个遥远的西方帝国传递了十分强力的信息。

0 阅读:3

真情豫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