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反制!中国拟对欧盟双反调查,德意高层当即宣布将访华

微生有晓芸 2024-06-20 10:03:26

文丨微生晓芸

编辑丨微生晓芸

前言

中国这些年没少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这次欧盟又提出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7.4%到38.1%关税。

不得不说,欧盟这些举措就是明晃晃的针对中国,中国自然也不会任由别人的拳头打过来,于是当即也决定作出反击,准备对欧盟进行“双反调查”。

不仅如此,面对这种制裁,中国或许还准备对欧洲进口的汽车加征关税,这个措施主要是针对德国和意大利的反击,而他们一听也是慌了神,纷纷表示要访华。

都说贸易战容易两败俱伤,这次谁会是真正的赢家?

欧盟对中国又出手了

国际场上还真是热闹,而中国作为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显眼的存在,自然也是被西方国家盯上了。

而欧盟是越来越不想装了,这次直接提出对我国电动汽车增收关税,7月4日就会正式实行。

这可惹恼了我国,我们也立刻准备对欧反击进行双反调查,所谓双反调查,就是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主要是为了看看他们的产品是不是以低于成本价卖到我国市场,或者有没有享受到不公平的政府福利,导致我国的市场因为他们的行为而受到损害。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就曾经频繁地对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发起所谓的“双反”调查。

本来这种调查原本是为了对付进口产品可能出现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从而采取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

结果在贸易战中,却成为了一些国家的借口,变成了对别国进口产品的一种打压。比如碳素和光伏产品在我国比较有优势,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不小的份额。但这也引来了其他国家的嫉妒和打压。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就会曾经裁定,从中国进口的碳素产品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随后,美国政府便对这些产品展开了“双反”调查,试图通过提高关税等手段来限制我国产品的进口。

而贸易向来是互相的,欧盟可以制裁中国,中国自然也可以在另一个方面反制。

虽然有时候这种反制战是互相伤害,但面对别人蹬鼻子上脸,中国也没有理由一直忍气吞声,忍并不会解决问题,反而只会遭受别人更大的压迫。

并且中国向来不会主动去挑事,基本上都是别人不仁,中国才反击的,或许正是因为中国不主动找事,所以他们都认为中国好欺负。

但是中国只是不愿惹事,不是怕惹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回击。

这次欧盟之所以是对中国电动汽车方面下手,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年中国的电动汽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性价比高,已经开始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

看着中国赚了这么多钱,而他们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减少了收入,欧盟于是想要提高关税,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但这对中国十分的不公平,如果加高关税,中国出口的汽车成本就会增加,从而导致销量降低,收益也会下滑。

都已经损害中国利益了,中国也没有忍气吞声的理由,于是准备对欧盟开展“双反”调查,并且还打算对进口的大排量汽油车增收关税。

德意紧急访华

而这一消息也让德国和意大利的领导们急得团团转,赶紧宣布要来我国访问,

毕竟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德国和意大利,因为中国是它们的重要出口市场之一。像大众、宝马、奔驰这些德国汽车,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可是相当高。

要是中国突然对它们加征关税,那就是重重的一击。因此德国立马就坐不住了,宣布经济部长哈贝克要在6月21日访华。

虽然哈贝克表示自己不会直接参与中欧关税谈判,也不代表欧盟立场,但他这趟行动,还是可以看出对中国的反制措施十分重视和紧张。

而德方访华的行动也受到了很多中国网友的吐槽,德国这不就是在开玩笑吗?

凭什么你在欧盟制裁中国的时候不出声,间接导致中国被加征关税,而中国只是正常反击还手,你不想想自己的原因,反而还要跑来叫受害者别还手,这是什么意思?

而德国之所以比别的国家更坐不住,自然也是因为它可能受到的打击是最大,原因很简单,中国是德国汽车的重要市场,占据其全球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假如中欧打起了关税战,德国汽车厂商可就惨了,损失可不是一般的大。并且德国虽然是欧盟的重要成员,能在某些问题上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涉及到关税这个事儿,还是得跟欧盟的政策保持一致。

除了德国,意大利也不甘落后。总理梅洛尼在G7峰会闭幕式期间透露,意大利高层也计划访华,具体日期尚未确定。

意大利的汽车产业虽然不像德国那么强大,但同样在中欧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意大利来说,如果中国实施反制措施,出口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贸易战,其实就是互相伤害的大战。好比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眼前看,这做法好像是保住了自家的产业,但长远来看,这对欧盟经济可没什么好处啊。

我们国家也对欧盟的乳制品、猪肉还有大排量汽油汽车来了个反击,这都是同等的举措。

但贸易战都是想对的,越是造成伤害越是可以看到对彼此的重要性,之所以能打击到“七寸”,还不是因为双方都依赖这个吗?

不然要是无关紧要的东西,那随便别人制裁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何必着急呢?

德国和意大利的高层就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想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防止贸易战愈演愈烈,不然到时候一发不可收拾,损失只会更大。

但对方应该明白一点,这次的贸易战并不是中国挑起的,以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一向主张公平和互利,而只有面对不公平的措施,才会反击。

对待不公平待遇,中国绝不会坐视不管,对方应该调整自己的行为,不要一昧的惹怒中国,损害中国的利益,那样才是真的“友好对话”。

不然自己的行动不愿意改,反而嘴上却让中国退步,这根本没得谈,哪有单方面让别人承受损失还不能还手的。

中欧贸易摩擦不是头一回了,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贸易战谁也捞不到好处,只有平等对话才能实现双赢。

德国和意大利的高层急匆匆来华,就是想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问题。但我国更希望对话的同时,对方能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消解分歧,让中欧关系健康发展。

结语

中欧争端让人深思,中国的反击也告诉各国,中国不再是以前那个样子了,任何对我国不公平的国家,同样要承受我国的反制。

欧盟各国,应该从这事里学到教训,明白合作共赢才是长远之计。大家互相尊重,平等对话,才是共赢的唯一选择。

0 阅读:2

微生有晓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