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挖土:法国兴奋,日本敬佩,美国嘴硬自己没落后

绍辉说过去 2024-06-06 05:17:24

文| L

编辑| 墨染史程

最近,随着嫦娥六号在月球的背面成功着陆,采集土壤后留下了一个“中”字,一场无形的纷争便开始了。

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场“月球大戏”上。

过去多年,美国媒体对中国航天事业无不是恶语相向、贬低否认。

他们一直将航天视为展示科技霸权的独木舟,但现在他们发现,这条"赛道"上的对手越来越多,中国甚至已经遥遥领先。

毕竟能够在月球背面着陆成功,这已经是开创性的壮举,世界独一份!

而这次探测活动无疑引起了各个国家的舆论热潮。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嫦娥六号着陆

在今年,六月的第一缕晨曦刚刚描绘出地球的轮廓。

中国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就已跨越数十万公里的漫漫长途,抵达了遥远的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该地域作为月球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其地质学特征和材料成分对于揭示月球诞生与演化十分的重要。

清晨6时23分,随着"嫦娥六号着陆成功"的巨大喜讯在控制中心响起,现场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祝融欢腾,掌声雷动。

作为中国第四次也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在月球背面采集样本并返回的航天任务,嫦娥六号的成功登陆堪称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大突破。

接下来更为艰巨的任务便是启动着陆器上的采样机构,在嫦娥五号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有效获取月壤样本中蕴含的宝贵水分子信息。

但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宏大目标的。

不同于美国媒体,他们总是将航空作为一个“竞技比赛”,总想着领先。

中国不同,我们本身就是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对待这个有可能造福全人类的项目。

在这次登月之旅中,除了中国航天员,法国、意大利、欧空局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均有重要载荷搭载,成为这艘航天"巨舰"上的重要舵手。

我们共同分享着开拓月球未知领域的机遇。

对于首次实现登月梦想的法国和意大利来说,这无疑是人类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在嫦娥六号执行任务期间,地面操作团队发挥了出色的协同配合能力,精准掌控了包括定向天线通信、太阳能电池板正确部署等关键技术的实施。

尤其在月球样品采集这一核心任务上,嫦娥六号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通过精细的操作,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月面物质样本,这些样本为科学家深入理解月球的地质结构、元素组成及其演化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嫦娥六号一举创造多个"第一":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采样,首次携带欧洲国家的探测装置登陆月球,首次勘测月背的环境与矿产分布...

多的就不说了,只用一个字来形容,“牛”!

各国反应

上可九天揽月,下可汪洋捉鳖。

这一切令不少西方国家为之震惊,他们原本对中国的航天力量视而不见,现在却不得不重新评估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实力。

法新社、路透社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刊发报道,客观讲述着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

甚至就连一向不冷不热的美国,在面对这一挑战时,也难掩心中的忐忑不安。

我们先卖个关子,先来看看我们的巴铁兄弟,巴基斯坦。

要说除了我国,最关心嫦娥六号是否成功的当属巴基斯坦了。

在嫦娥六号升空的那一刻,巴基斯坦全国都在发出沸腾的咆哮声,他们相互的拥抱在一起,举臂欢呼。

这是因为嫦娥六号上搭载了一颗来自他们国家的一颗小卫星。

对于中国来讲,这是举手之劳。

而对于在航空领域一片空白的国家来讲,这几乎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一大步。

没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令他们兴奋的了。

二中国向巴基斯坦交接嫦娥六号任务数据的一张合影也即将写入他们的教科书。

再来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这次他们破天荒的放下了骄傲自大的姿态,由衷赞叹中国的航天实力。

"钦佩、敬佩,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但依然有一些顽固分子活在自己梦中,不愿意相信事实。

他们固执的认为这一切都是伪造的,不可能!

而韩国网友的发言一如既往。

“那么激动干什么?我们大韩民国随时可以去”

“中国正在入侵我们的月球”。

好好好,月球也是你们的,谁酸谁知道,小编开句玩笑话。

除了他们,其他亚洲国家甚至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许多国家和人民也都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的祝贺与敬仰之情。

再来看看英国等多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成就予以高度评价。

英媒称赞嫦娥六号所采集的月球样本将是"宝贵的科学宝库",将为月球起源等谜题提供关键线索。

法国媒体表示,中国在嫦娥六号任务中的成功,令人振奋。

他们对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进步表示赞叹,并期待与中国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意大利的网友就比较调皮了。

“月球土壤可不可以分我一点”。

印度的网友依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纷纷表示这是假的,一定是动画片。

说句题外话,还是得认清现实啊!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媒体的反应。

其实美国媒体的反应显得十分别扭。

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承认嫦娥六号取得的非凡成就:"这次探测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月球的形成演化"。

可另一方面,美国人又难掩心中的妒忌与焦虑。

"即便如此,美国依旧是太空探索的领导者"。

谁酸了我不说!

而面对美国略显牵强的嘴硬说辞,德国网民们则直言不讳:"美国要想再次登陆月球的唯一办法,就是向中国求助借助中继星技术"。

可见中国科技实力已不可忽视,在其他大国的眼中,美国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领头羊了。

美国自然不会放任中国在这个曾经由自己一手主导的领域狂奔而去。

早在2019年,美国就着手启动"阿尔忒弥斯计划",誓要在2024年重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向盟友伸出橄榄枝,邀请他们共同参与。

但随着一次次推迟,这个美式"月球梦"也显得愈发虚无缥缈。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24-01-19 《美国首次重返月球为何失败了》

或许是基于某种心理,美国倒是对中国这次带回的珍贵月壤样本垂涎已久。

按照"月球探测和运营协议"中著名的"沃尔夫条款"规定,任何国家如果有需求,都可以向中国申请获取部分样本用于科学研究。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沃尔夫条款”之下,NASA被曝罕见申请研究嫦娥五号月壤样本:太独特》

这正中了美国下怀,让其有望再次独占中国上百克拉满满一箩筐的"月球宝藏"。

不难想象,这批内含水分的珍贵月球背面样本一旦被取回,必将引起美国的强烈兴趣和觊觎。

可以设想,届时十个申请样本的队伍里恐怕九个都是美国人了。

但话又说回来,中美两国在太空领域的较量并非一场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

对于中国来讲,太空是全人类共同的夙愿,也是未来一个重要的战略制高点。

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在航天科研、空间和平利用等广阔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努力织就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的新图景。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将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坚持。

阿波罗号曾步步为营,在夕阳余晖中缓缓退场,如今的嫦娥六号又重新率先走上了这条人迹罕至的征程。

只要秉持"合作共赢"的宗旨,未来的月球一定不会再是一个囊括浓厚冷战余威的禁区,而将重新成为增进人类和解的乐土。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将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嫦娥六号旅程才刚刚开启。

笔者

嫦娥六号给全球观众带来了一次精彩的航天盛宴,同时也为国际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理念层面,中国都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唯有开放、包容、互利共赢,航天才能越飞越高,人类才能越走越远。

面对太空这片璀璨的海洋,中国将继续兼济天下,努力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社评:嫦娥六号彰显了“国际范儿”》

0 阅读:191

绍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