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军军长化妆赴江边,突然跳下去!水面下建桥,全军主力一夜过江

史海任我行 2024-06-29 18:36:42

1952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处境已经有所好转,中朝联军与“联合国军”基本已经在“三八线”附近形成僵持局势。由于双方很少再爆发大兵团作战,所以彭德怀借此机会回到了国内调养身体。

虽说朝鲜战场的形势比较乐观,但新中国政权依然面临威胁。当全国人民的注意力都在朝鲜时,在台湾的国民党却在美国的支持下,多次派遣侦察机刺探大陆情报,其野心昭然若揭。

毛主席询问彭德怀:“眼下朝鲜局势已经趋于稳定了,我们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问题了,你觉得派哪支部队去守祖国的南大门比较好呢?”

彭德怀思索了一会说道:“我觉得派42军去比较合适,军长吴瑞林最早入朝与美军作战,在他的带领下,42军在朝鲜打的很勇,他早就对美国佬那一套吃透了。”

与其他部队相比,42军比较“年轻”,1948年才成立。仅仅四年的时间,这支部队成为了解放军中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之一,军长吴瑞林功不可没。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吴瘸子”

吴瑞林出生于1915年,四川省巴中人。与其他解放军高级将领一样,吴瑞林也拥有一个十分苦涩的童年。

吴瑞林家里世代贫农,他还有三个兄弟姐妹,一家六口勉强靠着几亩薄田勉强度日。两岁时,吴瑞林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含辛茹苦将四个孩子养大。

贫困的家庭环境让吴瑞林错过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年仅十岁,他便不得不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先后当过放牛娃、泥瓦匠。

虽说生活艰辛,但吴瑞林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每逢休息时,他便与工友谈笑风生,这也让他获得了很好的人缘。

1928年,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吴瑞林结识了一名地下党员,在地下党员的影响下,吴瑞林内心中开始萌生出革命的思想。他本想参加红军,但由于年龄不够,只能暂时当一名交通员。

1932年底,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红四方面军来到了四川,建立了川陕根据地。蜀地自古以来以地形险峻著称,吴瑞林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主动为红四方面军担任向导,从而引起了徐向前的注意。

因为性格开朗,表达能力出众,于是徐向前命令其回到巴中地区从事宣传工作。令徐帅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这名乳臭未干的孩子竟然拉起了一支五百人左右的队伍。

四川军阀对川陕根据地实施“围剿”时,吴瑞林带领部队与反动军阀殊死拼搏,不仅击溃了敌军的一个团,还俘获了敌军团长。

到了长征时期,吴瑞林已经成为了徐帅手中的一张王牌。由于之前在川陕一带担任交通员,吴瑞林带领一个团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为主力部队开路,大家都称他是“活地图”。

长征途中,吴瑞林多次与敌人进行遭遇战,同时也没少负伤。但是,他拒绝上担架,即便腿部被子弹击中,依然靠着一根木棍爬雪山、过草地。

抵达延安后,吴瑞林进入了抗大学习,当时毛主席一有时间就会去抗大讲课,吴瑞林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让他在毛主席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抗大毕业后,吴瑞林被派往了山东地区领导游击战争。吴瑞林的到来让山东军区焕发生机,他再次发挥出色的宣传能力,让齐鲁大地的百姓踊跃加入八路军,鲁东南抗日根据地由此形成。

鲁东南抗日根据地扼守津浦、胶济两大铁路干线,游击队在根据地内活动频繁,让日军苦不堪言。1940年,日军集结大批兵力“围剿”鲁东南根据地,吴瑞林率领部队与敌人斗智斗勇。

三次血战之后,敌人的“围剿”被粉碎,但吴瑞林却身负重伤,炮弹的弹片击中了他右腿的神经,由于根据地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这次受伤让他留下了病根,从此他便成为了战士们口中的“吴瘸子”。

人们都说,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吴瑞林从来不会因为这个外号生气,因为他认为,为了民族独立事业受伤是光荣的,这条瘸了的腿是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最好证明。

每当同僚们叫自己“吴瘸子”,吴瑞林还会感到很亲切。但是,日伪军们听到“吴瘸子”三个字则是瑟瑟发抖,一些伪军在玩牌赌钱时,甚至会说:“今天谁要是耍赖出老千,谁出门就会撞见‘吴瘸子’。”

解放战争时期,吴瑞林跟随林彪进入东北与国民党战斗,在林总手下,他的指挥才能进一步发挥,多次被委以重任。在一次战斗中,吴瑞林的部队被杜聿明包围,杜聿明下令:“所有炮口瞄准敌指挥部,狠狠的打。”

国军的炮弹将吴瑞林的指挥部夷为平地,杜聿明兴奋的让记者报道:“我军打掉了吴瑞林。”殊不知,吴瑞林早已带部队跳出了包围圈。

1948年,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改编为第42军,吴瑞林被任命为军长,从此他便与这支部队结下缘分。东北解放后,42军进入关内,在河南一带剿匪,新中国成立之后,这支部队被调回了东北从事生产活动。

隐形的桥

1950年7月的一天,吴瑞林正在与战士们在地里开荒,突然警卫员匆匆跑来:“军长!这里有一封军区的电报,让你马上到司令部一趟。”

吴瑞林还没有详细阅读电报,他已经猜到了此行的目的,于是他对自己老搭档周彪说:“该来的终究会来的,眼下这个形势,咱们可能又要去打仗了。”

周彪是42军的政委,自从朝鲜战争爆发以来,他一直关注着局势的变化。对于是否要出兵朝鲜,党中央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周彪和吴瑞林对此也早有耳闻。周彪说道:“看来中央早早把我们调到北方,正是因为如此啊。”

吴瑞林乘坐火车抵达沈阳后,被接站人员带到了原东北局书记高岗的家中,刚一见到吴瑞林,高岗便开门见山的说:“中央已经下命令了,42军需要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整装待命。”

虽说眼下朝鲜人民军依然占据优势,但后方沿海区域兵力空虚,潜在的威胁已经形成,党中央已经有不少人看出,这一仗北朝鲜必败。

为了不让朝鲜半岛形成一个统一的亲美政权,中国必须与北朝鲜同舟共济,将美韩联军挡在“三八线”以南。

与高岗就当前形势进行沟通后,吴瑞林基本明确了42军的任务。目前东北地区只有这一支部队,所以42军需要早于其他部队入朝,为其他部队打通入朝的通道。

当天晚上,吴瑞林便回到了部队,到7月中旬,42军已经在通化完成了集结,只需中央军委一声令下,42军便能够开赴朝鲜。

但是,吴瑞林认为,中国军队跨境作战,必须要对当地地形有足够的了解。况且朝鲜北部山川河流众多,如果不提前勘察地形,一旦发生什么意外,几万大军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

在得到上级的批准,吴瑞林开始了自己的侦查行动。42军不乏经验丰富的老兵,大家积极性很高,都想执行侦查任务,但吴瑞林却说:“这次不比以往,这次是去境外侦查,你们谁都别跟我抢,我要亲自去。”

毕竟吴瑞林是42军的最高军事主官,万一有什么闪失,对全军士气打击太大了,军部的几个参谋都对此强烈反对。

周彪与吴瑞林合作多年,非常了解老搭档的性格,于是说道:“放心让他去吧,多少次都是这么过来的,别忘了,军长也是侦察兵出身。”既然政委已经批准,其他人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为了避免暴露身份,吴瑞林和几个副官装扮成了列车上的乘务员,乘坐火车前往了平壤。抵达平壤后,他们又买了返回中国的车票,途经熙川、江界等地。

沿途中,吴瑞林作了详细的记录,每个小山包,每条小溪,山路的宽度,水源位置,均能在他的地图上有所体现。

志愿军入朝前,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鸭绿江,吴瑞林等人特意来到了鸭绿江边勘察。鸭绿江虽说比较宽阔,但水并不深,许多人都涉水过河,水最深处也不过到膝盖。

正当副官们观察岸边的地形时,吴瑞林却一个猛子扎进了江中,大家被他这一行为震惊了,“军长!快上来!你的腿不能受凉!”

果然,在冰冷的江水中,吴瑞林的脸色马上变得苍白起来,副官们急忙下水将其拖上了岸。

在火堆旁,吴瑞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我们要在大部队出发前三天率先过江,为了不被美军的侦察机发现,我们不能走鸭绿江大桥,但我们可以修一个隐蔽性比较高的水下桥。刚才下水,我已经摸清了水下的情况。”

原来吴瑞林想到了在通化寺庙里发现的巨型石条,这些石条是伪满洲时期留下来的,数量充足,而且各个上吨重,如果把这些石条铺在江底,不仅战士们能够轻松过河,就连车辆也毫无压力。

说干就干,吴瑞林命令战士们铺平了一条从通化到江边的路,白天他们会把这条路用秸秆覆盖,从高空看就像一片麦田,晚上42军的卡车会将石条运往江边。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一座隐形的桥就铺好了,美军对此毫不知情。

除此之外,吴瑞林还组织部队进行了多次渡河演练,他发现一个装备齐整的步兵团完成渡江,最多只需40分钟,也就是说,整个42军只需要一个晚上就能渡过鸭绿江。

这个渡江方案既隐蔽又高效,看着这条隐形的桥,吴瑞林十分满意:“看来那天没白挨冻。”

兵贵神速

1950年9月,麦克阿瑟发起了仁川登陆,正如毛主席此前预言的那样,朝鲜人民军一溃千里。10月份,彭德怀来到了东北,做着入朝前的最后准备。

10月初,彭德怀在沈阳召开了会议,会议中决定,42军提前入朝,以防东线的美第10军在江边构筑防线,对其他部队入朝造成阻碍。

10月8日,毛主席正式下达了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命令。16日傍晚6点,天色渐暗,吴瑞林决定借助夜晚的掩护迅速渡江。由于之前经过了多次演练,42军在7小时内全部渡江,无一人伤亡。

此次过江虽说不算是作战行动,但十分考验一支部队的执行力和纪律性。42军提前渡江为后续部队的跟进打下了基础,随后38军、39军、40军、50军、66军、炮兵1师、炮兵2师、炮兵8师也陆续渡过了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就此拉开。

不久之后,第一次战役打响,42军在这场战役中打的极其艰苦。彭德怀制定了“西攻东守”的战略,其中42军负责牵制黄草岭、赴战岭方向的敌军,以防兄弟部队腹背受敌。

但42军实际参加阻击战的只有124师、126师两个师,为了加强西线攻势,125师临时被调拨给了38军军长梁兴初指挥。

东线的敌军大多是精锐部队,包括大名鼎鼎的陆战1师、美7师、南韩首都师等等,敌军人数占据绝对优势,装备更是不用多说。

吴瑞林指挥两个师,在敌人地空火力的乱翻打击下,顽强守卫阵地13个昼夜,有力支援了西线的攻势。

朝鲜战争结束16年后,李奇微仍然对这场阻击战耿耿于怀,特意在回忆录中提到了这段历史:“这支部队(42军)不知何时到达,在朝鲜东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中埋伏下来,使联合国军在作战中十分艰难,蒙受了巨大损失。”

结语

吴瑞林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已经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足够的贡献。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吴瑞林指挥的42军是让“联合国军”最头疼的部队之一,甚至在美军的战史上都有他的名字。

1995年4月,开国中将吴瑞林在北京病逝,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后来艰苦困难之时,他都表现出了一名革命者坚韧的品质。

0 阅读:378

史海任我行

简介: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我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