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裹着小脚的奶奶与识文断字的姥姥,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截然不同

木鱼有牧渔 2024-07-09 14:00:43

七十年代初,我的奶奶和姥姥共同在我家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情况在普通家庭中是不多见的。两位南北方老人在思维观念、生活习俗上经常发生碰撞,但从来没有出现过火花。

我的奶奶,吉林伊通人,是一个农村小脚老太太,文盲嘴碎,脑袋后盘着一个发咎(假的),一天病殃殃的。奶奶讲究农村习俗,擅长聊天交流,农村的“噶达话、歇后语”一套一套的。出门时,奶奶头上会戴着一顶深颜色的绒绒帽子,前面镶嵌着一个宝石的那种,在家没事她就盘着腿坐在床上“巴哒巴哒”地抽着长杆早烟,那味道特别难闻,据说是漠河的正宗“蛤蟆头烟”,奶奶那模样,就是小时候看电影里的地主婆那样。你别笑,我奶奶真的是纯正的地主婆,奶奶娘家是吉林省伊通县的大户人家,听我爸爸说,爷爷奶奶结婚时,光陪嫁的大马车就有四挂,还有许多许多农田。

二、三十年代,我爷爷是伊通县中学校长、县议员。解放后土改,当地政府给我爷爷奶奶家评定为“地主”,后来,因为我爸爸是革命军人,而且是东北野战军的军官,加上我爷爷是当地有名的“牟善人”,没做过什么坏事,更没有欺压过贫民百姓,所以就把爷爷家庭成份降了一档,定为“富农”。我上学的时候,各种表格里家庭成分一栏,都是填写“革命军人。”

二十年代的全家福照~我的爷爷奶奶

我的姥姥,1909年出生在湖北武汉一个富裕家庭里。姥姥心地善良,知书达礼,虽然她从小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通过私塾教育,不但识文断字,还会书写毛笔字。姥姥爱读书、爱看报,每个月我爸爸的《内参》送到家里来后,姥姥都会第一个打开,戴上老花镜聚精会神地在那看,有时都会忘了煮饭。姥姥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平日言语中能听出来~词汇新颖时髦,思想站位高。姥姥在我家生活了三十多年,一直尽心尽力、用全部的爱照顾我们兄妹四人,我们与姥姥的感情至深,甚至超过爸爸妈妈。

我姥爷姓雷,在武汉羊楼洞老街经商,解放前夕跟随老蒋去了台湾,多年来杳无音信。姥姥把我两个舅舅抚养成人后,便来到我们家照顾我们兄妹四人,直至1985年,我小妹参加工作了,姥姥才由东北去了居住在广东清远的大舅家生活。

我那慈祥的姥姥

奶奶和姥姥的共同点,就是都很爱我们兄妹四人,并愿意为我们付出。个性上看,奶奶嘴皮子好,姥姥勤快有智慧。不同点:那可就多了去了。

奶奶生有四儿两女,只有我爸爸有“出息”,所以她就愿意来我们家小住;姥姥是因为我妈妈不会做饭,不会照顾孩子,加上是军人工作很忙,所以就义无反顾地来照顾我们兄妹。那时候,我十分亲近姥姥,却不太喜欢奶奶,天天盼着奶奶赶快去长春姑姑或老叔家。

奶奶与姥姥的文化背景、见过的世面截然不同。奶奶叫牟张氏,姥姥叫贺如璋,从她们的名字上就应该能看出来,家里上一辈老人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的文化氛围。我奶奶一直生活在乡下,虽然小时候衣食无忧,但没有受过什么文化教育(女红到是不错),不识字,不懂得“四书五经”,用现代的标准定性,属于文盲。但奶奶会讲京剧里的戏词和唐朝故事《薜礼征东》,这个我最爱听;而我的姥姥出生在有文化背景的人家,虽然没有上过学,但从小也受到私塾教育,看看姥姥在年近80岁时亲笔给我写的来信(下图),那端庄工整的字迹里,夹杂着繁体字的气息,显示出一定的文化涵养。

77岁的姥姥给我写的信

奶奶很少管教我们兄妹,而姥姥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奶奶姥姥处事及管教我们的方法也截然不同,奶奶对我们兄妹的要求:只要身体健康,调皮一点,学习差点,那都是小事。在爸爸妈妈管教我们的时候,她从来都是“护犊子”;而我的姥姥则不同,她对我们的学习、言行、生活习惯,甚至包括礼仪都严格管教,比如吃饭夹菜时不能“骑马、坐轿”;大人不上桌,小孩不允许动筷子;我小妹吃饭使用汤勺时,右手小拇指总是翘翘着,被姥姥用筷子硬是给纠正过来。记得有一次,我与邻居同学跑到对面山上偷摘果农的苹果梨,加上没有打招呼就出门了,姥姥拿着做衣服的竹尺,狠狠地打了我的屁股,至今难忘。

奶奶、姥姥在包容和矛盾中生活。我奶奶和姥姥年龄差不多,奶奶长几岁,我姥姥在家主政,并兼做饭、收拾家,给我们洗衣服~,那一阵子,除了照顾我们兄妹,姥姥还要在生活上照顾我奶奶。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去照顾另一个八十岁老亲家,你们听说过吗?爸爸妈妈白天上班,我们兄妹四人上学,姥姥一天天忙忙乎乎的从来不闲着,因为奶奶乱七八糟的事比较多。有一次,奶奶身体不舒服,她对姥姥说,想吃手擀面。我在旁边看着一头白发的姥姥,弯着腰和面、擀面、下面,很是心疼。奶奶在床上躺着但嘴一直不闲着:“面要切得细细的,汤里再放点虾皮。”姥姥没有抱怨,不会埋怨,她只是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守护着这一大家人。对奶奶合理或无理要求,好像姥姥从来都没有拒绝过,这也使我们这个大家庭减少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

80多岁的姥姥每天仍然忙得不停

奶奶、姥姥饮食习惯不同,后来姥姥做饭逐渐偏向奶奶的口味。奶奶姥姥一个北方人一个南方人,饮食生活习惯肯定会有差别,同时,岁数大的人,会把饮食看的很重要,这就需要一个调整,而我姥姥做的就特别好。

我奶奶爱吃东北炖菜和干饭,比如白菜炖豆腐、酸菜炖粉条等等,主食以馒头米饭为主;我姥姥则喜爱煲汤,比如排骨莲藕汤、海带肉片汤,我家餐桌上,每餐必有一道汤菜,姥姥还愿意做豆豉、腊肉之类的食物,主食则是偏向于杂粮厚粥和煲仔饭(大米里放白菜、腊肉、油盐一起焖)。爸爸妈妈以及我们兄妹对南北美食都很喜爱,姥姥做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从不挑食,可我奶奶却挑,她不爱吃煲仔饭尤其里面的腊肉。很多时候,姥姥做饭前奶奶会点自己想吃的菜:今天吃白菜丝炖粉条吧,再做一锅大米饭。

后来,姥姥做饭就以炖菜为主,而且做的也十分好吃。湖北家乡菜,比如煲藕汤、粉蒸五花肉、豆豉炒银鱼、蓑衣丸子等,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才能吃到。

从文章表述中,可以看出我的偏倾~亲姥姥。其实,两位老人都是我的至亲,奶奶打心眼里也是爱我们疼我们的,当然我们兄妹也爱她。小时候,虽然生活简单,但却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奶奶对我们的爱,从来不挂嘴上,而是用行动来表述。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奶奶让我妈买回棉花和棉布,给我们兄妹做棉衣棉裤。奶奶不会用缝纫机,便自己裁剪,自己续棉花,然后再一针一线地缝起来。奶奶眼睛不好,穿针引线很费力,用针穿过厚厚的棉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几天,我一放学,奶奶就招呼我过去试衣服,我还笑话奶奶~针线缝得不直溜,针脚有大有小。虽然棉衣款式很老气,但穿在身上还真的暖合。

奶奶与我爸爸老姑

闲来无事,奶奶就会给我们讲京剧里和听评书听来的隋唐故事,这也让我爱上了读书。我上初中时,就读完了“三大名著,”那时候是同学间私下里偷偷传看,根本不敢公开,如果被老师发现一定会没收上交工宣队的。

姥姥对我们的爱,都是小爱积累后的大爱。一件小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每每忆起仍然泪目:小时候,姥姥领着我们随军跟随我爸爸在吉林延边八家子镇生活,那时候部队驻防在深山沟里,每周军人服务社去镇上拉一次粮食蔬菜,平时家里青菜肉鱼很少见。有一天,大哥去小河里抓了一些白漂鱼,姥姥用面裹上油炸一下端上桌,我们兄妹四人抢着吃,一会就见底了,抬头一看,姥姥手捧一碗白米饭慈祥的看着我们兄妹,她竟然一口鱼也没有吃到,桌子上只剩一点点小咸菜。

姥姥与大舅二舅家人在一起

1976年我当兵后,奶奶过世了,姥姥回南方跟随我大舅生活。那一段时间,我非常失落,好长时间缓不过来神,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常给姥姥写信,寄托我的思念。

每当想起我的奶奶姥姥,总是会感到丝丝温暖和感动,她们是伟大而平凡的人,她的生命过程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爱和温暖。

想念你们,我的奶奶、姥姥!

9 阅读:633
评论列表
  • 2024-07-11 17:10

    你的姥姥真好

  • 2024-07-10 14:58

    如璋就是若男啊

  • 2024-07-12 01:05

    你们家那年代生活条件真是不错啊

  • 2024-07-10 16:20

    你真幸运!有这么好的家庭!

  • 2024-07-23 13:52

    智慧的姥姥,喜欢这样的老人。

木鱼有牧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