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阎肃被两个女人拉去中南海,毛主席:你这小伙子干得不错

诗兰谈过去 2024-06-02 12:56:49

某周末的1964年,排练结束后,阎肃回到家。他惊讶地发现院子里有车,房间还亮着灯。两女人出来,急匆匆地说:“找你找得好苦!去中南海!”阎肃茫然:“去中南海?为什么?”两女人不解释,直接带他上车。

阎肃困惑,中南海不是毛主席的地方吗?车子启动,朝中南海驶去。到了那里,阎肃仍感觉迷糊,不知所措。毛主席出现,握住他的手:“你干得不错!”

当时,阎肃只是一名文工团创作员,怎么会受到毛主席接见呢?毛主席为什么还会夸奖他?阎肃到底做了什么?

这一切还要从他创作的一部歌剧说起……

一、修道院的接班人

1930年,河北保定,抗日战火烧遍大地。7岁的阎肃与家人逃难至重庆。避难地点教堂周围遭到日机轰炸,一切化为乌有。父母顾不及,儿童的阎肃对此仍不甚了解,只知从此搬到乡下。

在乡下修道院,阎肃度过了童年。母亲洗衣,他学习国文,并参与唱诗班。修道院老师富有文学修养,阎肃受益匪浅。本可成为神父,但父亲将其接出,进入南开中学。

在重庆,阎肃接触到不同音乐和文化,深受影响。汇聚的各地人群唱着各地歌曲,国破家亡的情绪触动了他。同时,进步人士宣传抗日,他倍感振奋。

重庆也传来了美国音乐,阎肃迷恋时尚艺术,热衷于各类戏剧,甚至能背诵剧本,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我要迎接解放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阎肃面临朋友的建议:“去香港或者台湾避难如何?”他却坚定回答:“我要留在重庆迎接解放!”

阎肃中学时期,历经日本投降、内战等动荡。他深刻感受到国民党的腐败和不靠谱,因此接触了进步青年,积极参与共产党的外围组织。重庆解放后,他专心从事文艺活动,尽管放弃学业,但收获了精神财富,并成为文艺骨干。

1953年,调入西南军区文工团,被安排到创作组。然而,他更喜欢舞台表演,创作压力也让他不满。领导安排他在部队体验生活,他在空军部队种菜,深刻领悟到战士对飞机和蓝天的热爱。这段经历激发了他写出《我爱祖国的蓝天》这首歌,成为空军部队的传唱经典。

阎肃的创作源于生活,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如今,《我爱祖国的蓝天》已深入人心,成为空军部队的代表歌曲之一。

三、受毛主席接见

1960年至1962年,国家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民不聊生,许多人苦于生计,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这时,急需一部坚定信念、振奋人心的文艺作品。阎肃深受小说《红岩》中江姐的感染,决定创作一部歌剧。

阎肃刚完成《刘四姐》歌剧,用300元稿费与同事共进晚餐。一位同事问:“接下来该创作什么?”阎肃答道:“我最近看了《红岩》,对江姐很感兴趣,决定创作一出歌剧。”

他利用探亲假,孤注一掷,花费18天时间完成了《江姐》剧本。后来,他将剧本交给了刘亚楼,得到了认可但还需改进。经过两年的打磨,1964年9月,歌剧《江姐》在北京首演,立即引起轰动。

这部歌剧火遍全国,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品。人们纷纷前往剧院观赏,《江姐》剧中的形象更成为时尚的代表。1964年10月13日晚,毛主席、周总理等在人民大会堂观看了歌剧《江姐》,毛主席深感动,赞誉阎肃的创作成就,并鼓励剧组继续在全国巡演。

后来,毛主席想见《江姐》的创作者,于是邀请阎肃到中南海。进入会客厅时,阎肃看到毛主席,既激动又紧张。毛主席握住他的手,赞扬他的作品,送他一套《毛选》作为鼓励。阎肃谦虚地表示需要改进,毛主席笑了笑,交给他《毛选》,阎肃接过时庄严地表示必定努力。

这次会见成为阎肃一生中宝贵的回忆,他以一生的努力为答谢,不负毛主席的期望。

0 阅读:0

诗兰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