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最后被补衔的上将,毛主席:没有他,新中国至少晚成立10年

诗兰谈过去 2024-06-11 13:39:34

他是建国初期最后一位获得军衔的开国将军,曾被誉为“将圣”,足见其贡献卓著,能力非凡。毛主席曾高度评价他:“如果没有李聚奎同志,恐怕中国还要晚成立十年的时间。”在多次公开场合,毛主席对他表示认可和赞赏。他就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前辈——李聚奎。他的一生究竟有怎样的传奇经历?为何能够得到国家主席如此高的评价?

格外破例 上将军衔

1955年,我国隆重举办了解放军授衔仪式,将荣誉授予那些为祖国奉献生命和汗水的勇士们,让应得的尊重和光耀归属于他们。然而,李聚奎在这场仪式中意外缺席。当时授衔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名单中都没有他的名字,李聚奎因种种原因成为了“漏网之鱼”。

但党和国家不会辜负英雄。经过各方面的调查,确认了李聚奎的资历和功绩,他绝对具备被授衔的资格。于是,1958年国家特批授予李聚奎上将军衔,使他成为新中国首批开国上将之一,而当时的上将名额仅有五十个。这一特批令李聚奎受宠若惊,但对他而言,这无疑是对其贡献的巨大肯定与荣耀,也是他应得的回报。

1904年,李聚奎出生在革命氛围浓厚的湖南安化,这深深地影响了他,使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颗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种子。

1928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七年,平江起义在这一年爆发,由彭德怀等人领导。李聚奎勇敢地参加了这次起义,初次尝到了革命的滋味。这一年,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李聚奎不仅在后勤工作中表现出色,带兵打仗更是得心应手。他做事细致入微,态度认真负责。在长沙的一场战役中,他击败了上百敌人,取得了显著的战绩。

之后,李聚奎带领部队取得了多场战争的胜利,逐步得到了上级的重视。他从红军的团长一路升任到师长,再从师长升到参谋长,步步高升,进步飞快。在抗日战争时期,李聚奎担任八路军第219师386旅参谋长,成为旅长陈赓的得力助手,深受信任。

1938年,神头岭之战打响。当时,日军总兵力达1500多人,但李聚奎巧妙地利用地形,设下埋伏,将敌人一举歼灭,无一幸免,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一胜利离不开李聚奎的智慧和指挥。随后,他又奉命负责第386旅的作战任务,在他的带领下,成功歼灭了400多名敌人,摧毁了180多辆敌方车辆,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1941年8月,李聚奎担任太岳纵队和太岳军区第一旅旅长,并兼任北军区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爆发后,他担任西满军区参谋长,与黄克诚、李富春等人密切合作,指挥军队取得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一系列重大胜利,战功显赫。黄克诚将军对李聚奎赞不绝口。

1948年,李聚奎从战争前线退居后方,在新的领域继续发挥作用。虽然不再在一线冲锋陷阵,但在后方,他依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李聚奎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合理储存和运输后方物资,打破了以往“取之于敌”的局面,通过政府收集物资,有效完善了我国的后勤保障体系,为前方战士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当时,我国缺乏制空权,许多物资无法及时运送到前线,严重影响了我军的战斗力。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李聚奎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一个解决办法——制作炒面。炒面是一种方便食品,制作简单,易于保存,且便于携带,非常适合战时运输。炒面的出现,不仅保障了前线士兵的食品供应,还大大减少了因口粮不足带来的困扰,极大地提升了士气和战斗力。

关于破例授予李聚奎军衔的问题,最初引起了不少争议。因为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许多人表示反对。然而,毛主席对此坚定支持。他认为李聚奎的贡献卓著,理应得到这一荣誉。根据李聚奎的战功,他本应被授予大将军衔,但由于大将名额有限,最终授予了他上将军衔。这一决定不仅是对李聚奎个人功绩的肯定,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革命英雄的高度重视。

1995年,李聚奎因病去世,享年91岁。他的一生充满了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传奇故事。他的贡献不仅在于战场上的辉煌战绩,更在于他对后勤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李聚奎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英雄史册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0 阅读:0

诗兰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