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蕴含巨大风险,却是曹操打破圈层唯一的机会

品史学家江樵 2024-02-23 10:20:48

若论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谋略,那么毫无疑问地当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当时天下群雄割据,有过挟天子想法的人肯定不止曹操一个。春秋时齐桓公就靠这招成为中原霸主,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但不少人后来都主动或者被动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这个计策具有双刃剑的属性。

毕竟挟天子是件很拉仇恨的事情,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招致诸侯围攻,并且队伍离心离德、步入险境。

战国时,围绕讨伐周王、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攻打巴蜀闷声发大财,张仪和司马错曾经有过激烈辩论,最后秦惠王选择了兴兵伐蜀,为统一六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是个险招,胜率五五开,利用率也算不上高。

但显然曹操用后大获成功。

此前曹操只是屈居一隅的中小割据势力。但当他把汉献帝接到许都后,其王霸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并很快得以统一北方。整个过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起了决定性作用。

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原大地群雄并起,身世、实力均不出众的曹操为何会成为那个“天选之人”?为什么袁绍、吕布、刘表等一众强者却与机遇失之交臂?

因为这一切很可能是东汉外戚董承所设下的一个“过河拆桥”之局,而善于借势的曹操,让一切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并最终达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标。

所以欲成功者,不妨学习下曹操“借势”的智慧。

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承的“过河拆桥”之局

起初,曹操只是被外戚董承当做一枚棋子。没错,这个董承就是后来“衣带诏”事件的发起者。

看到曹操的势力已接近洛阳,汉献帝便下了一道诏书,称洛阳饥荒,让其带兵勤王。

“潜召兖州牧曹操。”

其实汉献帝这个旨意是群发的,先后传到吕布、刘表等不少人手上。

其中有一点让人颇为费解:既然是饥荒,派一队车马运送物资去上贡就行了,可特别要求带兵去是什么意思?

因为董承想找外援了。

汉献帝从长安李傕、郭汜手中逃离出来,一路辗转到了洛阳,身边还剩下四个重臣:董承、韩暹、张杨和杨奉。按照各方商议的结果,杨奉和张杨出城屯兵护卫洛阳,韩暹和董承则留在京中守卫皇宫。  

这四人谁也不服谁,很快又开始了新一轮争斗。

韩暹居功自傲、为所欲为。而董承虽是国舅爷,但他出身于董卓的西凉军,曾协助过董卓祸乱朝纲,也不是省油的灯。

为占到上风,董承便联系了曹操等人,让他们带兵进洛阳声援皇帝,把其他人的气焰给打下去。

这里就有个疑问:为什么董承放着袁绍等大的势力不联系,偏偏要找曹操、吕布这些人呢?

因为董承是借刀杀人的高手,之前为打败李傕、郭汜阻拦汉献帝去洛阳的军队,就拉韩暹等人半路参加护驾队伍。现在韩暹得势了,董承便想着以勤王的名义,诱骗曹操到洛阳当炮灰干掉韩暹。

曹操虽有些实力,但并没有强大到像袁绍那样足以掌控朝局、废立皇帝的地步。董承想着先利用曹操一把,待其失去利用价值再将其一脚踢开。

后来的“衣带诏”,实为董承过河拆桥之举。只可惜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昌后实力大增,董承控局失败被反杀。

所以一开始,曹操是顶着炮灰和棋子的人设出场的。  

策划衣带诏的董承

曹操“借势起局”的谋略智慧

当时曹操的发展前景,其实有点黯淡。

逐鹿中原的割据势力中,袁绍是四世三公之后,家世显赫、实力强大;吕布杀董卓威震天下,是汉献帝眼中的“忠臣”,名士陈宫口中的“勇士”;刘表是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的后代,是被称为“八骏”之一的名士;就连刘备也是中山靖王之后。

而曹操的家族不仅发迹太晚,而且还是宦官出身,所以曹操一开始野心并不大,只想当好一个郡守。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论名气,并非名闻天下的名士;论出身,顶着“阉臣之后”的帽子;论军事能力,在讨伐董卓时的表现又远不如孙坚。这一堆短板就决定了曹操人生发展的天花板。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曹操能占据一方土地,当个有作为的太守就算不错了。万一运气不佳,还可能会像吕布那样被淘汰掉。

但卓越的战略能力救了曹操。

公元196年,曹操接到汉献帝在亡命途中发出的勤王诏书,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勤王,在很多人眼中那就是个坑。

吕布认为勤王是个赔本买卖。

《三国志》注引《英雄记》,提到汉献帝在河东时,曾下诏让吕布前去迎接。后世推测张杨和吕布关系很好,汉献帝是听张杨的主意召吕布勤王。

吕布有诛杀董卓拥护皇帝的功劳,前去护驾理所当然。可是吕布声称缺乏军费,导致没法前往。

缺乏军费对于吕布而言,似乎是个借口。因为后来他在中原与曹操、刘备混战从未出现过军费困难一说。之所以推脱,估计是因为吕布认为勤王只能博得个空名,是没什么赚头的赔本买卖。

刘表更愿意隔岸观火。

董承认为荆州境广地胜,年谷丰收,军队户口完整。便上表派下属赵岐前去荆州,试图说服刘表派兵保卫朝廷。可赵岐到荆州之后,刘表仅仅派兵帮忙修筑宫室,向朝廷输送军资。刘表之所以这么做,估计和他不思进取的心态有关。

袁绍认为迎天子只会给自己添乱。

虽然沮授强调迎接天子“合乎道义,又合宜时机”,但遭到了反对。

郭图认为振兴汉室太过于困难,不如代汉自立更为容易。此外,迎接天子后,等于给自己凭空找了个领导,事事受牵制。受限于格局,袁绍只顾眼前得失,没有看到长远发展。

综合以上三位,便可得知,过度看重眼前利益,导致他们与决定未来的大好机会失之交臂。

官渡之战前夕形势图

曹操对迎天子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

董卓挟天子,是想树立自己在百官中的威望,从而只手遮天,掌握最高话语权;

刘虞、袁术、公孙瓒等人,指望的是能够以皇帝的名义四处扩张自己的领地;

袁绍则想通过挟天子,畜养兵马来讨伐不向王庭朝拜的人,从而实现自己称霸的梦想。

但曹操的谋划更为深远。荀彧给出的理由是:“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这个战略十分完善,一共分为三个层面:1、匡扶汉室,掌握舆论优势;2、掌控皇帝,占据话语权优势;3、顺从民意,争取人才资源优势。

可以看出,其他人与天子形成对立关系,他们挟天子基本上都是明目张胆地削弱天子、算计天子、利用天子。

而曹操则与天子形成合作关系,很好地顺应了当时人们依旧忠于汉室的心理,顺势而为,从而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以至于到了后来即便周瑜等人骂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但在道义上与曹操奉旨讨伐相比,还是落了下风;即便刘备贵为皇叔,但在许昌时,还是被曹操借天子名义压着,一起喝顿青梅酒都要被吓掉筷子;而荀彧等一大批士人,则视曹操为匡扶汉室的忠良,纷纷前去追随。

由迎天子转到挟天子,收益颇丰也蕴含巨大的风险,比如可能会像董卓一样招致天下人的讨伐。但曹操明白,这次借势将是他唯一得以突破圈层的机会,否则他将只能做一辈子的郡守。

所谓富贵险中求,看准了就搏一博,他充分相信自己的战略眼光!

客观估量利益得失,找准切入点,这是曹操能够挟天子成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即便面临袁术、韩暹、杨奉等人的阻拦,曹操依旧坚定地选择带兵进入洛阳护驾。

满级的战略能力,终将使曹操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中脱颖而出。

曹操率兵勤王

“主事日成而人不知”

《鬼谷子》中有一段话:“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

大致意思就是:所做的事情日渐成功,却不引起别人的警觉;统帅的部队总打胜仗,却不引起敌人的重视和畏惧。

真正的猎人往往是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荀彧虽指明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整体方向,但此战略之所以得以成功实施,还多亏了一个重要人物:董昭。

董昭原本是袁绍的手下,后来被袁绍加罪,便转投到朝廷。董昭估计在朝廷混得也不如意,便积极寻找起下家。当看到曹操这么牛后,董昭便一心抱他的大腿,积极为之引路。

董昭根据曹操的实力情况,建议其低调行事,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阻力。

董昭知道杨奉的兵力最强,但缺乏党羽,急需拓宽人脉。于是董昭作主替曹操给杨奉写了封信,称“当前局势,不是凭一人之力所能平定的。最好你在宫中做主,我就跟你做个外援。你有的是兵,而我也有的是粮。咱俩可以合作,我给你供粮。”

凭空得到一个中等割据势力的支持,让杨奉喜出望外,于是为曹操大开方便之门,让其能够顺利带兵进入洛阳。

到洛阳后,董昭建议曹操:洛阳人多主意多,不如借口方便供粮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摆脱其他各方势力,从而实现曹操一人做主。

为了能够成功将汉献帝带出来,董昭建议曹操写信送礼物讨好麻痹杨奉。被溜须拍马冲昏了头的杨奉,等回过神来想拦截曹操时却为时已晚。

后来杨奉、韩暹率兵追击曹操,却被以逸待劳的曹操一举击溃。失去了皇帝这个重要砝码,杨奉、韩暹只好去投奔了袁术。

在“贵人”董昭的指点下,曹操顺利地以最小的代价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许昌。

原先在洛阳,汉献帝仅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地位在九卿之下。完全符合曹操原先炮灰的人设。

但到了许昌老巢后,曹操便完全掌控了局势。汉献帝不得不封曹操“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曹操的地位飙升至三公,并且拥有问责百官的权力。

接着曹操开始边缘化董承等人,先是将汉献帝的宫廷宿卫全部换成了曹家人,接着来了招釜底抽薪,让自己的心腹谋士荀彧出任侍中、尚书令。按照东汉的架构,尚书令有着处理奏章并传达皇帝命令的重要职能。最后曹操彻底架空了汉献帝,将权力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上。

“权归曹氏,天子总己,百官备员而已。”

董承和宦官们因为离开了洛阳主场,便成为无本之木,其在宫廷内外的影响力荡然无存,一时间连反抗的力量都没有。

曹操由此完成了逆袭、反制等一系列操作,借着“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成功地壮大了队伍,扩大的领地,奠定了与袁绍展开最终决战的基础。

迁都许昌

曹操成功实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感慨抓不住风口,每当有好机会身边总是会出现几个“幸运儿”,凭着几分运气成为人生赢家。所以就有了“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一说。

但问题就来了,既然机会总是不缺,为什么很多人总是失之交臂?

有句话说得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么面对机会,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准备?怎样准备才能最大可能地提升成功的概率呢?

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借鉴下曹操“借势”的智慧。

首先,机会出现在你面前的形式是不定的,有可能是光鲜亮丽,也有可能是毫不起眼。但无论是以什么形式出现,你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比如曹操是先被当成炮灰棋子,才得到了挟天子的机会。并且在他之前早有大批未成功的先行者,很多人也对此举并不看好。这种情况下,一般人早就甩手不干了。

曹操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就是因为他准备充分:他有思维准备,能够独具慧眼,看清楚这项谋略所具备的巨大前景;他有行动准备,能够率大部队提前向洛阳进军;他有人才准备,有谋士荀彧和贵人董昭的有力协助。

其次,要顺应人性规律。机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靠“借”。所谓“借”,就是利用了人们趋利避害的天性,对别人有利或者帮别人避免损失,从而争取到别人的帮助。

有人说,别人不帮你是本分,帮你是情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双方没有产生利益链接,让人感觉置身事外,自然没有帮人的意愿。而曹操就是基于一个认识:想让人帮,就是要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达成自己的愿望,即便别人要求苛刻甚至蕴含风险,也要积极接受挑战、躬身入局。

此外,对于普通人来说,若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需要拥有战略定力。

当下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机会无处不在,机会也转瞬即逝。所以在读书和搞钱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有点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够将手头的资源盘活为自己所用,从而培养自己认识并把握机遇的战略能力,并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

当拥有了这些实力,也不是说一定能够成功,但是肯定是具备了成功所需要的底蕴和基础。

学习曹操“借势”的智慧

举个例子,就比如京东物流的发展。

京东是在2007年开始组建自家的物流网络,并于2012年正式注册了物流公司,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京东这一步走得真是太超前了。

在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多家电商平台乘势诞生、市场还未瓜分完毕的背景下,很多人不看好京东发力去做物流的做法,认为应该抓紧时间抢占市场才对。

攻坚克难的阶段,高瓴资本一直坚持投资京东物流。

到了2021年,京东物流以134亿美元的估值排名第二,仅次于强强联合的菜鸟驿站,经过多年的长跑,京东物流终于成功了。 

坚信发展物流的前景价值,借电商发展之势不断优化物流体系,在贵人支持下,京东物流成功打造出新的发展风口。 

可见任何时候,曹操的思维都管用。

0 阅读:4

品史学家江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