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47年无人敢反,慈禧的底气来自哪里?原来是这三张王牌!

开卷于甲子 2024-06-12 15:30:38
前言

“我叶赫那拉氏就算只剩一个女子,也一定会覆灭满洲国。”这是努尔哈赤灭掉叶赫那拉部族的时候,部族的大将立下的诅咒,谁承想一语成谶,最后还真让慈禧太后这位叶赫那拉氏的后人亡了大清。

都说巾帼不让须眉,历史上的女性掌权者,最能代表这句话。比如说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的武则天,又比如说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不是帝王却被写入《史记》,堪称无冕之皇的吕雉,再比如辅佐三代帝王,为大清奠定政治基础的孝庄皇太后。

慈禧的传奇上位史

有这么多珠玉在前,偏偏慈禧太后就是一点也没有吸收到,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女性掌权者,慈禧有心想学孝庄太后,却偏偏玩死了大清,成为清朝亡国的罪人。

慈禧太后的上位史,也堪称传奇。叶赫那拉氏十七岁进宫,由于姿色出众,被咸丰帝一眼相中,封为兰贵人,日日承宠。后来更是晋升为懿嫔。叶赫那拉氏虽是女子,却熟读四书五经二十四史,通晓满汉两族文字。

由于咸丰帝对其异常宠爱,夜夜留宿,懿嫔很快就诞下了皇子载淳,只是没想到这会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有了儿子的咸丰帝非常开心,晋封懿嫔为懿贵妃,越级晋封可是不常见,看来叶赫那拉氏在咸丰心中的地位还真不一般。

咸丰因为常年的放纵自己,身体早就一日不如一日了,因此看奏折处理政务这件事,也落到了懿贵妃头上,而咸丰则专心享乐。

1860年,英法联军攻打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为了避难,早就逃到了热河。不久之后在避暑山庄病逝。而他死前,特意交代了身后事。

立年仅六岁的载淳为太子,继承大统,指派顾命八大臣协助载淳,为了防止顾命大臣权力过大,擅权专政,特将皇后御赏之印和同道堂印授予两宫太后,然而咸丰驾崩后,他精心策划的政局,很快就发生了改变。

这个改变影响了慈禧一生,开启了她专制的47年,同样也改变了大清的运势和国局。

虽说慈禧上面有慈安压着,但是慈安对政事无意,因此主要权力还是握在慈禧手中。同治亲政以后,慈禧不得不退到幕后,只不过前面12年的时间,都是慈禧在主持朝政,因此就算是退到幕后,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她手中。

同治帝仅亲政三年就因天花去世,由于没有子嗣,慈禧选了年幼的载湉当皇帝,权力再次回到了她的手中。慈安病逝后,慈禧没有了压她的人,权力彻底到了她一人手中。

即使后来光绪帝亲政,慈禧也并未真正放权,因此光绪帝空有亲政之名,却并无亲政之实。

慈禧太后掌权期间挥霍无度,大兴土木,甚至还用挪用军费修建颐和园,大办六十大寿,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之时,慈禧带着光绪出逃,之后又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慈禧太后的三张王牌

慈禧统治清朝47年,为何能够稳固掌权,没人能推翻呢?皆因她有这三张王牌。

这第一张王牌就是恭亲王奕䜣。作为咸丰帝的亲弟弟,当初只差一步就可以登上皇位,虽说后来与皇位失之交臂,但作为亲王的奕䜣可比咸丰做的事情要多。

咸丰逃跑以后,奕䜣留守北京城负责与列强谈判。咸丰死后,奕䜣最大的作用就是帮慈禧争夺权力,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争权。

咸丰帝指派的顾命八大臣根本就不将两宫太后和同治放在眼里,这让慈禧非常的不满,暗暗发誓一定要除掉他们,于是她一封密函召来了奕䜣,与他商量夺权事宜。

1861年9月23日,咸丰帝的梓宫回京之际,两宫太后以皇帝年纪小,太后又是妇道人家为由,与梓宫兵分两路回京。然而他们却悄悄抄小路提前抵达了京城。

回京之后,两宫太后立马召见奕䜣,并发动了辛酉政变,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烧等事的责任,全部扣在了顾命八大臣头上,并以此为理由处置了他们。至此两宫太后和奕䜣共持权力。

慈禧的野心可不止于此,处理八大臣只是她夺权的第一步,毕竟她要的是将权力完全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平分。

起初奕䜣作为慈禧太后的心腹,一直为她所用,但是时间长了,奕䜣和慈禧都不甘于现状,生出了一家独大的野心,而奕䜣作为辛酉政变的最大功臣,在朝野中的声望远超慈禧太后。

再加上奕䜣曾是皇位候选人,他任何方面都比咸丰出色,也比今日的同治优秀,正因如此,奕䜣越来越嚣张,渐渐地就不把两宫太后放在眼里了,这就相当于步入了八大臣的后尘。

慈禧自然是容不下奕䜣的,毕竟他和八大臣还不一样,他的声望越高,越容易威胁同治的地位,因此慈禧下定决心要除掉他。

人在嚣张的情况下,必然会露出马脚,奕䜣也是如此,一向小心谨慎的他,在飘飘然以后,越来越不知收敛,终于让人抓住机会,上奏弹劾了他。

慈禧也趁机想要打倒奕䜣,然而奕䜣的势力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全部消灭的,所以最后慈禧也只是撤去了,奕䜣的议政王头衔而已。

直到1884年,慈禧才借着中法战争战局的不利,彻底罢免奕䜣。虽说这中间的过程非常波折,可是慈禧的目的到底是达到了,她彻底将权力握在了手中。

第二张王牌就是她皇帝生母的身份以及慈安太后。咸丰皇帝虽说荒淫无比,可是为她诞下皇子的,却只有慈禧一人,因此无论日后局面如何改变,她皇帝生母的身份变不了。

慈禧的头上有慈安太后。慈安初入宫时被封为贞嫔,只过了四个月便被封为了皇后,而慈禧就算是地位再高,上面也有皇后压着呢。慈禧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毕竟慈安若是不能容人,也不会有慈禧的之后。

咸丰驾崩以后,慈安以嫡母的身份,被尊为“母后皇太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理应以慈安为尊,就算是有什么决策,也应该是慈安先松口,慈禧才能做决定。

然而慈安对朝政大事,没有慈禧那么大的向往,因此日常的事都是放手,任由慈禧处置,也正因如此,才让慈禧的权利越来越大。

尤其是同治死后,慈禧挑选载湉为光绪皇帝,受到了朝廷上下的反对,慈禧则将抚养光绪的权利交给慈安太后,也因此获得了慈安的支持,从而继续她的执政生涯。

这一切的起因皆是因为她先是皇帝的生母,有了圣母皇太后的地位,才有之后拿捏慈安,垂帘听政,挑选皇帝的权利。

第三张王牌就是慈禧的政治才能了,虽说一直以来史学家对于慈禧的声音,从来都是批评大于夸赞,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慈禧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她擅用帝王之术,善于揣测人心,利用人性的弱点达成自己的目的。也正因如此,即使慈禧做错的事情一大堆,也依旧有人愿意忠心的追随她。

她即使对奕䜣再不满,也从来没有正面挑衅过他,而是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收买奕䜣的亲信,在此过程中从未被奕䜣察觉,最后反而让奕䜣先漏出马脚,直至收回他的权力。

其次同治帝驾崩以后,慈禧选择四岁的载湉当皇帝,也是她政治谋略的一部分。光绪皇帝的母亲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对于家世那是肯定知根知底的,没有任何的担忧。

新帝年幼,自然需要太后垂帘听政,从旁辅佐,这也是慈禧选择光绪的原因之一。

按照大清礼法,父死子继,同治帝死的时候没有儿子,那么就算从宗亲里选,也该选同治的侄子才对,偏偏慈禧选了同治的弟弟。原因很简单,只有她是太后,才有垂帘听政的资格。

若是慈禧选了“溥”字辈的孩子,那她就是太皇太后了,没有权利垂帘听政,这样一来,她还怎么手握权力呢?因此这个皇帝必须从“载”字辈的孩子里选,并且不能成年。

宗族里面,同辈分成年的孩子并不少,但是他们都不会是慈禧选择的目标,毕竟成年之后便可亲政,再加上有自己的思想不好掌控,慈禧是肯定不可能给自己找个敌人来来,种种原因下来,只有载湉是最合适的人选。

慈禧手握这三张王牌,开启了她专制的47年,直到生命的最后,她都不放弃对权力的追逐,甚至在自己死亡的前一天,毒死了光绪皇帝。

可以说光绪皇帝是完完全全的一颗棋子,就算是慈禧还能再活几年,光绪帝也一定活不下去了,不听话的棋子自然会被舍弃。

结语

慈禧太后为了权力牺牲了太多的人,甚至是整个大清,她确实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但不是一位英明的掌权者。

不过慈禧太后无愧于老祖宗的临终遗言,确实让大清朝亡在了叶赫那拉氏女子的手里,毕竟她钦定的皇后隆裕,最后签订逊位诏书的她也是叶赫那拉氏,慈禧真是培养了一位好的接班人。

3 阅读:497

开卷于甲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